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净收益率下降

除股份制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2016年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较2015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表明不良贷款生成速度已经阶段性企稳

但另一方面,几乎所有上市银行2016年的贷款收益率均在下滑,而贷款收益率下降主要归因于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

下载论文网 自2012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渐步入下行周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开始逐年攀升,并慢慢演变成为资本市场对银行股的最大隐忧。

直至2016年四季度,银行不良率才出现企稳的迹象。

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的不良率已有回落趋势,全年四个季度的不良率分别是1.75%、1.75%、1.76%和1.74%。

但是仅通过观察银行业不良率这一单一指标难以断定上市银行贷款质量是否已经开始回升,需要结合其他指标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对当前上市银行贷款质量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目前,与银行贷款质量相关的公开信息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不良贷款贷款损失准备逾期贷款

其中,不良贷款逾期贷款作为贷款分类的两种不同方式,独立于三大会计报表,单独在年报中向公众披露,也就是说,这两种分类方式及其结果并不直接出现在财务报表中。

贷款损失准备则作为会计科目分别出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不良贷款源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其中,后三类统称为不良贷款

在监管部门的分类标准中,各类贷款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区分标准,更多是需要靠银行自己对分类标准的把握,这表明不同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无直接比较的标准。

逾期贷款源于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业务制度(即“1104表”)。

银监会为了及时掌握各银行的资产风险等,编制了一套针对银行的报表,要求所有银行按月填写并上报。

逾期贷款的分类就是其中的一项上报内容。

根据1104表,逾期贷款被分为六类,分别为“逾期30日以内”、“逾期31日到90日”、“逾期91日到180日”、“逾期181日到270日”、“逾期271日到360日”、“逾期361日以上”。

贷款五级分类和逾期贷款六级分类的标准不同。

贷款的五级分类更关注贷款本息是否能够完全收回。

如果某笔贷款逾期,但抵押物非常充足以至于不存在贷款本息损失的可能性,则该笔贷款不用归入不良贷款

逾期贷款的分类标准相对简单、客观(但也有部分银行将一笔逾期贷款拆分填报,导致填报信息与事实不符)。

不过,上述两种贷款的分类也有一定的联系。

逾期90日以上(即包含逾期贷款后四类)常被业内看作是划定为不良贷款的一个合适的标准。

由于各银行对五级分类标准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主观性很强,因此,更多时候,“逾期90日以上贷款/不良贷款” 这一指标常可用来判断一家银行不良贷款暴露是否充分。

贷款损失准备来源于会计要求,并由监管部门制定规定加以强制。

根据央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规定,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

一般准备按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不得低于1%。

?O钭急父?据贷款的分类结果按不同比例计提。

特种准备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按季计提。

衡量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是否充分的核心指标是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

其中,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拨贷比=贷款损失准备/贷款余额(非净额)。

根据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拨备覆盖率的基本标准为150%,拨贷比的基本标准为2.5%,两者中较高者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由于贷款损失准备是会计科目,因此,我们能够从财报及附注中获取更具体的信息,进而帮助我们分析贷款的资产质量。

由于会计操作习惯的不尽相同,各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子科目设置不太一致,但大体分类类似。

以建行为例,大致可以看出银行各子科目的具体设置情况。

“本年计提”为本年新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转回”是指由于贷款人恢复偿还能力从而冲回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

两科目之和作为“贷款及垫款”的减值准备,也体现在利润表的“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影响当期损益。

“折现回拨”指已减值贷款的利息收入所冲减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转出”指通过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转让不良贷款而一并转出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核销”指同时核销已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和对应的不良贷款;“收回已核销贷款”指将收回的已核销贷款计入贷款损失准备而不影响当期损益。

“本年核销”和“本年转出”的和在计算不良贷款生成率时需要用到。

不良贷款生成速度企稳   根据东北证券的分析,其试图通过贷款五级分类和逾期贷款两个维度去分析银行贷款质量。

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市场评判银行贷款质量的主要指标,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额/期末贷款余额。

