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美

鲍安顺。

佳茗佳人

苏轼被贬杭州时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有一句“戏作小诗君毅笑,从来佳茗佳人”。这句咏茶绝唱,让人感觉到他在湖光山色中变得敏感多情,诗意像清雅的茶水让人回味无穷,他把茶比为佳人,认为它是仙草,真可谓“读苏轼诗文,染茶味清香”。为了表达对老友赠送新茶的谢意,苏东坡在品尝后即兴赋诗,此句锦心绣口,妙不可言,在幽默中放飞轻松愉悦,也在风流儒雅中巧妙地把美人与茶天趣切合,真是写茶的经典妙句,如春风扑面,似山岚浮流,让人眺望到生命情趣的美妙风光。

苏轼作为一个极具个性的文人,平时最大的嗜好就是品味佳茗,他与茶相伴,并在茶香四溢中感觉到女性柔美如茶的气质,以及妙意风情的心灵感悟。为此有人说,“李白如酒,苏轼如茶”。两位大师都是豪放浪漫的男性,李白凭借酒寻找到洒脱雄浑的奔放诗情,而苏轼则凭借茶抵达豪放洒脱中的沉稳和理性,虽较内敛,但让人感觉到茶的淡意清香之中,那种意味深长,那种浓香醇厚中的高雅神韵。由此而论,李白似乎更像男人,他一览无余的纵横捭阖,他气吞山河的干净利落,他气象万千的酣畅淋漓,把他气壮山河的雄性气慨传达得出神入化。也有人说,李白不是男人,他是谪仙人,仙人脱胎换骨,但也让人感觉那种超然物外中有些纯真与幼稚。苏轼却不同,他像站在茶园里的脱俗高人,有男性的恣意纵情,也有阴柔的茶香四溢。

杭州西湖涌金门外,百年前有一座名叫藕香居的茶馆,在门前挂过一条对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佳人。”择得苏太守传世佳句,是把美女与自然之物生动相比,情趣盎然,让人观赏美景时感觉到诗中的西湖变得更加丰饶秀美,喝茶也淡香弥漫,充满了生命向往的扑朔迷离。对此我想,这家老茶馆的老板也是有心人,他在茶与心灵的默契感悟中,找到了苏东坡也不曾想到的诗意契合——西湖边的茶馆,有了在西湖旁生活過的大诗人千古流芳的诗句,茶与湖在目光中出没,也与美女在心灵中呈现出淡雅风韵。

佳茗佳人,也就是香茶如女人。茶生于青山幽谷,淡香清雅,雾气氤氲。比如茉莉香片,茶香仿佛一位素衣少女在隔岸浅笑低吟。碧螺春是一个淡雅的好名字,让人想起眉清目秀的春姑娘,想起风姿绰约的古典女人和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茶香清芬而意蕴浓俨。毛尖也有女性意味,让人想起情窦初开,也让人体会豆蔻年华,虽然没有散发出高贵成熟的女人气息,但女性的柔媚不言而喻,媚而不俗的韵味初现端倪。铁观音以悠长醇厚著称于世,那是一种底气十足的女性派头,也是一种韬光养晦的茶中媚娘,更是一种沧桑云雨的心灵气象……还有滇红的面若桃花,普洱的情深意长,龙井的铭心刻骨,眉珍的情意相投……一款款茶的名字,仿佛就是一位独具个性女人的万般风情,情思如茶,茶如佳人,起起落落的感觉妙不可言。

有一种说法充满意味,那就是贤惠的女人如早茶,带给一个家庭黎明时光不可或缺的温暖与温馨;漂亮浪漫的女人如下午茶,让人在一份好心情中去品味人生,享受风花雪月的时光沧桑,感受阳光灿烂的明媚安详,体会悠闲安逸的生活情趣;懂得生活的女人如晚茶,营造情调,轻松从容,展现女性生活的稳定与从容……茶如灵魂,亦如白纸,就像面对一位佳人,也必须用心良苦,才能够发掘出玄妙真知的心灵意味,从而获取生命的甘露与芬芳。

