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瓦窑口村“抓五建强五心”凝聚脱贫大作为

天镇县逯家湾镇瓦窑口村,通过实施“党建+互联网”、“党建+产业”、“党建+村史”、“党建+公共服务”、“党建+群众”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打造有干劲、有智慧、有温度的战斗堡垒,推动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抓制度建设强守规公心,打造永不懈怠的战斗堡垒。针对村两委党员干部平时各忙各的,缺少正常沟通的实际情况,村委先后制定每周一例会制度、每月党日活动会议制度、党群联系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学习党的理论、研究讨论村重大项目决策、光伏资金分配等三重一大事项。明确村两委党员干部每周值班表,对村民反映的问题明确办理流程,及时释疑解惑,营造党群一家亲的团结友爱氛围。加强村生态养殖扶贫车间的管理,对经营管理责任人、饲养员、会计、出纳分别制定了党员履责承诺书,明确了“四大纪律”和“八项注意”,由本人签字后在村公示栏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的公开监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党员与群众沟通交流平台,选派3名老党员,担任养殖场义务监督员,打造党员村民信得过的共治共享集体经济体。

抓互联网建设强爱党衷心,打造永不分离的党群连心网。健全党员档案资料,为全村44名党员逐一拍照并核对入党及个人信息,配备桌椅,将党旗、44名党员照片、规章制度、党员活动室铜牌全部上墙,开辟专门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党日活动,交流学习体会,让党员心有所属,让村民时刻看到堡垒、看到红旗、想到党。针对年青党员在外打工落户多的情况,创建瓦窑口村新青年流动党支部微信群、瓦窑口党员红旗谱公众号,将支部建在网上,对村里40岁以下的15名党员一网覆盖,并发布信息52期。以“向党说句心里话”、“我的新年梦想”为题,请44名党员谈体会、谈认识、谈未来,老党员重温历史谆谆教诲,新党员铮铮誓言拼劲十足,让初心的红旗始终在灵魂最深处高高飘扬。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利用村流动党员微信群、村公众号及时推送疫情防控信息16期,组织党员群众对过往人员开展体温检测、环境卫生消杀和抗疫捐款,全村137人共捐款14040元,

抓产业建设强致富信心,打造永不熄火的产业火车头。以消费扶贫为抓手,两次联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机关党委开展消费扶贫,采购了小米、红芸豆等杂粮上万斤,消费总金额达80余万元。帮助联系全国工商联联成e家、实名农户网以及中国农业银行网上商城等互联网平台,将农产品卖到全国。联系中国进出口银行山西省分行捐资6万元发展土鸡养殖业对“长城﹒向阳谷”、“长城﹒守边羊”、“长城﹒明德鸡”、“长城﹒拓荒牛”共4个品牌进行了商标注册。目前,5000只土鸡苗已进场散养。提前与部分企业单位签订预售协议,锁定价格和数量,双方以信誉为据,无需缴纳定金。联系云科技公司,在养殖场安装摄像头,开展云中直播活动,消费者通过手机进入村微信公众号,即可实现在线观看,对养殖过程进行24小时直播监督,此种模式有力推动了鸡羊销售,已经预售鸡羊总共计2000余只。

村史建设强传承核心,打造永不褪色的边城文化精神。充分调动村两委成员力量,动员全村党员村民,尤其是要发挥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扎根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和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企业家等新乡贤的引领作用,积极为村史馆的建设献言献策,捐赠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实物,通过实际行动,编辑瓦窑口村史、明长城历史资料,建设窑口村展览馆。村史馆的实设计布局、板块设置结合了本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村庄产业发展规划、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不仅涉及村史溯源、发展变迁、重要事件场景、重要人物,以及生产生活工具等实物陈展,反映出村庄历史人文底蕴,历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凝心聚力,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最终顺利,筑牢了坚实思想根基。目前展览馆保存近3万字,图片近100幅。

抓服务建设强生活舒心,打造永不降温的古城暖心驿站。

针对村民洗一次澡,须乘坐公交车到15公里外的县城里,一次花费近20元,且有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可能一年难得洗上一次澡的问题。村两委积极协调,前往大同等地联系帮扶资金,先后协调河北新奥集团基金会、大同市政协共同捐资17万元建设党建新民浴室”,直接受益全村807名村民联系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党支部捐款2万元和价值5千元的图书,为村民购买洗衣机、理发工具,配备阅读书柜,开展免费洗衣、理发活动。联系大同市水基金公益协会,为村级党组织和“姐妹花”广场舞队,分别捐赠60床暖冬棉被和47套村舞蹈队队服,真正画出了党群联动联建最大同心圆,让农民打心眼里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撰稿人:刘志儒;申稿人:马雪峰)。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