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劳技

作为劳技老师一年不到的时间,我参加了许多次的教研活动,并在其他学校有过很多次的劳技听课经历。每每听完公开课,都会有一个说课的过程,大家以锐利的眼光和专业的知识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评价,无论是何种观点都让我感到自己对于劳技教学的经验不足,也一直在促使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每当我反思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之时,我放下了教案,首先会观察学生是否在这节课之中快乐的学习了,人性的呵护更应该重于知识的传授。每当我们反思当今教育的得失之时,却少了对最基础课堂的关注,更应该适时地走出第一步。

一、减少学习压力,调动学习兴趣

举个例子:一般情况下,我会认为中国结的编织最实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和指导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和最有效果的传授中国结的编织方法。在这样的想法下,我也通过一定的实践,形成了“看图试做——观看演示——实践练习——评价总结”的模式。但反观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多大限度的动脑进行思考呢,这可能是老师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不是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意义的学习方法呢?在一节课中,我占用了大多数的时间,去讲解一个中国结的制作过程和制作的要点,却忽视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忽视了培养他们对于劳技的探究兴趣,其实说的不好听的话,也就变成了知识的一种灌输。

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于劳技课的初始兴趣我们开展劳技教学的优势。首先,在现今的课程安排下,我们劳技课成为了学生不但能动脑,也可以动手的课堂。在这里,学生找到了语数外的压力下,找到了能够放松身心的地方。二,劳技课程结合了学生年龄的特点,安排了适合他们锻炼能力,提高技术的课程,也使得他们对每一章新课充满了期待。两者结合,使我们学生喜欢我们劳技课,兴趣是成功的起点,爱迪生、乔布斯等等的例子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依旧采用知识的灌输,在劳技课堂上指令式的要求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布置过多的课后作业,缺少人性化和人情味,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必定让学生迅速失去对于我们学习兴趣,再准备充分的课程,再优秀的教学环节安排都无处施展,无益于教学的可持续性。

二、联系生活新热点,找到新的突破口。

如今的二期课改,树立起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

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劳技课,也融入到课改之中,不仅没有给劳技课程增加约束,反而更能够体现劳技这一实用课程的诸多优势。六年级编织成型中的“救护结”,它可以联系到消防安全教育和灾难发生时的生命教育;“鞭炮结”也可以联系到燃放鞭炮时的安全教育,以及引起的环境问题。劳技课的课程源于生活,也势必更加贴近于生活,如果善加运用,不但能很好的满足目前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投入到我们劳技课的学习之中,一举转变原有的老师唱主调的场面。

三、创设兴趣小组,这是简单而又可行的劳技课堂教学的补充。

我们课堂这个主阵地上为每个教学环节和细节进行反复磨练之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后的时间利用。在一次参与评选活动中,我看到马陆育才联合中学里,竹刻兴趣小组的一件件精美作品、一次次完整的活动记录的时候,一个简单的想法,也随之产生,为什么我不能设立一个中国结编织兴趣小组。以兴趣促使兴趣,设立这个小组的用意在于探索劳技课的课外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以兴趣为向导,自主的摸索与探究,不仅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也聚集起一群能够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的“特长生”。事实也很好的证明了,在一次课堂《云雀结》的学习之后,学生立即对劳技课本第113页的各种中国结组合挂饰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间,兴趣小组同学跑到我这来,探讨挂饰中可以运用到的各种结型,以及各种结型的组合方式,并且产生了一种会比较谁的挂饰更加美观的竞争意识。当我把小组学生的作品通过课堂,通过多媒体展示台向学生展现的时候,非小组同学之间,立即产生了对于中国结编织的更加浓厚的兴趣。小组同学也有了这份荣誉感和成就感,良好的学习氛围慢慢产生。课外的学习兴趣,更促进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整体的氛围,可谓是一举多得。

劳技教学需要老师的智慧,这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学生我们劳技课上,应该是充满着兴趣,满怀着喜悦,来完成每一堂的学习,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保护学生的这份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劳技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