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滥用者HIV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目的 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静脉注射毒品艾滋病迅速传播的关系,为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495例海洛因滥用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海洛因滥用情况登记表》及《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表》进行问卷。结果 HIV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反应36例,全部为静脉注射毒品滥用者,并有经常共用注射器具史,所有病例对引发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缺乏认识。结论 静脉注射毒品已成为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吸毒群体已成为潜在的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提出加强对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进行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将有利于控制艾滋病传播;对吸毒人员进行常规的HIV抗体检测,以监控HIV流行趋势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 药物滥用 HIV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当前,随着吸毒行为的恶性蔓延,药物滥用传播艾滋病的关系已日显突出和复杂,静脉注射毒品已成为我国目前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本文对2495例药物滥用者作HIV血清学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广东粤西地区2495例药物滥用者。所有病例符合DSM―Ⅲ―R关于阿片类物质依赖诊断标准,尿液吗啡检测阳性。所有药物滥用滥用毒品均为海洛因,个别人有多药滥用史。

1.2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艾滋病知识调查表》及《性病知识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作记录和临床分析。采用自行设计的《海洛因滥用情况登记表》对成瘾者逐项进行登记、诊断、记录,并将资料进行统计与处理。

1.3 HIV血清学检测 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抗—HIV检查:(1)P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试剂由日本Fujirebio公司生产。(2)金标试验:试剂由美国ABI公司生产(ABI Sure Step TM HIV1/2BLOOD TEST)。采用以上两种方法首先对2495例检测者进行抗—HIV初筛试验。初筛检查双项阳性者再重新抽取血液标本送广东省防疫站艾滋病检测中心作WB蛋白印迹试验确认。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登记共2495例药物滥用者,全部为男性。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为(28.35±56.5)岁。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0岁以下、司机、个体户、无业人员、未婚者为主要药物滥用人群(其他人口学特征见表1)。

2.2 药物滥用史 2495例药物滥用者,均滥用海洛因,个别同时或间歇使用甲基苯丙胺、可卡因、大麻及三唑仑等苯二氮类镇静剂。滥用时间:1年以内者582例,占23.3%,1~2年以下573例,占23.0%,2~3年以下877例,占35.2%,3~4年以下345例,占13.8%,4年以上122例,占4.9%。滥用方式:掺入香烟吸食者462例,占18.5%,烫吸823例,占32.9%,肌肉注射(肌肉注射)232例,占9.3%;静脉注射静脉注射)978例,占39.2%;静脉注射滥用者中84.5%有共用注射器具史。每日吸食量0.5~4.0g,平均(0.65±1.25)g。

2.3 HIV抗体检测情况及感染者社会人口学特征 (1)对2495例药物滥用者HIV血清学检测,HIV抗体阳性反应36例,阳性检出率为1.44%。(2)阳性感染者的药物滥用情况。36例阳性感染者毒品滥用时间平均(4.7±0.9)年;36例均有经常共用注射器具史,静脉注射前未作皮肤消毒或偶尔消毒。滥用种类:主要是海洛因,个别有多药滥用现象。滥用量:每日1~4.5g,平均(2.0±0.65)g,全部以静脉注射方式吸毒,每天3~4次。(3)抗—HIV阳性感染者社会人口学特征。36例阳性感染者全部为男性,38%的滥用吸毒前或吸毒初始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平均年龄(32.2±5.5)年;民族:汉族33例,壮族3例;职业分布:司机19例,个体11例,待业6例;文化程度:高中3例,初中15例,小学17例;婚姻:已婚6例,离异13例,未婚17例。(4)历年检测情况分析:2000年以来逐年对海洛因滥用者常规作HIV血清学检测,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在逐年增加:2000、2001、2002年,检测人数分别为869、801、825例;抗—HIV阳性感染人数分别为7、13、17例;HIV感染率分别在0.81%、1.62%、2%。

表1 药物滥用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略)。

2.4 注射毒品滥用者逐年增加情况分析 注射毒品滥用者有逐年增加趋势。2000、2001、2002年统计,静脉注射人数分别为229、323、431例;肌肉注射人数分别为60、82、86例。

2.5 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91.4%吸毒者不知道艾滋病病原体及传播途径,或者十分模糊,96.3%吸毒者不清楚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可相互传播艾滋病病 毒,对艾滋病的治疗无特效疗法更知道的不多,很少或从未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普遍缺乏防范的意识。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