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边,我们和孩子谈谈生活

快节奏的生活使越来越多的父母疏于与孩子沟通。

全家聚餐的时间正是家庭成员沟通信息与情感的良机。

教育专家A?兰德斯确信,全家围桌而餐的传统不能丢,它是放慢节奏、交流见闻、分享欢乐、坦言苦衷的时机,是梳理当天和计划明天的契机。

当然,要合理地运用“餐桌”效应还需要一些技巧。

毕业论文网   人人分担家务   罗森堡教育孩子的心得,是不按父辈对待孩子的那一套方法,而坚持一条古老而精彩的规矩:“待宾客如家人,待家人如宾客。

”她说:“不能把牛奶泼在桌上的客人说成莽撞的傻瓜。

”家长切忌将餐桌变成训话室,需要纠正孩子的某种言行时,不妨借助幽默的方法。

一天,罗森堡看到4个子女全把手肘架在餐桌上,便风趣地说:“要是有一天校长邀请你们共进午餐,我希望你们不会因为架胳膊架腿而给全家丢脸,因为他会责怪我们没有把你们教育好。

孩子们大笑,迅速端正好坐姿。

罗森堡为什么营造出这么友好的气氛呢?因为他孩提时总为餐桌上的交谈笼罩在批评、质问的火药味中而感到怏怏不乐。

父母不是要求他“坐端正”,就是质问“你学了拼音吗”,令他无所适从。

所以,罗森堡觉得两代人共处的时间太少,便动员子女参加饭前饭后的家务劳动,适当解决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难题。

他的经验表明,营造友好的气氛,根据孩子的年龄合理分工,明确家庭成员在准备晚餐和清洁工作的职责,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勤劳品质,而且增加了亲人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强化家庭纽带。

排除外在的干扰   幽默作家E?邦贝克有3个孩子,她特别提到:“在我们家立了两条进餐规矩,一条是谁不回家就餐必须带个信请家人理解,另一条是进餐期间禁止使用电话。

”一天晚上,她的老公汤姆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和同事通电话,E?邦贝克毫不客气地批评老公。

老公无法听任电话铃响个不停,只好把手机设置语音留言。

E?邦贝克认为:“关键的一点,这种规矩既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家长。

”当E?邦贝克有特殊事情难以跟孩子们共同进餐的时候,总是给家人打电话,请求他们的理解。

E?邦贝克发现,不少家庭都有边看电视边进餐的不良习惯,那些靠微波炉准备饭菜的孩子更是天天与电视机为伴。

她认为,要使孩子感到全家待在一起比独自看电视更加重要,饭前必须关掉电视机,吃饭就像吃饭的样子。

学会讲故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语言学教授E?奥克斯对餐间习俗和交谈素有研究,他认为成功的家庭用餐离不开讲故事

问题是,家长往往只让子女讲故事,很少带头讲故事

奥克斯指出,典型的范式是妈妈鼓励孩子讲一则故事,然后由爸爸评判讲得如何,这种做法应该纠正。

如果我们将讨论扩大到每一个人岂不更好?一个孩子谈了当天的见闻后,请父母将谈话引向更广阔的话题。

约翰?罗南一家一次进餐时,儿子小约翰抱怨他们的捕鱼船最近总是拖来许多无用的破冰鞋和沙鲛,将它们扔回大海和重新布置钓线很费时间,也减少了收入。

约翰对此表示赞同,接着引导全家从职业道德谈到商业捕捞的管理制度。

小约翰从这次交谈中不仅得到了安慰,还看到了自己的家庭处境与困扰着渔业界的难题之间的联系。

很多时候,家长用自己的故事勉励子女,是传授正确人生观的最佳途径。

听惯了父母讲述经历的孩子,也更有能力在餐桌上表述其成功与失望、高兴与沮丧等感受。

也许,讲故事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以一种孩子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形式进入错综复杂的领域,这是任何精当的阐释无法取代的捷径。

孩子一起玩游戏   伊利诺斯州帕拉廷的广告推销商部?亚法尔达诺曾为12岁的佩奇、10岁的布莱尔在餐桌上拒不谈论学校的情况而发愁。

法尔达诺在网上看到一些小笑话,于是把笑话收集起来。

在餐间,她与两个孩子一起玩“真话或谎言”的游戏。

每讲完一个话题,亚法尔达诺就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几天时间,姐妹俩变得喜欢抢着回答问题了。

她们不仅轮流讲述当天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而且偶尔插进一个传言,考考对方能否听出真假。

有时候,姐妹俩会讲述在课外书中看到的词语和句子。

聚餐时,往往由姐姐佩奇说一个新词,妹妹布莱尔解释词义。

有时候布莱尔也会说出一个新词,让姐姐佩奇解释意思。

遇到两个孩子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时,亚法尔达诺跟她们说全这个词的含义。

其实,在餐桌边跟孩子玩游戏不失为良好的契机,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口语交际。

孩子一起聚餐时,只要制造轻松活泼的气氛,把握好语言交流的时机,就可以促进孩子的思维。

邀请亲友共进晚餐   剧作家霍罗威茨认为,家宴上的新面孔意味着新主意、新观点。

他清晰地记得,父母总在星期天为全家和朋友们准备充满生气的晚餐。

“我家里的‘妈妈帮’爱说笑话,使大家笑得前合后仰。

霍罗威茨说,“‘爸爸派’则安静地坐着,讲一些有关成功的动人故事。

”   如今,霍罗威茨与妻子吉利恩以及他们7岁的双胞胎,仍然发扬着邀请朋友或同事参加家宴的传统。

在洋溢着笑声与成功的故事的家庭餐桌上,他们使双胞胎的视觉和触觉突破了家庭的围墙,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

时代在变,但是永远不变的一点是全家聚餐的重要性。

正如E?邦贝克讲述其儿时聚餐的情形时所说的那样:“我们争论,我们生气,我们大笑。

我们为心爱者大声疾呼,我们又喊叫,我们洗耳恭听……全家共餐一直是我们全家最美好的时光。

”   (译自2016年第6期美国《家庭》杂志)。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