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白刺和唐古特白刺的生药学鉴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白刺 唐古特白刺 生药学鉴定

白刺是蒺藜科白刺属野生灌木植物,俗称地枣、地椹子、沙樱桃等,维吾尔名阿克羊塔克乌拉盖[1]。我国产8种,其中新疆产6种[2],广泛分布于南北疆。西伯利亚白刺唐古特白刺为新疆天然分布种,药用部位为干燥的成熟果实,具有补脾健胃、滋阴润肺、解表安神、调经活血、降低血压等功效,用于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和高血压头晕等症状[3]。该生药相关鉴定少有报道,近年来研究显示白刺果实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提高SOD酶活力的作用,有延缓衰老的功能[4],在药品和保健品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1 仪器与材料。

YD—1508型切片机,MOTIC DMB5—5生物数码型显微镜,岛津UV—2401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样品采自新疆石河子地区,经闫平教授鉴定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和唐古特白刺N. tangutorum Bobr.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鉴定

2.1.1 西伯利亚白刺果实为浆果状核果,呈椭圆或卵圆形,先端尖锐,长6~8 mm,直径3~4 mm。表面红褐或黑褐色,皱缩。果核卵形,骨质坚硬,长3~5 mm,表面红棕或棕褐色,基部钝圆,直径2~3 mm,上有数十个蜂窝状凹陷,先端尖锐,有3条双线形裂缝,约占果核长度的1/3。未成熟果实子房3室,每室1胚珠,成熟时种子1粒。种仁长卵形,淡黄色,富油质。果肉微甜,味微咸(见图1)。

2.1.2 唐古特白刺果实稍大,长7~10 mm,直径4~6 mm。黑褐色,表面有光泽。果核狭卵形,长6~8 mm,直径3~4 mm,果核尖端裂缝约占果核长度的1/2。果肉酸甜,微香(见图2)。

2.2 显微鉴定

2.2.1 横切面西伯利亚白刺外果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细胞长方形,径向延长,内含紫红色色素,外被非腺毛。中果皮细胞为数列薄壁细胞,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内果皮类圆形或三角圆形,由数列石细胞层组成,外被1至数层含草酸钙方晶的薄壁细胞。种皮为1至数列细胞组成,未成熟果实种皮内为胚乳和胚(见图3)。果实成熟时种子1粒,子叶2枚,无胚乳。

唐古特白刺外果皮细胞类方形,切向延长,中果皮细胞多含紫红色色素块,其他同西伯利亚白刺(见图4)。

2.2.2 粉末西伯利亚白刺:粉末褐色。①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间有油细胞,内含油滴、紫红色色素及颗粒状物;上具非腺毛,单细胞,壁薄,甚长;偶有气孔。②内果皮石细胞多角形或长梭形,长18~50 μm,直径6~18 μm,壁厚5~7 μm,孔沟不明显。③导管:螺纹,长25~40 μm,直径3~4 μm。④草酸钙方晶:正方或长方形,4~8 μm。⑤纤维:长67~130 μm,直径6~12 μm,孔沟明显。⑥厚壁细胞:类圆形,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长16~50 μm,宽6~18 μm。此外,含中果皮薄壁细胞及单粒淀粉粒(见图5)。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