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与广西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潮流。

区域经济合作广西发展新兴机遇,广西处在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区域经济合作最大的挑战是怎样构思出一种策略和政策。

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广西立足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是广西加快发展战略定位。

[关键词]区域合作广西发展战略选择      一、世界区域经济合作中国战略选择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产业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区域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以产业经济为基础、区域经济为载体的内涵丰富的合作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全球化的产物和推进器。

(一)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趋势   1.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突飞猛进。

同时,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机、地域分布、组织形式以及影响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为代表的一批区域经济组织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东盟到1998年完成了10国大东盟的计划;拉美国家成立拉美国家共同体筹建委员会;非洲主要区域贸易协定组织已经提出2028年建立非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以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

2.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   (1)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深化型转变。

传统的区域贸易协定涵盖范围以货物贸易自由化为主体,所涉及的规则也大多局限于取消/减让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新兴的区域贸易协定涵盖的领域和规则越来越广,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还包括服务贸易、农产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统一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共同的环境标准和劳工标准等。

(2)寻求静态经济收益逐渐转向寻求动态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

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强调对成员国的静态收益,包括改善成员国的贸易条件,获取规模经济收益,强化竞争和吸引外国投资等。

但经验研究显示,这些静态收益并不大。

新兴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更多的是寻求动态收益和非经济收益。

经济收益主要包括:加强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安全,提高成员国的交易能力,区域内公共资源的合作,锁定改革的进程等。

(3)南南型合作逐渐让位于南北型合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南北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以及北北型合作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主要是收益分配和它的组织形式有很大的相关性:在南南型贸易组织内,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绩效会逐渐拉大;而在南北型贸易组织内,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绩效会逐渐缩小;南北型合作有助于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南南型合作这种功能则不明显。

(4)大国之间的竞争正在让位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全球经济呈现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随后,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双方所基于的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

当1986年欧共体决定与欧洲自由贸易区合并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时,美国随之与加拿大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

当欧盟1992年签署《欧洲统一法》时,美加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扩展为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盟在积极开展“东扩”的同时,美国也在致力于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到2004年欧盟“东扩”完成接纳首批10个新成员国之际,也正是美洲自由贸易区正式谈判结束之时。

(二)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迄今为止,中国已参与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具有机制性的,如曼谷协定、正在推进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二是具有论坛性质的,如APEC、亚欧会议;三是其他正在进行的,如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区域合作、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总的来看,以两岸四地为核心、以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功能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为手段、以积极倡导与建立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为导向的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雏形正逐步形成。

(三)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思考   区域经济合作最大的挑战是怎样构思出一种策略和政策,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双方的合作意愿、提升双边合作的可能性、符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符合中国的外交战略

1.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也面临日益增大的外部冲击风险。

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回避全球化的风险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2)在东亚地区,以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网络为基础,正在形成一种更紧密的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格局。

(3)作为WTO的成员,中国既要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也要力图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2.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外交战略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政治环境向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提出新的外交战略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实现睦邻、安邻、富邻的战略目标。

而实现的手段只能采取加强双边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

3.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国推动亚洲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明显落后于欧洲和美洲,这就对亚洲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中国要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为亚洲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特别是推进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为基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为平台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4.须静态经济收益和动态经济收益及非经济收益兼顾   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表明,大国与小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说来,大国更多地寻求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经济收益及非经济收益,如扩大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影响力,获取区域内的主导权;而小国主要通过提高市场准入获取静态经济收益。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是中国战略选择   尽管东亚经济合作处于初级阶段,尚无明确的区域一体化规划,但区域内国家已在积极探索合作途径。

就目前来看,除了继续加强双边合作东盟内部成员多边合作外,主要有“10+3”模式、“中日韩经济合作”、“10+1”模式三条路径。

“10+3”模式是指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合作

“中日韩经济合作”则构成了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主体。

“10+1”模式是指东盟与中日韩其中一国的合作

“10+3”模式涵盖了东亚的主要国家。

但“10+3”模式、“中日韩经济合作”将有一个协调各方利益的艰辛历程,目前只能作为东亚经济合作的长远目标。

相对而言“10+1”模式较易推行,“10+1”模式以具有一定规模的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作为基础,只涉及两个谈判主体,面临的阻力相对较小,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

由此可见,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应在“10+3”模式、“中日韩经济合作”、“10+1”模式三条路径中,重点发展东盟的“10+1”模式,所以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了中国战略选择。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已正式启动。

中国率先与东盟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基本平台,并由此促进和推动“10+3”模式、“中日韩经济合作模式合作进程及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立足于自身国家利益,构筑“和谐”东亚,推动东亚地区内有关各国和地区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战略选择。

二、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广西发展战略选择      (一)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广西立足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提出以构建次区域合作为主要目标的“M”型战略,顺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精神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内在客观要求。

经济合作领域充实和完善了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既把握了国家战略的走向,又抓住了广西开放开发的关键;既把广西的开放开发与国家战略利益紧密融合,又体现了广西开放开发与国家战略利益的内在联系;既充实和丰富中国东盟合作的内涵,又将广西推到次区域合作的重要位置上;既立足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又创新构建了一个区域合作的新格局;既促进了广西发展,又纳入中国东盟合作的总体框架,使之成为中国东盟的新的增长极。

(二)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广西加快发展战略定位   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是以国家战略为立足点,以区位优势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合作为平台,在综合分析广西现有各种机遇与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的加快广西发展战略选择。

1.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   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北推南拉中间膨胀”,将把走廊沿线的经济资源整合起来,构成西太平洋沿岸的快速增长带。

北推:位于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北端的南宁中国大陆将主要从这里走向中南半岛,中南半岛7国也将主要从这里进入中国大地,其地位和作用尤显突出。

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和广西逐步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同时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举办地,南宁将对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区域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开放发展

南拉:位于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南端的新加坡,虽面积不大,但发展程度高,市场经济发达,已成为国际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将对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拉动本区域尤其是沿线地区的开放发展

中间膨胀:位于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中间的一些重要的城市如湄公河流域的经济中心曼谷、东盟中国开放的桥头堡河内等将对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产生膨胀作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