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父爱一句话【父爱如歌】

上帝的羔羊,带走尘世罪孽,赐我们仁慈;   上帝的羔羊,带走尘世罪孽,赐我们平安。

这是世间广为传唱的宗教歌曲《羔羊颂》。

圣餐崇拜或弥撒中,《羔羊颂》被用作祈祷文,由崇拜者向神的羔羊(耶稣)祈求和平。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这几行祈祷文反复被许多作曲家谱曲,曲调各异,寄托了每个作曲家的情感。

而在安魂弥撒或丧礼中,“赐我们仁慈”被替换为“赐彼安息”;“赐我们平安”则替换为“赐彼永恒安息”。

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莫扎特作曲、伦敦圣菲利浦童声合唱团演唱的《羔羊颂》。

曲调凄美绵长,一遍遍起伏跌宕,在教堂中回响,恰似天籁之音,字字声声似天国洒落的洁白丁香花瓣,也让人想起佛教语境中的“法雨天华”。

而这首歌的另一个版本是比才谱写的男声独唱曲,被很多男高音歌唱家演唱过,以帕瓦罗蒂的演唱最为动人心弦。

一个雄浑但隐忍的男人的声音,时而深沉,时而激越,传达的是一种尘间大爱,既表达了对圣子深深的感激、无限的崇拜,歌颂他如山似海的恩德,又寄托了人间无限的哀思与眷恋。

在北京,有一个年逾耳顺的男人,虽然不信教,却有着深厚的宗教情怀,平日里埋头于哲学工作,业余时间则参加一个天主教会的合唱团,从事宗教歌曲的演唱

他和他合唱团的歌手们用一曲曲宗教赞美诗给一场场礼拜天的教堂弥撒带来了圣洁的天国之音,给多少人的心灵带来抚慰,给多少绝尘而去的人做了超度。

可他绝没有想到,日后自己却要用这首歌来送别自己的爱子!   在一个傍晚,他的独生子,一个叫驰的弱冠青年,开着自己心爱的红色轿车疾驰在京北的盘山路上。

他平时就是个热心助人的孩子,这次是开车出京为朋友办事。

办完事天色已晚,他在暮色中匆匆赶回北京。

车开到一个急转弯时情急之下没有刹住车,那辆车载着他飘出了盘山路,落到了谷底。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有来得及和亲人说上最后一句话,就像一道嫣红的晚霞飘逝在京北苍翠的峡谷里了。

他的父母和亲人赶到山里与他告别,悲伤过度的母亲无法为自己的儿子最后一次穿衣,是父亲忍着悲痛亲手为儿子最后一次擦身,为孩子穿上他平时最喜爱的衣服。

他一直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就像儿子小时候那样;为他穿衣,恍惚觉得就像儿子小时候清晨起床时那样。

只是这一次,没有温暖灿烂的霞光照耀着父子二人,没有散发着儿子气味的被褥,只有他在清冷中默默地打扮着儿子儿子却再也不能顽皮地在他手中躲闪同他逗趣。

他多希望儿子是在装睡,可无情的事实告诉他,儿子永远地睡过去了。

在送别爱子的仪式结束后,这位父亲决定亲手把儿子的灵柩推送到告别间门口,推送到那阴阳两隔的最后一道分界线上。

那短短的路程,那父亲是当做万里来行的,每一步都走得无比沉重,他走得那么缓慢,是骨肉难舍,或许还有最后的一丝期盼,期盼儿子会在他的延宕步伐中苏醒。

天边外的门就在眼前,此一去千山万水,此一去海角天涯,生死两茫茫。

他知道死生乃万物大伦,有生就有死,可他怎么也不明白,儿子还这么青春年少,还有那么多的天伦没有来得及与父母分享,就要斩断尘缘,独自抽身,留给父母的是漫长的思念之痛。

他不畏惧死亡,但他畏惧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惨痛。

也就是在这一刻他似乎受到了神谕,似乎有所顿悟,随之冥冥中有一个声音冲上来,冲破了沉默的喉咙,一曲《羔羊颂》竟油然响起,直到那歌声响彻了告别间,震撼了没有走出去的亲朋,他才意识到那歌声来自自己的肺腑,发自自己的丹田!   他缓缓地移动着脚步,旁若无人地唱着,一遍又一遍地唱着那几行祈祷文,推着儿子的灵柩,走向天国之门,似乎是走在一条洒满天国金光的路上,直到儿子的灵柩消失在尘世尽头的金色光芒中,他的心也随着儿子走进了那浓重的天国余晖中。

一个知天命的慈父,就这样用歌声爱子最后一程。

都说母爱似水,父爱如山,而这位父亲却是在送别儿子最后关头,把自己如山父爱化做了一曲天籁,让儿子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就如同小时候坐在父亲那厚实的肩膀上一样。

父爱如歌,震撼着阴阳两界。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挥霍感伤》 作者:黑马)。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