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频发室性早搏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稳心颗粒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频发室性早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CHF并发频发室性早搏患者215例随机分为3组:稳心颗粒治疗组72例,美托洛尔治疗组70例,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73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室性早搏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66.4%和96.5%)均高于稳心颗粒组45.2%和76.5%,P<0.05)和美托洛尔组(47.6%和77.4%,P<0.05);联合治疗组无效率(3.5%)显著低于稳心颗粒组(23.5%,P<0.001)和美托洛尔组(22.6%,P<0.001)。稳心颗粒组和美托洛尔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患者早搏频率变化均有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较另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1)。三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稳心颗粒治疗CHF并发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与美托洛尔相当,两者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相比,前者可更好地控制室性早搏的发生。 【关键词】美托洛尔稳心颗粒室性早搏心力衰竭 CHF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及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常见于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上往往选用IC类、IB类、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疗效满意,如用药不当,又具有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因而不同程度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稳心颗粒是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抗心律失常的纯中成药制剂,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血、逆转心肌肥厚等作用[1]。我们比较两药联合应用与单用稳心颗粒美托洛尔治疗CHF并发频发室性早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来源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住院及门诊CHF频发室性早搏患者216例。均符合CHF诊断标准。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将216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72例,美托洛尔组70例,联合治疗组73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间有均衡性,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稳定的心功能Ⅱ一Ⅳ级,心脏X线示心脏(心胸比例)扩大;经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频发室性早搏,且24h动态心电图结果提示24h室性早搏(720次,30次/h)。排除标准:电解质紊乱、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洋地黄过量、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对上述药物过敏者。 1.2服药方法稳心颗粒组口服稳心颗粒,每次9g,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美托洛尔组口服美托洛尔用法为:第1周12.5mgbid,第2周25mgbid,最大剂量50mgbid,根据血压调整剂量。联合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美托洛尔(方法同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心力衰竭的治疗根据指南服用药物,入选者每周门诊随访1次,随访12周。 1.3室性早搏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或室性早搏减少70%以上;有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较原来减少50%~70%;无效:心律失常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显效和有效数据列入总有效率统计。

1.4观察指标服药前后分别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并观察服药前后心悸、气短、心慌、胸闷等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有无致心律失常作用。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标准为:出现治疗前没有的心律失常,或室性心律失常较入院前明显增多或恶化。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1)联合治疗组与美托洛尔组和稳心颗粒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率方面比较(P<0.001),有效率方面比较(P>0.05);稳心颗粒组和美托洛尔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例%)组别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 稳心颗粒组(72例)33(45.2)22(31.3)17(23.5)55(76.5) 美托洛尔组(70例)33(47.6)21(29.8)16(22.6)54(77.4) 联合治疗组(73例)48(66.4)22(30.1)3(3.5)70(96.5) 注:联合治疗组与美托洛尔组、稳心颗粒组比较,P<0.05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早搏频率变化稳心颗粒治疗前后早搏频率变化为3746±658:656±302,(P<0.05);美托洛尔治疗前后早搏频率变化为3948±712:689±312,(P<0.05);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早搏频率变化为4012±713:113±56,(P<0.001);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24h早搏总数显著低于稳心颗粒组和美托洛尔组(分别为113±56、656±302和689±312,P<0.05)。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