但通过观察不良贷款的流转会发现不良贷款率仅代表了某一个时点的贷款质量,且并没有将未来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考虑进去,是一个静态的时点指标。

主要原因就是不良贷款的流转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在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较快的年份。

以平安银行为例,平安银行在2016年当年核销和转出(即处置)了357.97亿元的贷款损失准备,而平安银行2016年年末的不良贷款金额为257.02亿元,仅为转出损失准备的71.8%。

而且不良贷款是将整笔贷款纳入,而贷款损失准备主要针对整笔贷款中的预计损失部分计提,后者的口径要小一些。

考虑到口径差异,核销和转出的贷款损失准备所对应处置的不良贷款额要更大。

因此,在不良生成速度快速变动的年份中,不良贷款率更多的代表了银行辛苦处置了一年不良贷款后的剩余未处置部分,但并不是代表贷款质量的主要指标。

整体来看,上市银行2016年的不良率高于2015年。

截至2016年年末,上市银行的整体不良率为1.7%,高于2015年年末的1.63%,也高于2016年三季度的1.65%。

城商行、国有银行、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依次上升,分别为1.24%、1.72%、1.77%和2.09%。

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不良率提高幅度较大,较2015年提高55 BP;国有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比2015年略有上升,分别提高2BP、6BP和10BP。

从不同种类银行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较为一致,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差异化程度较高,个别银行的不良率显著低于其他银行

如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它们的不良率在2009年后就再没有超过1%。

上市银行2016年共有17家银行的不良率高于2105年,8家低于2015年,整体呈上升趋势。

总体而言,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16年呈上升趋势,其中,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最高,其他银行与2015年相比持平或略升。

实际上,我们可以用不良贷款生成率作为观察银行贷款质量的核心指标,不良贷款生成率代表不良贷款生成速度。

不良贷款生成率能反映出贷款总额生成不良贷款的速度(每年新生成多少比例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生成率=((不良贷款期末额—期初额)+期间处置不良贷款额)/期初贷款余额。

这是理想的不良贷款生成率的计算方法,但是绝大多数上市银行并不披露当年处置的不良资产额,我们只能寻找替代方法进行测算。

不良贷款在流转的过程中会与贷款损失准备有交集,通过分析贷款损失准备我们能够粗估出不良贷款生成率。

我们简化分析一下不良贷款的流转过程。

分析的起点是不良贷款贷款损失准备的期初余额A、B。

在该期间内,银行生成了不良贷款额C。

同时,银行也会针对期间内贷款质量变化计提贷款损失准备D。

银行在期间处置了不良贷款E,同时核销或转出贷款损失准备F。

期末不良贷款为A+C—E,贷款损失准备为B+D—F。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E和F的关系。

假设一笔100万元的贷款成为坏账,银行预计能收回70万元。

银行一方面将100万元的贷款全部转入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计提30万元的贷款损失准备(不是100万元)。

当期银行处置了该贷款,收回资金60万元,并核销了该贷款和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

那么,当期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金额为100万元,核销的贷款损失准备为30万元,分别对应E和F。

所以,贷款损失准备的当期核销额30万元更接近于贷款的实际损失额40万元,而不是处置的不良贷款额。

鉴于绝大多数银行不披露不良贷款的处置额,我们只能用贷款损失准备替代以计算不良贷款生成率,不良贷款生成率可以近似的理解为银行贷款资产每年生成不良贷款的速度,或者银行为了贷款的信用风险所付出的成本。

我们在分母使用期初贷款余额主要是考虑到当年生成不良贷款的主要仍是年初已存在的贷款,而非本年新增的贷款(毕竟本年贷出资金在年内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较小)。

2016年,上市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生成率为1.15%,较2015年的1.37%下降22BP,其中,国有银行的不良生成下降幅度最大,为0.89%,较2015年的1.26%下降37BP。

考虑到部分国有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徘徊在零附近,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国有银行贷款质量已经大幅好转。