茉莉香片,被世称初恋情怀的芳醇香茶,它的茶气飘香中如素衣少女隔岸在朦胧中向你浅笑低吟,如梦一样迷藏玄机;碧螺春,也是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字眼,让人想起女人的丰饶,想起风姿绰约的少女,轻盈如风地行走在乡村阡陌之上,气质朴素,淡雅清芬,举手投足之间弥散灵动的迷雾烟霞;毛尖的柔骨之气,已经不言而喻,它纤细秀脱,茶味清香悠远,不媚不俗,如一个大家闺秀香馨高远,韵味似水流年,茶香铭心刻骨;铁观音更不用说了,它是茶中品茗的长者,悠长醇厚的茶香透出韬光养晦的成熟气韵,如一位深谙世事的成熟女人,拂动红袖,散发脂香。其实,茶如茶名,也正如茶如女人,比如滇红的名字让人想起女人的娇羞红艳,普洱的感觉让人想起女人的善良高洁,眉珍的芳香如在眼前,贡熙的浓韵似曾相识……一款茶就是一种女人,千般柔情,万般迷人的风韵萦绕不绝。

欧洲女人爱茶,借茶来阅读男人,也借茶来引领生活的情趣与浪漫。17世纪中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王,成为著名的饮茶皇后,她把中国茶献给英王,从此喝下午茶就成为西方贵夫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内容,从此茶在沙龙盛行的英国享誉盛名。年轻女士们,想要把自己嫁出去,最佳的时机莫过于饮茶时间,她们使用各种茶艺的手段寻找如意郎君,男女们与茶共舞,也就有了彼此接触的良宵美景。女士们选择乘龙快婿,最佳的时机莫过于饮茶时间,接待男士的理由顺理成章,因为在规矩森严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小姐们即便行至客厅,也不能搔首弄姿,以失分寸。

茶使人柔软、清醒、睿智,它滚动于女人们的舌头,轻柔微笑,敞开心胸,沉淀过滤着兴奋,那味道从灿烂进入无味之时,就是生命最为喜悦辉煌的时刻。太美妙了,与茶共舞,也就是与心目中敬仰的女人共舞,让心灵飞翔,也让生命变得丰盈而灿烂。

为此可以想象,人世间这么多的美好生活,似乎总是与茶有关,也与美丽的女人息息相关——正如苏轼所推崇的“从来佳茗佳人”的美好意味。

香茗清泉

春日饮茶,突然想起清泉香茗的天趣妙意,藏在人性里,与人的感觉融为一体。

有人说,饮茶是七分香茗三分水,茶与水如同人世间的姻缘搭配,英雄喜配美女,香茶钟情好水。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竟然把一位大明星比喻成清灵透彻的高山清泉,只有她才能冲泡出沁人心田的香茶。

茶的内涵是水滋润出来的,当香气萦绕舌间,当温情沁人心田,你可以想象,细品一杯香茗,就是在温馨的气息中品味人生——流淌的清泉是茶之魂,纯然的茶味是水之爱。有人说,高山清泉香茗杯盏中的茶意人生,茶入喉浸腹,自然也就润身涤心了。当你静坐柔柔如水的月光窗前,轻酌清泉泡出来的销魂香茗,犹如沐浴在宁静安详的生命时光之中,香茗清泉的意境流苏弥漫——如果有知心人促膝谈心,生命自然更有了风味、风韵和风情了。

清泉泡上一杯香茗,品味寻常的日子像山风一样平静,体会记忆的往事似水流年。有时在桌前放香茗一盅,手中捧爱书一卷,用心慢慢咀嚼一杯香茗中火与水的苦涩与隽永,品味一本厚书中那些书香之气有着清泉的甘甜之美,自然会感受到茶在烈火与清泉之中煮出来的浓浓芬芳——我想,其实极品茶叶与纯美清泉的相遇,好比一场幸福爱情的天趣妙合。

有人说,取来清泉圣水烧沸后,沏泡香茗成玉露琼浆。也有人说,香茗杯中饮,清泉石上流。我还听人说,闲事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香茗。其实,当我们一杯香茗在手,犹如凭水临风,静心吟诵着清泉茶香的无限之美。

有一种说法,酒是乱情乱性之物,而茶则是怡情养性之物,尤其是喝清泉绿茶,你可以从素雅的茶具和清香的茶味中,享受悠闲与宁静,感受尘梦缠绵的愉悦和快乐。可见,茶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充满了灵性的温馨和生命的智慧。

