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志愿服务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影响力分析

摘 要: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条件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应对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增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影响力的措施,才能更好的实现基层团组织代表青年、依靠青年、维护青年权益的根本任务。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志愿服务;高校基层团组织影响力;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团委   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强调:“共青团要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生力军作用。

”这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团的自身建设、增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改进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创新基层团组织活动载体、增强基层团组织战斗力是我们每个共青团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1.基层团组织影响力不足   目前情况下,大部分高校基层团支部都是和班级融合,形成班团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淡化了团支部的意义,团干部的具体工作也是围绕班级工作开展,团支部书记弱化为班长的助手。

辅导员作为自然班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更多的以班级名义开展工作团支部的具体工作也是围绕班级工作开展,甚至提不出来团支部具体工作方案。

高校在对于班级的管理和考核也更多的以班级为单位,这更从指导方针上弱化了团支部的意义;高校基层学院团委在对于团支部的指导和管理上缺乏系统性指导,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活动开展和基本工作完成上。

从各个层面来看,高校基层团组织影响力建设存在客观现实的困难,需要从宏观系统上加以改进提高。

2.青年团员意识淡薄   目前,98%的大学生在入学前都已经是共青团员,进入大学后,实际上呈现出全员全团化模式,共青团员在具体的成长中很难体现出先进性意识;另外,一直以来对于共青团员的思想教育不足,共青团员的地位、意义和标准等基本知识灌输不足,从而形成团员等同于群众的普遍观点。

基层学院团委团支部也不定期的开展团组织建设相关活动,但是对于团员意识教育一直不足,这也与目前共青团工作娱乐化倾向严重相吻合,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班级团支部的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缺乏创新性和先进性,团组织活动缺乏活力,无法吸引青年团员的关注和参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团员意识教育。

3.基层团组织建设缺乏机制创新   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团组织建设依靠二级学院团委来具体组织和实施,但是二级单位团委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是要以学校学生工作学院工作为核心,在基层团组织建设方面缺乏创新性研究和落实,甚至在具体工作上也存在弱化现象,归根原因就是基层团组织建设缺乏切合实际的考察方式和“见效慢”的特点,导致工作开展缺乏支持和引导。

另外,基层学院团委由于各种原因在活动形式设计、内容规划缺乏创新性、团支部活动缺乏载体和引导,从而无法吸引青年团员的兴趣,被动参与更是无法调动团员的积极性,从而一再的影响到基层团组织基本建设

二、高校二级学院团委在提升基层团组织影响力中的模糊地位   高等学校二级学院团委是在校团委和所在二级学院双重领导下的基层团委,是联系校团委班级团支部的重要纽带,承担着完成校团委学院下达各项任务的重要职责。

首先,二级学院团委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部分学生工作落实任务,很难具体分清团的工作和学生工作,从而导致共青团工作一定程度偏离主题。

其次,二级学院团委书记普遍担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工作,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很难有足够精力去深入研究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更是缺少精力去加强自身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

再次,基层共青团组织学生干部培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措施。

学生干部往往是“自我成长”,学院团委是“拿来就用”,导致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另外,由于班级团支部更多层面是辅导员直接组织管理,二级学院团委团支部缺乏有效规范性的沟通交流,导致指导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团组织影响力提升。

三、基于志愿服务的基层团组织影响力提升措施   1.以党带团,发挥党组织先进性,从而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动影响力

针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党支部带动团支部开展活动,借助党组织影响力提升团组织战斗力,夯实团组织作为党组织后备军的现实基础,从而实现“党建带动团建”“团建支撑党建”的良性互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能够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活动。

几年来,我院团委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了系列的不同层面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学生党员组织、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参与的“党员带团员”模式,有效的提升了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丰富了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和影响力

2.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建设、活动吸引力层面提升基层团组织影响力

由于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团员组织意识淡漠的现实状况,仅仅依靠分散的活动很难吸引团员的参与,更无法达到通过活动实现教育的目标。

关于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从团员中来,到团员中去,从团员切实关注关心的事情着手,通过系统性和规划性设计,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同时,要加强团组织制度建设,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大学生综合积分考核等多种制度,从源头上设计引导青年团员的参与积极性。

另外,由于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活动的设计更要通过微信、微博、QQ等多种模式影响、吸引青年团员参与。

我院团委连续多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整体设计,统一规划学院大型实践团队方案,指导低年级团支部整体参加志愿服务,经过几年的运行已经形成规模化、制度化,也同时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团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团员意识培养,不断提升团组织影响力

不论学院团委学生干部还是班级团支部学生干部都是高校基层团组织的中坚力量,他们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共青团工作,是联系广大团员团组织的重要纽带。

首先,加强基层团支部干部培养,以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以团的基本工作为基础,选拔考核培养后备力量,加强对基层团支部的指导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团支部书记的培训;其次,建立完善的学院团委基层团支部干部的考核机制,通过完善的制度来引导团干部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发挥青年学生领袖的先进性;再次,加强培训。

团组织影响力的提升必须完善团干部培训渠道,提升团干部对于共青团工作的认识,帮助团干部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新趋势。

总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团组织干部群体对于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影响力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1.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2.沈阳工业大学校团委)   参考文献:   [1] 林继华,黎移新.网络背景下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创新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2] 胡冰.新时期下如何提高青年学生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满意度[J].科技创新导报,2014 NO.17   [3] 郑璐,管迪.基于志愿服务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影响力探索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4   [4] 薛明.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J].法治与社会,2012.07   [5] 孙菲菲.共青团视野中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年第2期,总第88期。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