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两面针的研究概况

作者:刘华钢, 黄秋洁, 赖茂祥。

【关键词】 两面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 应用 论文代写

摘要:综述中药两面针的 研究 近况,探讨了两面针的本草考证、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 内容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两面针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中药,为《 中国 药典》所收载。两面针药材性味辛、苦、微温,小毒,具有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等作用。 现代 研究证明两面针具有消肿止痛、抗菌等活性,同时又可抗癌,在抗癌方面有开发价值。现对其本草考证、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以利于两面针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论文代写

1 本草考证。

代写论文

两面针以蔓椒之名始载于《神家本草经》,列为下品,曰:“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岭南采药录》称两面针能理跌打及蛇伤,患牙痛,煎水含漱。《本经逢原》记载两面针功效为“通经脉,去风寒、湿痹。”两面针又名入地金牛,别名有:双面针、黄根、叶下穿珠、猫公刺、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筇、出山虎、入山虎等,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的干燥根。两面针为常绿木质藤本,高1~2 m,幼枝,叶轴背面和小叶两面中脉上都有钩状皮刺,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或短尾状,近全缘或有疏离的圆锯齿,无毛,革质而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果其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种子卵圆形,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于低丘陵地灌木丛中、路旁等向阳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于广西、福建、湖南、广东、云南及 台湾 等地,为传统常用中药[1] 。

2 生药学特征。

温尚开[2] 、赖茂祥等[3]对两面针与飞龙掌血、竹叶花椒、蚬壳花椒、拟蚬壳花椒等4种常见混伪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报道了其在性状、组织显微、试管鉴别、薄层色谱、紫外光谱上的不同特征。陈世文[4] 研究了两面针及同属植物毛两面针、椿叶花椒、 竹叶花椒、岭南花椒花椒、刺异叶花椒、拟蚬壳花椒、蚬壳花椒、大叶臭花椒花椒、青花椒等14种花椒属植物的根,发现两面针与毛两面针形态、组织、薄层色谱等基本一致;两面针与其它13种根的组织中均含有淀粉粒、油细胞、韧皮纤维、草酸钙结晶等,除岭南花椒、青花椒外、其余两面针等12种均含石细胞。薄层检查表明:两面针等14种根均含有木兰同特征。熊泉波等[5] 研究两面针及同属植物青椒等8种果实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发现两面针果皮表面油点粗大、凹陷,果皮组织中含橙皮苷结晶,果柄具有非腺毛,气孔向外拱凸等特征。

3 化学成分 论文代写

两面针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茎皮、根和根皮中均含有生物碱类、无机元素、木质素类。两面针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约占0.7%。两面针分布广泛,药理作用显著。因此,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开始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先后分得生物碱类、木质素类、黄酮类、甾醇类等化合物。 论文代写

3.1 生物碱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两面针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其研究已有很多。日本学者石井水[6]分离得到光叶花椒碱(nitidine),光叶花椒酮碱(oxynitidine),6—甲氧基,氧化白屈菜红碱(oxychelerythrine),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desNmethylcheletythrine),白屈菜红碱(cheletythrine),阿尔洛花椒酰胺(arnottianamide),鹅掌揪碱(liriodenine),博落回醇碱(bocconoline),德卡林碱(decarine),氧化特日哈宁碱(oxyterihanine),全缘叶花椒酰胺(integriamide),异阿尔洛花椒酰胺(isoarnottianamide)王玫馨[7]分得6乙氧基白屈菜红碱(6ethoxychelerythrine),N—去甲基白屈菜红碱(Nmethylcheletythrine)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茵芋碱(skimmianine)。陈元柱等[8]分得二氢两面针碱(dihydronitidine)。黄治勋等[9]分得7—去甲—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7demethyl6methoxy5,6dihydrochelerythrine)。

3.2 木脂素类石井水等[6]人分离得到左旋芝麻素(sesamin)、左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左旋细辛素(asarinin)。 毕业论文

3.3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有地奥明(diosmin)和牡荆素(vitexin )[6]。 论文代写

3.4 无机元素两面针根中含有 Zn,Cu,Fe,Ca,Mn,Mg等6种微量元素,其含量分别4.77×105,1.789×104,3.923×104,1.725 7×102,5.40×105,3.48×103 mg/kg[1]。

3.5 其它成分香豆精成分:马栗树皮素二甲醚 ( aesculetindimethyl ether)。又含甾醇: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6]。 论文代写

4 药理作用 代写论文

两面针具有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的功效,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平滑肌等都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其主要成分氯化两面针碱能止痛抗炎,并有抗癌等作用两面针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论文代写

4.1 对心血管的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10,15 ,20 mg/kg氯化两面针碱在60 min内给麻醉犬静脉滴注,有增加心率、心输出量和呼吸频率的作用,但对血压及肺循环和全身循环的血管阻力无明显 影响 [10]。此外,氯化两面针碱对家兔有降血压作用[11]。

4.2 钙的拮抗剂杨东丽等[12]研究表明两面针碱可能是钙调素(calmodulin,CaM)的拮抗剂,可以明显抑制 CaM依赖的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 (CaMPDE)的活性,且其与三氟啦嗪对CaM的作用位点不同,有协同作用。 毕业论文

4.3 抗氧化作用两面针水煎液、乙醇浸液、乙醇加水浸液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致炎大鼠体外全血化学发光;对由 Fe2+一半胱氨酸诱发的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对碱性连苯三酚体系产生 O2,有清除作用[13]。

4.4 镇痛作用两面针根中分离出的一种褐色油状物(N4),对实验动物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30 mg/kg腹腔注射可使小鼠扭体反应明显减少(P<0.001),兔 K+透入测痛实验表明,40 mg/kg腹腔注射,与给药前相比可显著提高痛阀[14]。结晶—8系从两面针根提取物 N—4中分离出的,具有镇痛作用,有学者做过研究,10 mg/kg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8~20 mg/kg明显提高兔及大鼠痛阈,200 μg/kg脑室注射亦有明显提高大鼠痛阈,预先腹腔注射外周脱羧酸抑制剂后再腹腔注射1dopa,dl5HTP或者腹腔注射多巴胺 β羟化酶抑制剂 DDC后均能明显增强结晶8镇痛作用,其中以1dopa最为明显,4 mg/kg利血平能对抗结晶8镇痛作用,而东莨菪碱,毒扁豆碱,去水吗啡和氟哌啶醇并不影响结晶—8镇痛作用,研究表明结晶8镇痛作用与脑内单胺类递质有关[15]。另有报道[14],两面针镇痛作用可能与木脂素有关。 毕业论文

4.5 镇静作用两面针提取物 N4,50 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自发活动明显减少;40 mg/kg和60 mg/kg腹腔注射,与小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40 mg/kg给犬腹腔注射,5 min后犬呼吸减弱、减慢,20 min后恢复正常[14]。

4.6 解痉作用两面针中提出的一种单体结晶8于1×106~1×104 g/ml浓度时对正常离体豚鼠回肠活动无影响,但对乙酰胆碱、普鲁卡因、氯化钡、组织胺所致肠肌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其解痉作用可能直接作用于平滑肌[14]。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