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窥镜治疗鼻眼相关疾病203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庆生 赵芹芳 杨春辉 赵晓霞 李恩宇 孙炎。

【关键词】 鼻窦

鼻窦眼眶关系密切,眼眶周围2/3区域与鼻窦以骨板相隔。由于其解剖的相关性,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紧密联系,形成了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鼻眼相关外科学。我们从1997年起,开展了经鼻内窥镜治疗鼻眼相关疾病203例,认真细致的检查分析,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完成鼻眼区域的部分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7.1~2007.1月我院收治的鼻眼相关疾病患者203例,男92例,女111例;年龄7~81岁。鼻源性眼眶蜂窝织炎12例;鼻窦囊肿导致眶内并发症52例,慢性泪囊炎103例,眶壁骨折36例。均结合临床经CT及鼻内镜检查后确诊。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设备配备 日本OLYPUS鼻内镜,德国Wolf鼻窦手术器械及电视监视系统,NdYAG激光。

1.2.2 手术情况 168例在表麻+局麻下施行手术;35例在全身麻醉和控制性低血压下施行手术,全部病例均采用Messerklinger进路,经鼻内窥镜下切除钩突。鼻源性眼眶蜂窝织炎:开放筛窦、上颌窦和额窦并冲洗引流,消除鼻窦炎症对眶壁的侵袭。额筛蝶囊肿开放术:部分筛泡前壁同时被打开,额窦囊肿者开放额隐窝打开囊肿底壁,吸净囊液,用筛窦咬钳尽量咬除筛泡前壁(因囊肿的扩大压迫囊肿底壁与筛泡前壁融为一体),用弯吸引器头探吸尽量不做深部咬撕。泪囊鼻腔造孔术:开放筛漏斗,用骨凿凿开上颌骨额突泪窝部,向后咬除部分泪骨,充分暴露泪囊底与鼻泪管的移行处。泪道探针自泪小点插入泪道顶起泪囊做指示,全层切除泪囊壁,开窗口上下径> 5mm,使泪囊开窗低位,接近泪囊底与鼻泪管的移行处。前后径以切除泪囊内侧1/2为妥,造孔处通畅后,用生理盐水10mL+庆大霉素(2mL:80000u)4mL经泪道注入冲洗。眶壁骨折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术:手术方式包括鼻内镜下经筛窦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术,鼻内镜下中鼻道开窗联合CaldwellLuc进路手术,伴内直肌粘连者术中牵引内直肌探知粘连部位内镜下分离松解。

2 结果。

经鼻治疗鼻眼相关疾病203例,随访时间3~6个月,痊愈194例;好转9例。治愈率95.57%,总有效率100%。术后无眶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发生。鼻源性眼眶蜂窝织炎12例,痊愈鼻窦囊肿引起眶内并发症52例,全部痊愈;慢性泪囊炎行内窥镜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103例,痊愈96例,好转7例;眶壁骨折36例(伴内直肌粘连3例),痊愈34例,好转2例,见表1。

表1 203例鼻眼相关疾病的治疗情况。

疾病例数痊愈好转无效眼眶蜂窝织炎121200鼻窦囊肿525200慢性泪囊炎1039670眶壁骨折363420。

3 讨论。

鼻窦眼眶关系密切,眼眶周围2/3区域与鼻窦以骨板相隔。在眼眶的上方为额窦、内侧为筛窦外侧壁、下方为上颌窦顶壁,上述解剖结构使得从鼻内进路进入到眶内和到达视神经内侧非常直接和简单[1~3]。而由于有筛窦和蝶窦术腔为基础,使得内窥镜手术有较大的手术空间和比较好的术野,可以从容手术[3]。我院基于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大量的眼科病原,在回顾诊治该组疾病的过程中我们认为,CT检查对于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眼眶的冠状位CT扫描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骨质破坏的程度,与临近组织的关系。鼻源性眼眶蜂窝织炎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筛窦、上颌窦和额窦的炎性反应,累及眶骨膜及矿内容,无骨质破坏缺损等。额筛蝶窦囊肿CT影像主要表现为额筛蝶窦腔扩大,相邻眶壁骨质缺损,囊肿向眶内凸入压迫严重。眶壁骨折CT可以全面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眼外肌的嵌顿情况,必要时加扫水平位,可以了解眶内容的变化,视神经管及内外直肌的情况。CT扫描也可为选择手术径路、判断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客观依据。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