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常州外贸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常州外贸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和全国相比,常州仍表现出较强的外贸竞争力外贸出口存在不断上升的趋势。

然而,和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常州外贸出口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

为提升外贸竞争力常州应采取“优化”策略,即优化产业结构,营造有利于外贸发展的产业环境;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经营主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优化外贸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兴贸”战略。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59649.htm  【关键词】 外贸竞争力 现状 提升 策略   一、引言   常州,简称“常”,别称“龙城”,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南濒太湖、北靠长江,与上海、南京两大城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以经济发达而著称的“苏锡常”都市圈,是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重要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外贸易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然而,由于受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常州的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本文研究了2008年以来常州外贸竞争力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常州外贸竞争力的策略,希望为增强常州外贸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二、常州外贸竞争力现状分析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或地区的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其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外贸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重要体现。

评价外贸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本文按照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数据的可得性原则,选取了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依存度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等指标,分析常州外贸竞争力现状。

1、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并占据国际市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外贸竞争力强弱的直接表现。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数值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商品出口总额占当期全球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计算。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常州商品出口总额由2008年的132.44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08.66亿美元。

但自此以后,常州商品出口总额稳步增加,2010年就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至2012年,常州商品出口总额达到了199.62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了51%,增幅较大。

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自金融危机以来,常州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82‰上升到2012年的1.085‰,增加了0.262‰,说明常州外贸企业及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相对地位的提高,其外贸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2、出口依存度分析   出口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贸易对其经济的拉动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一个指标。

出口依存度的数值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来计算。

2008年以后,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常州出口依存度有所下降,其中2009年下降幅度最大,比2008年下降了11.12个百分点。

和全国、江苏省的平均水平相比,常州每年的出口依存度都高于全国的数值,但都低于江苏省的数值,反映了常州外贸出口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常州出口依存度和江苏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3、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分析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是从出口增长率方面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相对竞争力强弱的一个指标。

一个地区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可以用该地区出口增长率与全国总的出口增长率之比来计算,也可以用该地区出口增长率与全省的出口增长率之比来计算。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或全省平均出口增长率,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反之出口竞争力较弱。

2008―2012年,常州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变化较大。

2008年,常州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分别为2.00和2.05,说明常州出口增长率分别是全国平均出口增长率的2倍,是江苏全省平均出口增长率的2.05倍,表现出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但在2009年,常州出口增长率下降幅度较大,比全国和江苏平均出口增长率都低。

表3中的“1.12”和“1.10”并非反映常州出口增长率大于全国和江苏平均出口增长率,因为2009年常州、全国、江苏省的出口增长率都是负值,三者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7.95%、—16.01%、—16.30%。

2009年以后,常州出口恢复较快,在2010年和2011年,其增速都大于全国和江苏的增速。

然而,2012年,常州出口增长幅度急剧下降,其增长率仅为3.10%,分别是全国和江苏出口增长率的0.39倍和0.61倍。

对比有关部门应引起必要的关注。

4、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分析   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是通过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来反映其外贸质量和竞争力的一个指标。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工业化早期,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通常用工业制成品占其出口商品的比重来表示;在工业化中后期,则宜用资本密集型产品、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或高新技术产品占其出口商品的比重来表示。

在现代科技社会,纺织服装产品属于传统工业制成品,由于其科技含量相对较小,所以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空间有限。

但是,由于纺织服装产品的价格弹性系数较小,所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常州纺织服装品的出口影响不大,而对科技含量较高的其他产品的出口影响较大,导致了2009年纺织服装品的出口比重出现不降反升,其后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的现象。

2008―2012年,常州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与2008年相比,2012年常州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有所提高,而占据常州出口商品“半壁河山”的机电产品比重略微下降。

综合来看,金融危机后,常州外贸质量虽有所改善,但出口商品结构仍有待优化

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常州外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常州外贸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金融危机对常州外贸产品的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与全国相比,常州仍表现出较强的外贸竞争力外贸产品的出口存在不断上升的趋势。

然而,和外贸基础较好的江苏全省相比,常州外贸出口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调整和优化

在后危机时代,为提升常州外贸竞争力,应采取如下策略。

1、优化产业结构,营造有利于外贸发展的产业环境   提升外贸竞争力,需要以优化产业结构,营造适合外贸发展的产业环境为前提。

常州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提升和改造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体系,为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出口商品竞争的重点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品牌、质量和营销渠道的竞争。

因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外贸的转型与升级是提升和保持长久外贸竞争力的关键。

常州应贯彻“科技兴贸”战略,加大对科技和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和附加值,形成出口商品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出口企业建立创新机制,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积极推进自主品牌战略,扩大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打造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化品牌。

3、优化外贸经营主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外贸行业发展相对较快,在此过程中,一部分出口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开始脱颖而出。

常州可结合自身的资源秉赋状况和产业发展特点,在营造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制体制环境下,支持龙头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有选择地加大海外投资力度,重点支持和鼓励本市具有比较优势的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及车辆、新型农业装备、数控机床、电子等长线产品项目向海外转移。

鼓励具有自身优势、经营方式灵活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优化外贸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兴贸”战略   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提升常州外贸竞争力优化外贸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兴贸”战略是根本所在。

实施“人才兴贸”战略,必须加强对外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外贸人才的素质。

因此,常州应有计划地培育和引进一批精通外贸业务、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有丰富的国际市场经营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注: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苏南高职专业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性研究”(B—b/2013/03/009);第二期江苏省职教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常州高职园区专业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ZCZ55)。

)   【参考文献】   [1] 顾晓燕等:金融危机下苏、浙、粤、沪外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11).   [2] 叶莉、靳政钰:天津外贸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升级初探[J].对外经贸实务,2013(9).   [3] 李健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贸易,2012(6).   [4] 陈春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产品外贸竞争力[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5] 邓新波:“二次创新”与中国外贸转型升级[J].国际贸易,2014(1).   (责任编辑:张琼芳)。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