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提高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论文网。

论文联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简称生化)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界语[1],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成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医学生化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人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主干课程。由于其内容多抽象,学科发展更新快,因此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公认的两多两难的现实性问题[2],即教学内容多,生物化学反应与机制多;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难,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难,一度被学生称为四大名捕之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学习,更不利于实现知识、能力、创新、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且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对生物化学的记忆更加所剩无几,以至于只知道机械的看化验单而并不能将各种疾病与其症状及各项诊断指标进行联系。在新形势下如何改善老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困境,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中化难为易,更新理念,较好地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位生化教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供交流。 论文代写   1 整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本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医学院校,除普通医学专业外,还设有蒙医学、蒙药学等特色专业。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结合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了自己的授课计划和学时安排,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与教学方式也各有方案。我们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国家统一性考试的固定内容,也兼顾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进展。我们把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3)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节;(4)专题部分包括肝胆生化、血液生化、维生素、生物转化、细胞信息转导等。不同专业根据学时数在内容上做一些增减和调整。如:蒙医学专业细胞信息转导不作为讲述内容,增加了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这部分内容。各版本教科书中通常生物氧化这部分内容在糖代谢、脂代谢之前。生物氧化这章内容抽象难懂,在教学中我们在顺序上做了调整,先介绍糖代谢,再给学生讲授生物氧化,然后讲述脂代谢。如此以来,不仅利于学生理解学习生物氧化这部分内容,而且在讲糖代谢时给同学们留下了疑念,维持生命活动的ATP如何生成的?糖进入体内经过化学反应后分子逐渐减小如何转变成了ATP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脂代谢学习后对生物氧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使学生更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紧扣大纲,将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转化为授课时的中心思想,并注意归纳总结各章节的纵横向联系。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说,教材较厚,信息量大,在有限学时数内不可能把所有内容介绍给同学,有些内容我们点到为止,给同学留下一些思考题,围绕这些题自学整理。同时我们利用节约下的时间,通过互联网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把生物化学的前沿动态、研究热点、发展新趋势和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内容新颖实用,既能开拓学生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当前加强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另外,凡是各种考试涉及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我们都要结合相应的题突出强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益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

2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2.1 总结归纳式教学   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在紧密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及知识点进行课堂总结归纳教学。医学生化研究的对象是人体,人体各组织器官间、各代谢途径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通过总结,既可以进行纵向联系,又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可帮助学生分清概念,记住要点,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完的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节相关内容后,从模板、原料、产物、合成方向、合成方式及参与的酶几方面列表比较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通过总结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规律,抓住重点,提炼了内容。使学生对各章节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巩固和提高。学完物质代谢后,学生总是稀里糊涂,甚至有些畏惧,因为这部分化学反应式太多,且各条代谢途径交叉联系,使其更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无从下手感。帮助同学总结三羧酸循环、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柠檬酸—丙酮酸循环、鸟氨酸循环、嘌呤核苷酸循环过程和生理意义,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更加清晰易学,利于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并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的意义在于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简单化、条理化,便于理解记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采取传统的平铺直叙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理解,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每次上课开始利用简短的时间回顾上次课的内容,然后开始讲述新内容,每次课在即将结束前将本次课的内容串联一遍,这样更益于学生温故而知新。 毕业论文   2.2 案例式教学,加强与临床课程的联系   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思维。生化学科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中引入具体临床病例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生物化学理论与临床问题相联系,使他们既意识到人类的很多疾病发生与生化过程有关,又能发现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空洞知识,也为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如临床常用的辛伐他汀类药降血脂的机制是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活性而发挥作用的,这样学生就会记住了HMGCoA还原酶。2型糖尿病患者为什 论文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