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青光眼58例(62眼)实施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 除开角型青光眼晚期视神经萎缩外,其余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P0.05), 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4.56,P0.01)。结论 对于合并白内障青光眼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

【关键词】 超声乳化小梁切除;青光眼

临床上,因晶状体混浊膨胀导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病例时有发生,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也因年龄因素伴有晶状体混浊,造成双重视力损害,同时两者又互为因果、密不可分。我们采取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矛盾,既增进了视力,又降低了眼压,且手术安全可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58例(62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患者,男20例(28眼),女38例(34眼);年龄59~79岁,平均(64.4±5.3)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8眼。术前常规眼科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房角镜、眼底检查等。术前眼部情况:矫正视力:光感~≤0.05者23眼,0.05~0.1者9眼,0.1~0.3者19眼, ≥0.3者11眼。经全身及局部使用降压药物后眼压控制15~42 mm Hg,平均(28.3±3.6)mm Hg。晶体核硬度:Ⅰ级核6眼、Ⅱ级核26眼、Ⅲ级核22眼、Ⅳ级核6眼、Ⅴ级核2眼。房角镜检查:按Scheie分类[1],宽角9眼、窄角Ⅰ型5眼、窄角Ⅱ型8眼、窄角Ⅲ型28眼、窄角Ⅳ型12眼。

1.2 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30 min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散瞳,爱尔卡因表麻及利多卡因球周浸润麻醉,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眼球上方11~1点时钟位做巩膜隧道切口,瓣宽4.5~5 mm,起于角巩缘外表3 mm,深入角膜缘内1 mm,3点时钟位行辅助切口注入黏弹剂,分离粘连房角和虹膜后粘连,环型撕囊,水化分离晶体核后行超声乳化,抽吸皮质干净,再次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体调整到合适位置,掀起巩膜瓣前唇,切除1 mm×3 mm小梁和周边虹膜组织,灌注抽吸干净黏弹剂,平复虹膜缩瞳,恢复前房,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和结膜瓣,术后局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2~4周,追踪随访3个月。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0.05者4眼,均为开角型青光眼晚期患者,眼底检查视乳头杯盘比接近1.0。0.05~0.1者3眼,0.1~0.3者21眼, ≥0.3者34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经χ2检验,χ2=9.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眼盲目率也由术前37%(23/62)降为术后6%(4/62)。

2.2 眼压 术后3个月复查眼压,平均为(16.85±4.28)mm Hg,较术前平均眼压(28.3±3.6)mm Hg有明显降低,经t检验t=4.56,P0.01。

2.3 结膜滤过泡 Ⅰ、Ⅱ型功能性滤过泡54眼,眼压控制满意,Ⅲ、Ⅳ型非功能性滤过泡8眼,眼压≥21 mm Hg者3眼,经局部滴降眼压药1个月后控制在正常范围。

2.4 术后并发症 前房炎症反应12眼,前房积血5眼,角膜内皮水肿5眼,结膜瓣漏3眼,人工晶体虹膜夹持1眼,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