60Co诱变晋大78后代贮藏蛋白亚基相对含量的策略分析

目前,世界上人类所得到的蛋白质 80%来源于植物蛋白,其中16%来源于大豆[1]。大豆蛋白含量最高的作物之一,栽培大豆蛋白含量一般为40%左右,野生大豆中有的材料蛋白含量高达55%[2]。大豆种子中的蛋白绝大部分为贮藏蛋白,主要是11S和7S球蛋白。因此,研究l1S和7S球蛋白就成为大豆蛋白质研究的主要内容。Kitamura等[3]和Davies等[4]对11S和7S组分亚基进行遗传学研究,发现部分亚基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研究表明,增加11S球蛋白含量,降低7S球蛋白含量,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调节11S和7S球蛋白的比例可以提高大豆的加工品质[5]。本研究以诱变后代为材料,对其大豆蛋白亚基相对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探讨诱变后代大豆品系的蛋白遗传特性和变异规律,为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大豆优质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本试验所用的材料是山西农业大学选育的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的诱变亲本晋大78及其诱变后代:M3代。2009年利用60Co(剂量率为100 Rmin—1)对晋大78号的风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得到M1代共67份材料;2010年收获M2代后,2011年4月30日种植M2代与亲本晋大78,行长3 m,行距0.5 m,株距0.2 m,二行区,重复3次。在生长期间按照当地水平进行管理,及时中耕锄草,收获后统一进行大豆贮藏蛋白的电泳分析。

代写论文   1.2    方   法  1.2.1     贮藏蛋白的提取及电泳    脱脂豆粉的制备:选取籽粒饱满的大豆种子去皮,置于无菌的三层滤纸间用小铁锤砸碎后放入研钵中研磨至粉末,分两份分别放入1.5 mL的离心管中,每管中加入1 mL乙醚脱脂过夜。脱脂结束后倒去上清液,风干后—20 ℃保存备用。  贮藏蛋白的提取:1.0 g脱脂豆粉加20 mL 50 mmolL—1的Tris—HCl(pH值=8.0,含0.01 molL—1—巯基乙醇)提取液,室温下提取1 h,离心(10 000 rmin—1,20 min,4 ℃),取上清,用1 molL—1HCl调pH值至4.5,离心(10 000 rmin—1,15 min,4 ℃),弃掉上清,得到沉淀,经低温干燥后得到大豆贮藏蛋白。 电泳:采用不连续垂直板状凝胶电泳,凝胶厚度1 mm,浓缩胶浓度为5%,电流15 mA,分离胶浓度为12%,电流30 mA。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2 h,用蒸馏水漂洗2~3次,再用甲醇、冰醋酸溶液(甲醇∶冰醋酸∶水=1∶6∶3)在脱色摇床上脱色,直至各亚基条带清晰,最后7%冰醋酸固定。电泳完成后用TY4133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拍照。  1.2.2     数据分析    蛋白谱带用TY4133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拍照,并用其自带的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分析,各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及SAS 9.2软件进行分析。 毕业论文   2    结果与分析  2.1    晋大78及其诱变后代贮藏蛋白SDS—PAGE谱带划分  部分诱变后代大豆贮藏蛋白质SDS—PAGE图谱见图1、图2,由此可以看出,大豆储藏蛋白质都是由一系列亚基组成,其中包括含量较高的,,,A3,Acid,Basic和几条未命名的谱带,各条带在凝胶上可以清晰分辨,含量差异较大。  这与国外的两个SDS—PAGE图谱中7S球蛋白的、、和11S球蛋白的酸性亚基及碱性亚基的带型位置完全吻合,进一步说明本试验的SDS—PAGE图谱划分是正确的。  2.2    晋大78及其诱变后代大豆球蛋白亚基相对含量统计分析  由表1可知,人工诱变晋大78后代贮藏蛋白不同亚基含量变异较大,大豆7S球蛋白中的,,,和7S球蛋白总量平均数分别为9.84%,11.53%,12.64%,4.67%,42.11%;大豆11S球蛋白中的A3亚基、Acid亚基含量、Basic亚基和11S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7.56%,17.60%,25.95%,53.38%。由各亚基平均含量分析可知,11S球蛋白含量高于7S球蛋白含量;11S组分中各亚基含量Basic亚基>Acid亚基>A3亚基;7S组分中各亚基含量亚基亚基亚基亚基。 代写论文   同时,表1中各个亚基的变异系数为(0.32)、(0.38)、(0.23)、(0.77)、总7S球蛋白(0.32)、A3(0.21)、Acidic亚基(0.23)、Basic亚基(0.31)、总11S球蛋白(0.24)和11S/7S(0.31)。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亚基,达到77%,变异系数最小的是A3亚基,为21%,而且各亚基变异系数都大于20%,进一步说明了诱变后代的不稳定性和大豆贮藏蛋白的各个亚基在不同大豆品系间含量变异也很大。  2.3    晋大78及其诱变后代11S和7S组分亚基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对诱变后代11S和7S组分亚基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2)可知,11S球蛋白与总7S球蛋白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09,说明11S和7S球蛋白之间彼此制约,此消彼长。总7S球蛋白亚基亚基在0.01水平上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和0.463,与亚基在0.05水平上达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2;11S球蛋白与A亚基和B亚基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和0.741,但是11S球蛋白亚基亚基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31和—0.694;11S/7S与亚基亚基、7S球蛋白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0.150,—0.596,与A亚基、B亚基和总11S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673,0.721。由此可知,大豆球蛋白组分之间相互影响,改变其中任一组分含量都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其它组分。 作文 /zuowen/   2.4    大豆球蛋白11S/7S比值分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豆球蛋白11S/7S比值最大值为2.78,最小值为0.53,平均值为2.02。然而从图3诱变后代球蛋白11S/7S 比值分布图来看,11S/7S比值主要分布于2.0~2.60之间,1为对照,11S/7S比值为2.47,最高值达到2.78,是人工诱变后代12号材料,该材料较晚熟,株高适中,有效分枝较多,株型较好,产量也较高,是一个综合性状比较好的材料。11S/7S比值最低的品种是17、43、37号诱变后代,其单株产量较低,而且11S/7S的比值也低,所以其蛋白的营养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