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不能成为户籍制的变种】 居住证户籍地址变更

• 从“自由迁徙和居住”到户籍管制,再到暂住证以及现在准备实施的居住证,反应了中国经济发展根本模式的转变。

国务院日前准备在全国实行居住证制度,横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那道柏林墙,终于部分地打开了几扇门。

事实上,户籍管制制度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限制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管理层对于户籍制度改革脚步并没有停止过。

居住证仅仅是一项过渡性制度,但我们如果在实施这个制度之前,必须要说明,这仅仅是一项登记主义的制度,不能变成户籍管制制度变种

比如,与工作、购房、上学等福利制度挂钩,否则,等于将户籍管制制度改改名字,徒有虚名。

这种担忧并不是凭空妄想的,地方居住证管理就出现了这样的“绑架”事件。

比如根据昆明的居住证草案规定,外地人再去昆明市,如果没有居住证,就找不到工作,租不到房子。

这是赤裸裸的户籍管制制度变种,这样的制度,是侵犯了公民的就业权和居住权。

很多人或许会说,如果没有限制,那么,当地人的各项福利怎么保证呢?其实,像澳洲人就能够迁徙自由,澳洲并没有因此混乱不堪,当地人和外地人也没有多大区别。

美国户口登记因为被视为侵犯人权法律总是通不过,日本实行户口随人走的制度,大多数的国家不会直接管制人口流动和与很多福利指标挂钩,户籍登记的目的也只是登记

户籍管制是实施计划经济的必然产物,因为计划必须进行城乡分割,城乡分割的目的是切断城市和农村的商品经济联系的通道,一锅端地消灭商品自由市场。

虽然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但紧接着就发文限制盲流。

从此,盲流就成为盖在中国农民头上的狗屎盆,也是中国农民市民化的最大障碍。

75宪法取消了迁徙和居住的自由,此后再也没有恢复。

当前,我们准备推行的居住证,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因为,这项制度很可能还具有与大多数的福利强制挂钩的特征。

如果是没有这种捆绑,那么,这项制度才可能真正的推进中国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户籍壁垒迟早要倒掉。

因为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商品的自由流动,劳动力根据市场法则自由选择和流动,才能真正是市场经济。

暂住证居住证,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也是反映中国经济不断地深化的过程。

如果居住证与房子、票子、车子、医疗、教育再捆绑一起,那俨然是户籍管制第二,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户籍管制人为地制造地域分割和城乡分割,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

因此,我们不希望全国性的居住证成为历史的倒退,而真正成为城市化有序流动的工具;不能成为官员创收敛财的工具,要成为公民信誉评介依据。

从“自由迁徙和居住”到户籍管制,再到暂住证以及现在的准备实施的居住证,反应了中国经济发展根本模式的转变,人民福利模式的转换以及社会公平制度的调整。

我们期待的居住证,应当不是限制经济人自由选择和流动的藩篱,唯有如此,推动居住证才能具有现实意义。

时评人物:李华方   现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系。

在经济分析中,用“看不见的手”对抗反知反智的言行。

主要著作《美联储印钞救市的是是非非》、《千亿民间资本何去何从?》、《央视曝光百度说明了什么?》在社会引进极大反响。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