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OsEBP—89基因水稻芽期与幼苗期的抗盐性的发展策略

盐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全球20%的耕地和近半数的灌溉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盐害威胁。

水稻属于不抗盐植物, 土壤的盐害影响使其产量难以提高[1—3]。

因此, 对水稻抗盐性的研究与改良非常重要。

提高水稻抗盐能力的方法主要是培育抗盐品种, 而基因工程技术是快速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工具[4—6]。

OsEBP—89基因水稻中一个EREBP(Ethylene responsive elements binding protein)类转录因子[7—8]。

AP2/EERBP转录因子在花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根据该家族基因所含的AP2/EREBP结构域的数目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AP2和EREBP亚家族[9]。

AP2亚家族含有两个正向重复的AP2结构域,主要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EREBP 亚族含有一个AP2—DNA结合域,主要调节植物对激素、病原、逆境等的响应。

许多外界条件,如乙烯、盐、伤害、低温和干旱等能诱导EREBP亚类家族基因的表达,使植物抗性和耐性提高[9—10]。

已有的研究表明OsEBP—89基因参与了乙烯调控的水稻胁迫反应和种子成熟过程,该基因的表达受激素及其类似物ACC、2,4—D、ABA、BR、JA、GA 和6—BA 的诱导,此外也受盐胁迫的诱导[8,11—12]。

用 NaCl 处理,OsEBP—89基因的表达在处理2 h 后有所升高,此后稍有变化[11]。

但是关于转OsEBP—89基因水稻幼苗抗盐性研究还没有报道。

本试验通过对转OsEBP—89基因水稻T6代种子进行盐胁迫下的发芽试验,研究其芽期幼苗期的抗盐能力,为进一步研究OsEBP—89基因水稻抗逆的关系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用了3个转OsEBP—89基因水稻株系3448,3463和3464及其受体亲本日本晴。

1.2 试验方法   1.2.1 转育水稻纯系的分子鉴定 从同一个转基因株系来源的不同个体后代中各选择16个单株,按CTAB法提取叶片总DNA。

然后用PCR的方法鉴定纯合转基因水稻

转基因株系鉴定的PCR扩增的5和3端引物分别为与OsEBP—89基因片段编码区和Ubi启动子区互补,分别为BP89(5—GGGGACGACACACATGACAC—3)和 Ubi—F3(5—CTGATG CATATACATGATGG—3)。

PCR产物大小为520 bp,反应条件为:95 ℃,5 min; 95 ℃,35 s;55 ℃,35 s;72 ℃,35 s;循环35 次;72 ℃,8 min。

在1%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通过紫外照射仪观察结果。

1.2.2 种子萌发试验 每份材料挑选50 粒饱满的种子, 置于垫有滤纸的口径为9 cm 的培养皿中。

先用3%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 消毒20 min, 然后用自来水冲洗6次。

NaCl(分析纯)胁迫浓度设0( 蒸馏水) ,100 mmol两个水平。

芽期幼苗期调查性状包括发芽势发芽率、根数、根长和苗高。

在培养皿里分别加入上述2个处理溶液10 mL,加盖后放入28 ℃ 恒温光照箱中催芽。

胁迫处理后的第3 天和第7天,以水稻种子的芽长和根长等于2 mm为发芽标准[13] , 分别调查种子的发芽粒数, 并计算发芽势发芽率及其相对盐害率。

然后, 将装有发芽水稻种子的培养皿放置于温度为28 ℃ 的恒温的光照箱环境, 再继续生长3 d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 株, 测量其根数、根长和苗高,并计算相应的相对盐害率。

在恒温箱内催芽和幼苗生长期间, 每天定时更换一次盐液。

试验重复3 次。

以相对盐害率的大小来评价水稻芽期幼苗期耐盐性的强弱,相对盐害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1.3 数据处理   试验所得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及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OsEBP—89基因纯合株系的分子检测   为检测转基因株系是否为纯系,从每一个转基因株系来源的后代中各选择16个单株,按CTAB法提取叶片总DNA,然后分别利用PCR检测目的基因

图1 所示为3463株系中16个单株的PCR扩增结果,均能特异性扩增出520 bp的目的片段,说明该株系为含有OsEBP—89基因的纯合株系

3448和3464株系也有同样的PCR扩增结果,证明3448和3464株系也为转OsEBP—89基因的纯合株系

2.2 转基因水稻对照发芽势发芽率   在100 mmol NaCl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对照芽期发芽势发芽率见表1,对发芽势来说转基因株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两个转基因株系3463和3448的发芽势分别为78.5%和70.4%,明显高于对照(3447)的41.5%。

而另一个转基因株系(3464)与对照发芽势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发芽率转基因水稻和未转化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2.3 转基因水稻及其对照幼苗期性状表现   为进一步研究OsEBP—89基因的表达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幼苗前期的相关性状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在100 mmol NaCl浓度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对照的根长与苗高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照日本晴的根数明显多于转基因水稻

2.4 转基因水稻对照芽期幼苗期综合相对盐害率的比较   对转基因株系及其对照芽期幼苗期综合相对盐害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3448株系和3463株系芽期综合相对盐害率分别为35.9%和34.9%,低于对照的52.0%,这说明在100 mmol NaCl 胁迫条件下,芽期转基因株系的耐盐能力高于对照

转基因株系幼苗期综合相对盐害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在100 mmol NaCl浓度胁迫条件下进行转OsEBP—89基因株系对照材料的发芽试验,测定不同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根数、根长及苗高,并计算其芽期幼苗前期综合相对盐害率。

结论如下。

(1)芽期转OsEBP—89基因株系之间抗盐性存在差异,其中两个转基因株系(3448和3463)发芽势对照日本晴高,芽期综合相对盐害率显著低于对照日本晴,说明OsEBP—89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转基因株系芽期抗盐性有关。

(2)幼苗期转OsEBP—89基因株系发芽率、根长、苗高和幼苗期综合相对盐害率与对照日本晴没有显著差异。

OsEBP—89基因水稻中一个EREBP类转录因子。

通过序列比较在OsEBP—89基因启动子区找到一个类似乙烯应答元件(Ethylene responsive element, ERE),称为IVC box。

ERE元件是除了GCC box 和C/DRE box 外,又一个应答乙烯信号的元件

ERE元件是在与果实成熟相关的基因启动子中发现的,它能够应答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

在OsEBP—89基因启动区还存在可能参与乙烯应答的另一个C/DRE元件[11]。

C/DRE元件是与抗胁迫相关的元件

与DRE (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