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种鸡球虫与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的技术条件

摘 要:种鸡场在育成期发生了鸡球虫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通过及时投用针对性的药物,病情迅速得到控制,避免了发生更严重的损失,今后对该病的防控应该从预防入手。

关键词:种鸡球虫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

以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为特征。

常见的病原有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两种,可造成盲肠、小肠肠黏膜出血或坏死,引起下痢。

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急性死亡为特征。

可造成鸡只肠壁脆弱、扩张充满气体、肠黏膜脱落,时有弥漫性出血并发生严重坏死。

二者在养禽生产中常呈现混合感染,引起更严重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4年10月,天津某种鸡场饲养3万套白羽肉种鸡,12周龄时某日清晨突然出现日死淘20只鸡,与之前每日死淘1~2只相比有大幅上升。

2 临床症状   鸡群中有部分鸡只羽毛蓬乱,精神不振,闭目呆立,不去采食

垫料表面有西红柿样粪便,甚至混有脱落的肠黏膜

死鸡大部分是个体较大的鸡只,肛门处粘有带血丝的稀便。

3 剖检变化   死鸡胸肌苍白;打开腹腔,发现整条肠管高度肿胀,表面有大头针帽样出血点,剪开外翻,肠道内充满暗红色凝血块,肠黏膜脱落,盲肠内有稀薄的血样。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球虫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

采集粪便和肠组织送实验室检测:生理盐水漂浮法镜检,发现大量球虫卵囊;取小肠受损病变部位的肠黏膜刮取物涂片,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许多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肠杆菌。

最后确诊是球虫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

5 治疗   发病当天中午全群混饮地克珠利和庆大霉素,用法用量是:饮水中添加地克珠利有效成分1 mg/L,全天饮用,连饮2 d;依鸡群体重每公斤添加庆大霉素有效成分20 mg,集中饮水,连饮3 d。

投用药物2 d后,鸡群明显好转,蔫鸡数量明显减少,到第三天,鸡群采食情况和死淘完全恢复正常。

本次治疗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6 讨论   本次发病处理及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但分析仍与饲养管理有关系,该种鸡场实行两高一低式垫料平养,当时虽然不是夏季高温高湿季节,但鸡舍垫料潮湿,长期未彻底翻垫料,给球虫和梭菌提供了繁殖和感染的机会。

育成鸡群实行限饲,鸡群因饥饿采食大量污染了病原的垫料发病

本批次鸡群虽然在育雏阶段实施了球虫疫苗的免疫,但可能因为疫苗毒力太弱或部分鸡只接受的疫苗剂量不够而使鸡群未产生100%的保护。

所以,为了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今后的主要工作是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包括切实做好免疫,加强卫生消毒,增加通风换气量,保持垫料适宜的干湿度,降低饲养密度等。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