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不良生成率为1.73%,较2015年的1.65%略有上升,提高了8BP;城商行和?r商行2016年的不良生成率分别为1.09%和1.41%,较2015年的1.28%和1.57%分别下降19BP和16BP。

数据比较显示,我们发现国有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不良生成率依次提高。

从纵向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变动趋势要好于股份制银行,说明局部区域的贷款质量先于全国企稳

银行个体来看,2016年的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其中,16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率出现了下降,降幅较为明显的银行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张家港行和吴江银行

另有9家的不良贷款生成率是上升的,升幅较大的是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和贵阳银行

具体来看,国有银行中建行和农行的不良生成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工行和中行。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平安和中信的不良生成率均有提高。

其中,浦发和平安的不良生成率提升幅度较大,使股份制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在2016年呈上升趋势。

城商行中不良生成率的分化明显。

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的不良生成下降幅度较高;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的不良生成率变动幅度较小,基本与2015年持平;贵阳银行和杭州银行的不良生成率上升幅度较大,贵阳银行上升了143BP。

农商行的分化程度也较为明显。

总体而言,上市银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较2015年有所回落。

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生成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其余银行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说明不良贷款生成速度已经阶段性企稳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良贷款生成率有时需要配合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一起进行分析,因为银行暴露并处置不良贷款会影响净利润,部分银行可能会因此暂缓不良贷款的暴露。

贷款平均净收益率下降   换个角度来看,银行贷款可看做是一块可以产生收益的资产,当然,贷款每年也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从而产生信用成本。

因此,用贷款收益率减去信用成本率,从而得出贷款资产的净收益率

我们用不良贷款生成率作为贷款的信用成本率,则贷款收益率=贷款平均收益率—不良贷款生成率。

数据显示,上市银行2016年的贷款收益率比2015年明显下降

除张家港行外,所有上市银行2016年的贷款收益率均下滑。

也就是说,上市银行2016年的贷款业务不如2015年赚钱了。

根据上述分析,银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生成率已经阶段性企稳贷款收益率下降主要归因于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

比较不同种类上市银行2016年贷款收益率的结果是:农商行高于城商行,城商行高于国有银行,国有银行高于股份制银行

而2015年股份制银行贷款收益率高于国有银行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有银行2016年的不良生成率明显下降

总体来看,受市场利率水平下行的影响,上市银行2016年的贷款收益率明显下行。

不良贷款生成压力指标主要考虑不良贷款生成的潜在压力。

贷款有两种分类方式,分别是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和逾期贷款六级分类。

两种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因此,投资者可以分别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是贷款的预计损失程度,逾期贷款的分类标准则是贷款人是否履约。

不良贷款有两种产生方式。

一种是贷款人的偿付能力出现问题时贷款尚未到期,这类贷款可能会直接计入不良贷款;另一种是贷款先计入逾期贷款,在风险进一步暴露后计入不良贷款,即不良贷款产生于逾期贷款的信用风险恶化。

因此,逾期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之一,有可能就是未来的不良贷款

我们用逾期贷款占比这一指标来分析银行贷款人的整体履约意愿,逾期贷款占比=逾期贷款总额/期末贷款余额。

整体来看,上市银行2016年的逾期贷款占比为2.48%,较2015年下降16BP,其中,农商行2016年的逾期贷款占比下降幅度最大,为2.06%,比2015年下降68BP;其次是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占比为2.97%,比2015年下降30BP;再次是国有银行,2016年的占比是2.28%,较2015年下降10BP;城商行2016年的占比为2.04%,较2015年下降4BP。

无论从整体还是结构看,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占比在2016年均呈企稳的态势。

另一方面,2016年,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占比下降银行有18家,上升的有7家。

其中降幅较大的有贵阳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行和招商银行,升幅较大的有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

在各组中的分化也较为明显。

虽然不同种类银行的表现差异较大,但在每一类银行当中,逾期贷款占比下降银行家数均要多于上升的银行家数,且逾期贷款占比均下降,因此,逾期贷款占比总体已企稳

与2015年相比,不良贷款生成压力有所下降

贷款迁徙率是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中的一个概念,简单理解就是某一类贷款质量降级的比率。

