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一文不值_一文不值

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昏君,反复无常出尔反而。

朱由校做太子时,在宫中玩腻了,便偷偷溜出皇宫,由燕子矶上船,来到天门山游玩。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朱由校小时读过这首诗,故而慕名而来,岂料攀山时一脚踏空,摔下山崖,昏死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校才慢悠悠地醒过来,睁眼一看,见自己躺在一间茅屋里,身边坐着一位村姑,在给他喂稀米粥。

经过询问,朱由校才知道自己已经在此躺了三天三夜。

这位救命村姑叫柳玉莲,与母亲杨氏相依为命,打柴为生。

那天在山里砍柴时见山崖下躺着一个人,头破血流,几只野狗围着他乱转,柳玉莲用柴刀赶走野狗,一摸此人心口还在跳动,知道他还有救,便将他背回茅屋。

母女二人给他用草药止血救治,总算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由校得知情由后,非常感激母女俩,挣扎下了床,跪在地上对母女俩道:“我乃当今皇太子朱由校,我这条命是玉莲姐姐给的,我如能登上皇位,你们尽管上京城找我,有啥要求定会满足你们。

”说着找来纸笔将自己许的愿一字不漏地写在上面,并盖上了自己的私章,以证明自己此言不虚。

朱由校伤好后,辞别母女回到京城

他父亲光宗皇帝在位一年,听信方士之言,为求长生食红丸而死,朱由校便登上大宝,改年号天启。

天启二年,天门山一带遇上百年不见的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四处逃荒,官府却不顾百姓死活,照样上门收租逼税。

老乡们知道玉莲曾救过当今万岁的命,便恳求她上京求情,求皇上开恩,免去当年租税。

玉莲姑娘心地善良,当即点头答应。

走时母亲杨氏拿出当年朱由校写的字据,让她带上,玉莲对母亲说道:“朱由校如今贵为天子,金口玉言,岂能说了不算,带上字据反而显得咱小老百姓有点小家子气了。

”   玉莲京城后,将自己的姓名报与看门军士,并说明原因。

军士报与太监,太监进太和殿报与皇上

朱由校听了心想:我如今贵为天子,这段经历谁也不知道。

为她写的字据上有“若非姐姐相救,恐已成野狗腹中之食”的字句,若让大臣们知道了,岂不耻笑于我,想到这里便狠了狠心道:“一派胡言,朕乃真龙天子,自有皇天护佑,一个山野村姑也敢来羞辱与我,乱棍打死,暴尸三天。

”结果玉莲皇上的面也没见着便命丧黄泉,这件事当时轰动了京城

杨氏在家等了一个多月,不见玉莲回来,心里放不下,便去京城寻找。

在半道上听说女儿惨死的消息后,两眼一黑昏倒在地,醒来后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便一头撞到墙上,倒在血泊中……   一个月后,又一件大事轰动京城:当今万岁爷遭人绑架

绑架人将告示贴满京城,声称是为柳玉莲母女讨公道。

原来朱由校看厌了三宫六院,在宫里玩厌了,便换了便装,带了一个卫士和一个心腹太监,出了皇宫,来到城郊闲逛。

朱由校走着走着,忽然眼前一亮,见一位姑娘面若桃花,美如天仙,向着他嫣然一笑。

朱由校不觉淫心大动,便快步跟了上去。

这美人把朱由校引进一片小树林后,身子一闪便无影无踪了。

朱由校正在纳闷,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两个蒙面人来,手持单刀,用刀背将卫士和太监击昏在地,闪电般地用布袋往朱由校头上一套,扛了便走。

