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张则伟 王新保 郭剑民。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占位病变临床较少见, 教科书描述的十二指肠肿瘤发病率较低,其中部分原因与小肠的解剖部位特殊使其难以被发现有关[1]。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点, 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自2003年4月至2007年1月收集分析了34 例十二指肠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疑诊十二指肠肿块患者34 例,男22 例,女12 例;年龄23~79岁。病史20~80 d不等。主要体征: 上腹部压痛11 例, 腹块4 例,体重下降伴纳差4例, 黄疸7例, 腹部无阳性体征8 例。贫血8例、发热9 例、黑便4 例、消化道梗阻症状5例,主要为进食后腹胀、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隔夜宿食或含有胆汁等。合并症: 术前B 超或CT检查发现合并胆囊积液、增大7例, 胆囊结石2 例, 术前合并胆囊病变10例。大部分患者同时有上述多种症状。

1.2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胃十二指肠造影(GI)、CT、十二指肠检查;GI常规检查早上空腹并禁水;上腹部CT 检查前均于前晚20:00后禁食,禁水,21 例口服1 %泛影葡胺水溶液500~800ml ,7例因疑有胆系结石仅口服等量清水,7 例检查前20min 肌注盐酸山莨菪碱(654—2) 20mg,使胃肠处于低张状态。螺旋CT常规先行上腹部平扫,或从膈平面至耻骨联合间大范围覆盖扫描,发现病变后再行增强扫描,增强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100ml (300mgI/ ml);十二指肠镜和病理:所有患者十二指肠镜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脱脂、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放大40~100 倍镜检观察,均获得细胞学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34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中腺癌21例,间质瘤5例,脂肪瘤4 例,腺瘤2 例,腺肌增生症2例。17例腺癌(81%)发生在降段乳头部及其周围;3例间质瘤发生在水平部(60%);另2例间质瘤1例发生于球部、1例发生于降部腺瘤脂肪瘤、腺肌增生症无明显分布特征性,其中腺瘤1例位于降段、1例位于球部;脂肪瘤2例位于降部、1例位于水平、1例位于升部,腺肌增生症2例均位于降部。34例患者中23例发生于降部,占68%。腺癌的发病率占50%。CT及GI发现7例肿瘤不同程度侵犯胰头,使肝内外胆管和胰管扩张,病灶中心位于十二指肠壁乳头部的实质性肿块,胆总管下段于肿块上方突然截断,其上的肝内、外胆管和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形成典型的“双管征”良性的腺瘤表面光整。  CT 检查确诊十二指肠肿瘤17例(51%),疑诊9例,漏诊8例(24%),; 十二指肠检查加活检确诊29 例, 确诊率86%;疑诊1例,漏诊4例(12%);消化道GI透视确诊十二指肠肿瘤26例(83%),疑诊2例, 漏诊6例(22%)。

3 讨论     十二指肠肿块性疾病以肿瘤为多。原发性小肠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5%,但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却占全部小肠肿瘤的33%~45%[2]。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中,最多见的为发生于降部(2段) 的腺癌,其次为间质瘤,再次为淋巴瘤,也可见类癌[3]。本组34例中有23例的各类肿瘤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第2 段、17例为腺癌,这可能与胆汁中的某些胆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形成有致癌特性的胆蒽和甲基胆蒽等有关[4]。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