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及其实践探索

[摘要]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往往需要采取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干预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以这三大理论基础为重点,论文对国内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区域经济政策 理论基础 实践探索   一、区域经济政策相关概念   (一)区域经济政策界定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区域经济政策内涵进行了界定,但是这些界定仍存在争议。

国外的研究多侧重于干预主义的思想,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或区域政策的工具属性,整体上较为贴切地揭示了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够综合、完善。

我国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界定,并随着相关区域政策实践不断得到完善。

但是较早期的部分定义存在明显问题:第一,未能说明区域政策的工具属性;第二,笼统地将地方政府视为区域政策主体不完全正确。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定义   梳理既有区域经济政策的界定,本文参考和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区域经济政策作出如下定义:区域经济政策是指中央政府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迟滞、衰退地区等特定问题区域,以区域协调发展、转型升级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为重要推进方向,以实现区域经济运行的高效性以及与区域格局相协调为目标,而运用的一系列干预政策工具及相关措施。

?定义包括以下三个重点:(1)作用对象为特定问题区域;(2)以实现区域布局与效率优化为最终目标;(3)是一系列政策工具及措施的集合。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具有典型的干预主义色彩,是政府对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不足进行纠正的干预工具。

因此,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进行研究考量是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的重要出发点。

(一)区域经济干预主义的合理性   干预主义者认为,企业间企业家不能对所有可能的区位进行科学分析,市场机制也依赖于一个试错过程,而且自由主义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发展不协调与外部性等问题。

干预主义者认为,通过干预政策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足进行弥补。

第一,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影响经济红豆的区域布局,解决自由市场所造成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不平等问题,以及对区域“市场失灵”现象进行及时干预与纠正。

(二)区域经济运行的负外部性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厂商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

经济主体具备自主权益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产生外部性的前提。

对于区域发展而言,各区域拥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并且相对独立,那么在追求区域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外部性

区域经济活动外部性区域主体的经济活动所导致的对其他区域而言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三)区域经济运行的非协调性   区域间企业竞争往往是在不完全的市场中进行的,区际要素流动和摩擦成本是客观存在的,这样就会导致各区域利益主体在要素流动中获得利益不同,从而产生区际要素流动的非均衡问题。

区域间由于发展条件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发展效果,发达区域凭借既有发展基础,会通过其优势条件更好、较快地实现发展,而落后区域在发达区域的扩散效应下会得到提升,而在极化作用下其发展较为迟滞,这样就会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三、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   根据区域经济运行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关经济政策进行解决。

因此,要根据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区域政策进行理论指引。

区域经济政策的三大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理论基础内容见表1)。

三大理论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从不同方面奠定了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

表l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内容   四、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实践探索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实践探索密不可分,政策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丰富政策理论

结合国内外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实践探索,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意义及其丰富与完善路径。

(一)国外实践探索   国外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探索较早,区域经济理论也随实践进行了不断的补充与完善。

下面重点对英国、美国的实践探索进行介绍与分析。

1.英国的实践探索   英国是最早实施区域政策干预经济在空间上失衡的国家。

英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有以下特点:第一,以缩小区域就业差异为其区域政策的主要目标;第二,区域政策断续出现,受政党政治的影响较大;第三,区域政策以行政和财政手段实施为主。

英国早期的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区域政策目标过于单一,过于强调区域均衡和减少失业率的空间差异;第二,过份强调对工业企业区位的干预,忽视了市场的基础作用;第三,忽视对落后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过多依赖于对其资金项目倾斜和援助,使得发展不具持续性。

2.美国的实践探索   美国作为崇尚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国家,但其区域经济政策带有较强的干预主义色彩。

美国的区域政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目标是促进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引导落后地区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地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第二,强调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及基础工程建设投资,为地区开发打下良好基础;第三,区域政策以简洁的财政手段为主。

(二)国内实践探索   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可以将国内区域经济政策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均衡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非均衡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

1.均衡发展阶段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采取的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这一时期的发展战略与我国的政治引导有密切关系。

这一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早地提出和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建国初,国民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发展经济,而不是缩小空间差异,这与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均衡发展战略有明显不同,西方国家在国民经济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时才开始实施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均衡发展的目的不是消除贫困,而为重工业及国防安全目的服务。

“三线”建设将区域均衡发展推向极端,严重忽视了经济效益,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经过20多年均衡发展模式的发展我国东西部差距依然在扩大。

2.非均衡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一直到90年代后期,区域经济发展都处于非均衡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区位条件优越、经济效率高的沿海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非均衡发展战略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也得到较快提升,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非均衡发展,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日趋严峻。

3.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   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为了减小区域发展差距,我国开始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依次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各大区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进各大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展的差距,同时我国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三)实践探索经验启示   区域经济政策要重点识别出区域问题,对区域所处的阶段、发展问题、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对问题区域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经济政策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应该立足区域发展基本现实,以实现区域健康发展为目标,对特定区域实施相应针对性目标。

我国当下正在推进的城市群发展战略、精准扶贫战略都是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的正确实践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