前不久听朋友说,男人似茶女人如水,比如十岁的男人是柠檬茶,青涩醇味无法懂得清泉的甘甜之心。二十岁的男人是雨花茶,初识情怀被细雨滋润出清香。三十岁的男人是碧螺春茶是清泉之水除去了它的浮躁之气。四十岁的男人是西湖龙井茶,它的完美与成熟在清泉水中体现了一种高贵亲近的品格。五十岁的男人是乌龙茶,岁月磨炼的沧桑让它在清泉水中显得练达、沉勇而真情。六十岁的男人是祁门红茶,可以在自然调和的清泉之水中散发日月精华的浓厚滋味。七十岁的男人是银针白毫,点滴之间的风华,透视出人性飘然的纯熟茶意。

我曾看过的一篇文章中说,文如香茗,师若清泉茶香和文韵是一脉相承的,茶也只有在水里才能尽显本色——茶味、茶色、茶韻也就有了灵性和活力。文章中还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遇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味也只有八分。可见茶是渴望水的升华,人性也是需求心灵点拔出共鸣。如果老师要传授好知识,解析好文章,自己就要成为渭渭至美的清泉,与茶共舞之时,为学生煮一杯隽永可口的香茗

茶与诗人

茶圣陆羽,曾与三位诗人结为密友。一是皎然,他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另两位诗人,则是皇甫冉和皇甫曾兄弟。

陆羽自幼随积公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有浓厚兴趣。其实,他在茶乡生活,所交诗人良多,常以茶会友时,必伴着以诗言志叙情。历久弥新,他把茶艺与诗艺巧妙结合,融会贯通,在他后来的著作《茶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幽深清丽的思想与格调,是茶意,也是诗意。

诗人李白,与陆羽生活的年代,虽有交合,却无交往。李白与茶有缘,是他人在金陵时,偶然与族侄僧人中孚相遇,侄儿赠送他仙人掌茶。因为感怀,李白写下了那首咏茶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以作为答谢。这是中国早期写茶的诗歌。遗憾的是,诗仙与茶圣陆羽,生活年代虽有交合,却没有生平交结。如果有的话,李白一定会写出更好的茶诗。

徐夤是才子,也是诗人。他在武夷山游玩时,写下的一首关于武夷山茶的诗作,于是成就了大红袍茶的千古盛名。诗中所说“香蜡片”“沉香末”“翠缕烟”,实乃对大红袍茶的诗意描绘。无论诗意还是茶意,大红袍给人的感觉是,茶意清晰明了,茶色空明透达,茶质柔和浓俨。换一种说法,就是让人在醇厚香馥之中回味无穷,在舒爽宜人之间清新飘逸,在滋润提神之时健脾养胃,在超凡脱俗之上,犹如渐入了迷人佳境。

苏轼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有趣的是,他不仅写茶诗,而且还有故事迭出。

王安石患病,需用阳羡茶治愈,也就是用长江中瞿塘峡的水煎服之茶,效用才佳。当时,王安石捎信给正值回京的苏东坡,让他出川时顺道带一瓮中峡的江水进京。东坡因贪恋沿途的风景,忘记取水之事。等他想起时,船已到了下峡,于是取了下峡之水交差。却不料王安石煮茶时对他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唯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而用急水烹阳羡茶味浓,下峡水味淡,只有中峡水才见浓淡相宜。他还说,方才见了茶色,就知道是下峡之水。苏东坡听后,惊骇汗颜,便谢罪离席。

苏东坡嗜茶如命,有“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佳人”之诗,表明他对茶的情有独钟。东坡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有“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他认为也只有宜兴才兼备三者条件。据说他还曾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也称“东坡壶”。他饮茶之水,必须让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为防止童仆偷懒,取其他河水代之,便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童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这样,就保证取到了纯正之水,烹茶享用时,才能心安理得。

白居易,不仅会制茶,还被称为品茶人。当时有一段诗记载:“乐天此茶,文可消燥,武可清火,朝堂六班,皆相宜也。”是称颂白居易所制之茶,后来称作“六班茶”。他任江州司马时,好友寄来一包茶,当时他收到好茶后就即兴作诗一首,其中有一句“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表达了他病倒在床收到香茶时的深切感受。

茶与诗人,几乎可以互为代名词。刘禹锡有“ 诗情茶助爽”,贾岛有“尝茶见月生”,黄庭坚有“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苏轼有“下马逢佳客,携壶傍小池”。徐渭在《煎茶七类》中写道:“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潭把卷。”那七种饮茶境界,是诗人心目中的极致之美。于是后来有人说,诗人在得趣之中品茗茶香,在得神之间超凡脱俗,在得味之时气定神闲。

相关热词搜索: 之美。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