比如,某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25%,那该行年初的关注类贷款中有25%在年末降级为次级、可疑或损失贷款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期末转为次级、可疑或损失贷款的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末仍为贷款的部分(提及“期末仍为贷款”是为了消除期间内正常还款的影响)。

银行贷款分类的松紧程度不同,有些银行会放宽关注类贷款的纳入标准。

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2016年,上市银行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有16家下降,有9家上升。

在各组内,下降家数也均高于上升家数。

单从家数来看,上市银行2016年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已企稳并有下降的趋势。

2016年,上市银行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在不同种类银行间出现了较大的分化。

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所有城商行的关注类迁徙率在2016年均有所上升。

国有银行有2家下降,2家上升;股份制银行有5家下降,4家上升,农商行有2家下降,3家上升。

总的来来看,2016年下降家数为9家,上升家数为16家,整体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仍然在进一步提升,关注类贷款的恶化程度仍在加剧。

上市银行2016年的次级类迁徙下降家数为17家,上升家数为8家,不同种类银行下降家数均高于上升家数,由此可见,上市银行2016年的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均在下降

上市银行2016年的可疑类迁徙下降家数为11家,上升家数为14家。

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下降家数均少于上升家数,说明上市银行可疑类贷款的恶化程度较2015年并未得到减轻。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未稳   综上分析,从逾期贷款占比来看,2016年的占比较2015年有所下降,因此,因逾期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在2016年有所下降

贷款迁徙率来看,2016年,正常类迁徙率已企稳并有下降趋势,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较2015年仍有所上升,对不良贷款产生的压力仍较大。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在2016年企稳,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仍未表现出好转的迹象。

此外,2016年,上市银行贷款质量在结构上出现分化,逾期贷款占比和正常类迁徙率开始下降,而关注类迁徙率仍然上行,考虑到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可能尚未充分暴露,虽然眼下上市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出现了阶段性企稳,但仍需要对未来的不良贷款生成情况,特别是关注类贷款的恶化情况保持谨慎和持续的关注。

虽然逾期超过90日的贷款不一定会成为不良贷款(可能抵押物非常充足且易变现),但逾期90日以上仍是判断不良贷款的一个常用的标?省R虼耍?我们尝试用逾期90日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来反映银行的不良贷款暴露程度。

一般而言,这个指标越低,说明银行的不良贷款暴露得越充分。

2016年,上市银行整体的逾期90日以上贷款/不良贷款的比率为95.94%,较2015年的97.56%下降了1.62%。

其中除国有银行外,其他各类银行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股份制银行2016年为124.61%,仍然高于100%,但比2015年下降了11.45%;城商行2016年为108.51%,较2015年下降了9.68%;农商行2016年为87%,较2015年下降了20.85%;国有银行2016年的比率提高了1.11%,达到了81.37%。

2016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的整体暴露程度与2015年基本持平,在结构上有些变化。

2016年,该比率下降银行家数为18家,上升家数为7家。

除国有银行外,其余各类银行下降家数均高于上升家数。

2016年,该比率低于100%的有13家,其中,国有银行有4家,股份制银行有2家,城商行有3家,农商行有4家。

总体而言,虽然2016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的暴露情况在改善,但仍有相当数量上市银行的90日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比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后续值得重点关注。

银行针对贷款可能存在的损失提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并在计提当期冲减利润,用于损失实际发生时进行对冲。

贷款损失准备银行贷款出现损失时的缓冲垫,在不良贷款完全暴露的前提下,该比率越高,银行能够承受的贷款损失越大(在不影响当期利润的情况下)。

数据显示,上市银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均有所下滑。

上市银行的行业拨备覆盖率在2016年为162.40%,较2015年下滑7.99%。

其中,国有银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为155.89%,较2015年下降8.81%;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为165.50%,较2015年下降8.05%;城商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为258.70%,较2015年下降了3.24%;农商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为191.22%,较2015年下降3.48%。