卫士和太监醒来后,见没了皇上,二人吓得魂飞魄散。

突然太监在地上发现了一个信封,拿起一看,见上面写着“王太后亲启”的字样,便拿了信,如丧家之犬般地赶回皇宫,将信面呈王太后

王太后熹宗皇帝的生母,听了太监的话后,大吃一惊!她万万没有料到堂堂的大明天子竟然不顾朝政,私自出宫游玩遭人绑架

她拆开信封,见信上写着:“王太后,你儿朱由校已被我等绑架

朱由校恩将仇报,出尔反而,杀死救命恩人柳玉莲,逼死其母杨氏

我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替柳玉莲和其母讨还公道。

你若想救你儿子的狗命,可带买命铜钱一文,到八仙楼赎人,到时一手交钱一手放人……”信后写有赎人日期。

王太后看后,差点气昏过去。

光天化日之下,绑架大明天子,更可气的是赎命钱只要一文,这分明是取笑我堂堂的大明皇帝。

王太后忙召集几位心腹大臣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为确保万岁爷生命安全,答应绑匪一切条件。

同时派大内高手藏在八仙楼周围,一旦救出万岁爷,便截断绑匪退路,将其一网打尽。

八仙楼是座大酒店,位临城南近郊官道旁,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到了约定日期,王太后如期赴约,只带了两个官员。

来到八仙楼,见楼上空无一人,只好坐在椅子上耐心等待。

等了一会儿后,有个腰悬宝剑的青年登上楼来,来到王太后身边,躬身施礼道:“太后,小人这边有礼了!”王太后看了一眼青年人,见他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不觉心里暗暗称赞。

回过神后王太后将脸一板道:“你就是绑架皇上绑匪?”   青年人听了,显然不满意王太后的叫法,对王太后说道:“太后,你错了。

在下乃守法之人,并非绑匪,只不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替柳氏母女讨还公道罢了。

当今皇上欠的可是两条救命恩人的命……”   原来杨氏得知女儿的死讯后,一头撞在墙上,被三个青年壮士救下。

他们问她因何寻短见时,她哭诉着拿出朱由校当年写的字据让他们看。

由于杨氏年迈体衰,哭诉完后便气竭身亡。

三个壮士听后勃然大怒,发誓要管这不平事,为杨氏母女讨还公道。

于是便来到京城见机行事,正好遇见朱由校便装出游,便设计将其绑架

青年人说完从怀里掏出纸条,贴在墙上,对在场的人说道:“诸位,这便是当今皇上亲笔写的字据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纯属一个忘恩负义的市井小人。

”   王太后听了,恼羞成怒,大声喝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诽谤当今皇上!我皇儿何在?快交出来!”   青年人听了,不慌不忙地笑着问道:“太后,一文钱的赎命钱可曾带来?”王太后听了,脸瞬间羞成了红布一般,从随从官员手里接过一枚铜钱,扔给青年人道:“给。

”   青年人接过铜钱后,看了看,轻蔑地笑了笑道:“不错,这枚铜钱倒是真的。

”说着冲窗外拍了三下巴掌,不大一会儿,两个青年人手持单刀,架在蒙了眼的朱由校脖子上,将朱由校押上楼来。

青年人一声吩咐:“放了他。

”那两个人便拆去朱由校的蒙眼布,将他推给王太后

朱由校迫不及待地走向王太后青年人手里拿着一文铜钱朱由校说道:“万岁爷,你这样的皇帝,其实是一文不值

”说完三个手指一用力,铜钱碎成几块,扔在朱由校面前。

朱由校见状,羞得恨不得有个地缝钻了进去。

王太后皇上已来到身边,便大声喊道:“来人,速将绑匪拿下,一个不许跑掉。

”   其实换了装的大内高手都假装看热闹,早已围了上来。

他们目睹了刚才的情景,像相互约好了一样,一齐跪在王太后面前,异口同声道:“太后,我等苦练本领,以义为重,万岁爷如此薄情寡义,实在令人寒心。

恕我等不能从命!”说完纷纷越窗而去。

朱由校从此声名狼藉,身边聚集了不少小人,大权落在大奸臣魏忠贤之流手上。

忠臣良将尽遭迫害,大明王朝一蹶不振,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举起了造反大旗。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