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的几点经验

摘 要:隧道的开发适应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拉近了城乡距离、缓解了交通压力、减少了安全隐患。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仅公路隧道就有450多座,总长超过120公里,因此目前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市场。在工程造价方面,一条隧道的建成从可行性研究到最终的竣工通车,最终造价是非常之高的,仅是一条穿越山脉的普通公路隧道,其每延米的造价就从三四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为保证一条隧道竣工结算造价不超概算,其过程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作文 /zuowen/。

关键词:遂道工程 ,造价 , 控制 引言:隧道开挖支护方法大多采用新奥法施工,它是通过采用不同的钻爆方式进行全断面开挖支护。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钻爆法施工,主要有全断面法、半断面法、小导坑法、台阶法和分部开挖法。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隧道断面超挖、、隧道岩层注浆以及隧道塌方等共性问题,由此造成了工程造价的增加。我根据近几年在编制隧道工程量清单及报价以及结算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隧道断面超挖   穿越岩层的隧道,其断面开挖方式一般采用光面或预裂爆破法进行。在编制清单工程量时,依据清单计价办法,隧道断面爆破开挖量是按照设计图示结构断面尺寸计算的,而隧道设计与施工规范对爆破断面开挖规定允许有15—20cm的超挖量,清单计价办法对此部分超挖量所产生的费用要求综合考虑在清单报价相应项目中。另外对于超挖所引起的超出设计断面以外的喷射混凝土费用或是用于弥补超挖断面的衬砌费用也要求在清单报价中综合考虑,即设计断面以外的超挖量、超喷射混凝土量、超衬砌量不体现在清单量中,但其费用应体现在相应项目的报价中。通过审核多个隧道工程的竣工结算,发现投标方对这一概念的掌握较为含糊,因此当产生了设计变更并在结算时对投标价进行调整时,往往要求按照超挖后断面进行工程量计算,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对清单概念掌握不清,那么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增加开挖费用,还有喷射混凝土费用,或是混凝土衬砌费用,其中喷射混凝土费用综合单价相当于普通混凝土价格的三倍以上。

毕业论文   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对于隧道开挖后进行初期支护采取的喷射混凝土项目,一般是根据图纸设计的混凝土标号与厚度进行列项。竣工结算时,往往会遇到隧道实际的围岩级别与地质报告描述有出入,根据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初期支护中的喷射混凝土厚度增减的有关设计变更,但前期按照图纸设计编制的工程量清单中没有这一“增减”清单项,而如果将设计变更增加的喷射混凝土厚度计算数量后直接乘以清单喷射混凝土清单单价,其费用相对来说就偏高了。因为此项的投标报价中综合了初喷及后续喷射。所谓初喷,是指与隧道开挖面的接触面发生的第一时间的喷射混凝土,它与后续厚度的喷射混凝土的含量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故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如果能提前考虑到这一点,并列出喷射混凝土“增减”厚度调整的清单项,即可避免竣工结算时的漏项问题。 二、 超前支护中导管的注浆量   开挖隧道遇到Ⅳ级或Ⅴ级围岩时,其拱部的超前支护通常是采用小导管注浆。设计人员依据地质报告,要求小导管内部注入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其中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作用除了能够加固掌子面,防止岩层破碎造成塌方,还可以堵住岩层内裂缝缝隙,防止漏水、渗水造成的塌方。其费用很高,每延米的造价达到2000元以上。其注浆量取决于岩层地质情况,遇到密实的岩层,注浆压力很快就能达到;遇到节理发育、岩石间有渗透水、岩层间有泥夹层、前方出现断层带等,即使调整配合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速度,其注浆量也会非常之大。因此设计人员在确定延米注浆量时,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隧道支护的安全性,一般比较保守,但由于地质的真实情况在施工前是不可预测的,故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延米注浆量往往与设计图纸有较大出入。编制清单时,注浆量一般是参考设计给出的延米注浆量进行编制。对于固定总价合同,这部分如发生设计变更,建议此笔费用应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注浆量计取而不应再采用设计注浆量,这需要现场监理及审计人员认真对待,督促投标方如实填写“压力注浆施工记录表”并对表中数据进行检查及签字确认,以此作为竣工结算费用调整的必要资料。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因此,对于前期不可预测,在整个隧道造价中占比又重的项目,诸如导管注浆项目,应提倡固定单价,鉴于不可预见因素太多,即使不发生设计变更,竣工结算时也应按实计取此部分造价。 三、 控制塌方以及做好现场记录   目前我国的隧道塌方事故相对国外来讲是比较高的,发生了塌方事故,处理起来费时费力,更增加了施工成本,有的隧道仅仅因为事故处理的费用就使施工成本成倍增加。我在审核某双洞隧道工程的竣工结算时,发现仅1公里长的隧道就连续发生大小塌方数次,其中一个单洞甚至在两头刚刚贯通时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大塌方, 70m范围内坍塌了近2300m3石方,导致此洞又被重新封堵,相关处理费用就达400万元。塌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地质、或因设计、或因施工、或因人为。不避免个别施工方在开挖至较好围岩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私下减少初期支护,以此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在竣工结算时,不能一味的依据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还应多方面收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如监理日志、施工日志、旁站记录等;多方面了解相关人员,包括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判断塌方产生的原因及责任方,做出合理的费用调整,维护国家利益。   另外鉴于岩土工程勘察对围岩的定义终究局限于勘察技术、勘察时间、勘察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局部的裂隙发育、较窄的基岩破碎带往往是在开挖过程中才能发现的。设计人员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出具相关设计变更,如提高围岩支护级别等。此种情况在进行竣工结算调整时,需注意不但对围岩支护级别造成的相关费用增加进行调整,同时也应对岩层开挖级别的费用降低进行调整。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四、 脚手架、模板措施费的调整   对于固定总价合同,在竣工结算时,其措施费是不调整的。但如若发生了隧道延伸、新增人防、人行或车行横洞等方面的设计变更,这些项目属于标外增加项目,在竣工结算时调增实体项目费用同时也应计取措施费。但如何计取以及依据什么计取却存在争。

论文代写。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