由于上市银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较2015年略有上升,加上2016年银行的净利差处于较低水平,盈利表现并不理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利润空间并不大,拨备覆盖率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2016年,上市银行中有10家的拨备覆盖率上升,15家下降

其中有8家的拨备覆盖率超过200%,南京银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甚至超过了400%。

值得关注的是工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部门规定的150%,而其净利润增速在2016年、2015年分别是0.50%和0.52%,能够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利润空间较小,未来的拨备覆盖率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2016年,几乎所有上市银行均加大了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配置,个人住房贷款贷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结合目前的住房价格,东北证券认为,有必要将个人住房贷款的比重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贷款质量时一同给出。

2016年,上市银行整体的个人房贷占比达到24.56%,较2015年上升5.28%,上升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增长势头明显。

其中,国有银行2016年达到27.10%,上升4.15%;股份制银行为20.65%,上升7.77%;城商行为12.24%,上升1.93%;农商行为5.92%,上升1.12%。

很显然,资产规模较大和业务范围分布较广的银行在开展个人房贷业务上占明显优势。

同时,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个人房贷占比明显提升,较2015年的12.88%提高了一半以上,贷款结构置换明显。

除个别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阴银行和常熟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均有所上升。

其中,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占比提升最大,分别为8.12%、6.44%和4.98%。

此外,我们还发现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和江阴银行和吴江银行2016年的个人房贷占比较小。

特别是宁波银行,截至2016年年末,个人房贷占比仅为0.43%,房贷余额12.95亿元,个人贷款主要集中在消费贷款,个人房贷的风险敞口较小。

在假设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是真实的前提下,对2016年上市银行贷款质量进行判断的核心指标是不良贷款生成率。

2016年,上市银行的不良生成率较2015年有所下降,16家下降,9家上升。

其中,国有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下降,股份制银行上升8BP,升幅有限。

即使考虑到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暴露可能不够充分,影响了行业数据,我们也可以认为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速度已阶段性企稳

再来看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生成压力的情况。

逾期贷款的角度来看,2016年,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占比较2015年下降16BP,各类银行逾期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上市银行贷款客户的履约意愿提高。

贷款迁徙率来看,2016年,上市银行中有16家的正常类迁徙下降,有9家上升。

无论行业整体还是不同种类的银行迁徙下降贷款家数均高于上升的贷款家数,说明上市银行的正常类迁徙企稳

而关注类迁徙率则相反。

2016年,有9家上市?y行的关注类迁徙下降,其中,国有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商行0家,农商行2家。

而16家银行的关注类迁徙率上升,这表明上市银行2016年的关注类贷款的恶化速度并未完全企稳,最多也只能说是处在由坏向好的过渡阶段。

通过对逾期贷款贷款迁徙率的分析, 2016年年末,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压力较2015年年末有所缓解,逾期贷款占比和正常类迁徙率均出现明显企稳甚至下降,后续的主要压力在于处理已经存在的非正常类贷款,投资者应继续关注已被分类为关注类贷款的未来的恶化速度。

2016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的暴露程度与2015年基本持平,拨备覆盖率较2015年略有下降贷款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大,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则有明显提升。

总体而言,2016年年末,上市银行贷款质量已阶段性企稳,未来需要继续关注存量非正常类贷款的恶化及处置情况。

根据东北证券的分析,在不良贷款暴露程度较充分的情况下,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吴江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和常熟银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生成下降幅度排名较高,不良贷款生成速度企稳或下行。

贵阳银行、光大银行、张家港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和常熟银行2016年的逾期贷款占比和正常类贷款迁徙率的下降幅度均排在上市银行的前10名,未来不良贷款生成压力有所缓解。

其中常熟银行、光大银行和张家港行2016年的关注类贷款迁徙下降幅度也在前10名,不良贷款生成压力下降的覆盖范围更广。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