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鱼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网箱养鱼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乌江流经我县本庄镇,水源无污染,水质良好。本庄网箱养鱼养殖基地进行的是综合型农业生态养殖,主要业务包括成鱼养殖、鱼种培育、水产品批发与零售;乌江网箱设计与建造;饲料加工等。目前,网箱养鱼达29户,网箱449口,面积27000平方米。如大规模持续发展,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一、网箱养鱼技术简介  众所周知,渔民为延长捕捞到的活鱼生命,往往将它暂养于网中。网箱养鱼正是在暂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科学养鱼方法。网箱通常以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作为材料,装配成具有长宽高方块形状的箱体,设置在适合水域的水面下。它可通过箱体网眼,进行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从而形成一个适宜鱼类生长的活水环境,进行高密度的培育鱼种或精养商品鱼。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养鱼方式,该方式被逐渐推广,致使网箱养鱼在各个湖泊及海域蓬勃发展,当然也包括部分中大型水库水域,其产量毎平方米高达90 kg,效益多么可观。网箱养鱼有着适应水域广、投资少、劳力省、饲养管理方便、机动灵活、捕捞简单且易于实现机械化操作的优点。因此,是水库、湖泊等管理者(库区移民)发展养殖业的必然选择。  二、网箱养鱼对水环境影响  1.网箱养鱼对水生态的影响类别。网箱养鱼对水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有三类:(1)对水化学成分的影响网箱区水中主要是悬浮固体,营养物及有机质(如总磷、PO4—P、总氮、氨氮、有机氮、BOD5、COD 等)增加,网箱区溶解氧减少。(2)对底部沉积物的影响网箱下沉堆积物的沉积量,耗氧量、有机物、营养物含量(总磷、总氮)增加,由于不容易清除,对水质产生长远的影响。(3)对水生物的影响网箱养鱼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问题,带入的营养物质让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生长,从而形成水华现象,造成鱼类缺氧死亡,部分藻类还会让水体出现臭味,或是在某种特定环境因子的影响下形成霉素。相关研究发现,网箱区的底栖动物数相对于非网箱区来说会减少40%左右,且离网箱越近,数量越少。  2.对营养物质的影响。对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而言,网箱内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高于网箱外,淡水网箱养鱼最远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250m 左右,其污染范围非常大。在网箱养鱼所产生的废物中,对水环境造成富营养化影响本文由收集整理的一般都是鱼类未吃完的饲料鱼类粪便等,这些废料中含有氮、磷和其他有机物。现阶段,在网箱养鱼的过程中,若投放100kg 饲料,大概有15kg会直接落入水体中;而在鱼类进食的过程中,大约有30kg 的饲料被用于增加鱼类质量,45kg 左右的饲料用于维持鱼类生命,剩余的都以排泄物的形式进入水体,因此,很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对底部沉积物的影响网箱养鱼对于水环境的最关键的影响是容易导致水体底层缺氧,造成大量有机物的堆积;同时,随着网箱区域与水域距离的缩减,导致有机碳、硫化物和磷酸盐等成分明显增加。这通常是因为养殖户鱼类投放过多的饲料鱼类排泄物,导致水体中各种沉积物的形成,对水环境鱼类的生存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三、网箱养鱼环境防治措施  1.合理布设网箱。为了尽可能的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对鱼类生存产生影响养殖户应科学合理的设置网箱;同时,应定期更换网箱的放置地点,尽可能的回收鱼类未进食完的饲料和粪便,发现病鱼死鱼时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降低网箱养鱼对水环境产生的压力。另外,还要避免在供水区、主航道设置网箱网箱的架设密度也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设置。  2.控制网箱规模。在网箱养鱼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参照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对网箱养鱼项目的审批制度执行;同时,对其规模给予一定的限制,严禁大规模新建网箱,科学合理布局网箱,重点区域必须适当减少网箱数量,网箱面积。网箱设置采用一、日、目、田字型排列,并要求各个养殖户网箱之间必须要保持15m左右的间隔,减少水环境重叠污染。  3.降低网箱密度。网箱养鱼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控制网箱架设的密度,将其密度掌控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网箱内的水体能够与网箱外的水体实现正常的交换,维持网箱水体的清洁,避免网箱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而导致鱼类病害的出现,确保鱼类的健康生长。所以,尽可能的控制好网箱养鱼的密度与规模,能够有效的降低鱼类病害发生机率,帮助养殖户增加经济效益。  4.实行生物防治和鱼种混养。为了有效地改善水质、减少饵料投放,应该充分利用天然饵料来发挥各种鱼类互利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养殖的效益,改善网箱卫生条件,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有效改善水环境。如鲤鱼、鲫鱼、罗非鱼等鱼类能够通过摄食活动,清除网箱内残留的饵料与其他腐败有机质,有效的提升饵料利用率,让网箱内的卫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而生物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在网箱内或者网箱附近培育部分高等水生生物,对水体内多余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确保网箱附近水体的良性生态循环。  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引导、强化管理。在进行网箱养鱼殖过程中,对于养殖量较大的渔业产地,应当尽快成立渔业合作社,或渔业养殖协会,并通过提高渔业养殖人员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增强网箱养鱼对自然灾害风险的抵抗能力;必须加强对养殖户的引导,积极调整渔业品种结构,做好养殖的管理工作;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帮助树立养鱼先养水的思想认识,坚持科学养殖的原则,尽可能的降低鱼类病害的产生,最终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建立环境保护基金,养殖户应当按网箱面积收取养殖污染治理押金,没有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全额退还,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则应收取押金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  四、结语  网箱养鱼在给养殖户带来极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为各种因素而对水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会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研究网箱养鱼技术时,必须科学控制网箱规模以及放养密度,对养殖户进行规范管理与引导,处理好网箱养鱼对水环境影响的问题。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