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的镇静作用

最早在临床工作中,麻醉医师发现行椎管麻醉(腰麻)的病人即使不使用镇静药物,也经常有困倦的表现[1]。1994年,Tverskoy 报道蛛网膜下腔 应用 布比卡因可以减少咪唑安定及硫贲妥钠等镇静药的用量[2]。随后的工作证明接受椎管麻醉的病人对咪唑安定[3,4]、异氟醚[5]、七氟醚[6,7]、异丙酚[8,9]等麻醉药需要量减少。而且,事实表明麻醉镇静程度加深[10,11,12]。由此,人们认为椎管麻醉可以产生镇静作用。 论文网。

1椎管麻醉镇静作用的临床 研究 代写论文。

1.1 镇静程度的监测 为定性定量地反映椎管麻醉镇静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应用了各种针对镇静程度及意识水平的监测手段。OAA/S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Alertness/Sedation Score)。VRS评分(Verbal Rating Score)。自我镇静评分。 Ramsey评分等从主观角度反映了椎管麻醉后病人的镇静水平加强。麻醉后,镇静评分较之前有明显区别,感觉阻滞范围与其显著相关,由感觉阻滞水平预测以评分表示的镇静程度(Pk)有显著意义[10,11,12]。 脑电图(EEG):在椎管麻醉后,刺激动物中脑网状结构脑电波“去同步化”作用减弱[13]。双谱指数(BIS)与麻醉深度、镇静程度以及睡眠相关性好,对椎管麻醉产生的镇静监测表明,麻醉前后BIS值有一定变化[10,11],但麻醉平面预测BIS的Pk较小[10],麻醉组与对照组BIS均值无显著差异[11]。硬膜外布比卡因既不 影响 地氟醚麻醉下BIS变化,也不影响地氟醚浓度与BIS的线性回归关系[14]。这说明BIS可能并不是监测这一特殊镇静类型的敏感指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属于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反映脑干的功能。研究表明椎管麻醉后BAEP波III潜伏期延长,BAEP波III的潜伏期与镇静水平有显著性相关[10]。以上指标从客观角度反映了椎管麻醉镇静作用。 论文网。

1.2 椎管麻醉减少全麻药用量 椎管麻醉产生镇静作用的一项重要的证据就是可以减少术中镇静药或全麻药用量。国内外对此都有相关研究。由于对达到镇静程度的参照点不同,节省药量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在此不详述。

1.3 镇静作用的影响因素 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有不同结果。有研究认为,椎管麻醉阻滞节段的高低与镇静水平呈显著相关[12]。但也有研究认为,镇静程度麻醉平面无关[11]。硬膜外应用利多卡因的浓度和剂量不同,会影响吸入性全麻药用量[16];而不同剂量的布比卡因用于腰麻不影响咪唑安定需要量[17]。 论文代写。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