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82周年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出生在这个衣食无忧的年代,身处军营,脚板下有我们汗流浃背奔袭的风采,钢枪里有我们弹无虚发打出的气派;我们出生在90年代,不曾踏铁索飞渡,不曾看过雪山莽莽,也不曾嚼過草根,趟过草地,只听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万五千里长征浪漫辉煌我们是中国武警军人,听到强军战歌在耳边响起,看到长征纪念活动举办的如火如荼,“看到了”长征中的众志成城、百折不挠!

八十一年,弹指一挥间。您是否记得,茫茫长征路,“哒哒”马蹄声;您是否记得,炮火连天的围追堵截,冰天雪地的蜿蜒盘旋;您是否记得,艰难险阻的泸定桥边,沼泽连片的泥泞地上,所谓:“山海茫茫,茫茫谓之浩阔,浩阔征程,且看路遥知马力;落照殷殷,殷殷谓之悲壮,悲壮革命,应是疾风知劲草!”。

“历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创造的。”人民军队经受的磨难世所罕见,创造的辉煌震铄古今。成长于新世纪,一派祥和是当前的主旋律,听到的是欢快歌曲,哼的是嘻哈节奏,在长征结束后的今天,长征电影的观看,在《万水千山》中品出顽强不屈的火苗必将点亮中国,在《彝海结盟》中看到民族团结之花鲜艳夺目,在《马蹄声碎》明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铿锵力量……一部部长征电影引领着我走进长征,一个个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的长征我们看到了无上荣光,看到一种精神荡气回肠,直撞胸膛!传承,从这里开始!

今天,人们习惯用英勇善战来形容人民军队,但是,战友们!请切记,仅湘江一战,请铭记,长征期间,生命之花撒在长征路上;请别忘记,多少红军将士倒在了雪山和草地,多少鲜活的生命掉入滔滔江河,滚落百丈悬崖……辉煌背后的苦难,不能忘记,胜利之前的锤炼,不可忽视。从练兵场到战场,这条路上,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精神印刻,血脉赓续。以“传承红军长征精神,投身改革强军实践”。沧海桑田,长征精神已化作生生不息的基因血脉,激励我们不断前行。挥毫写下“横扫虎狼三千里,中华风雷八方寒”,秉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踏着红军的脚步走来,将历史的厚重转化为奋进的动力,把红色的基因升华为忠诚的刻度。苦难艰辛长为路,忠诚信仰征诸途,一笔一画饱含着对军旅生活的深刻体验;一点一染渗透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追求,一物一景展现着铸魂凝忠的拳拳誓言。

其实,长征本就是年轻人的故事。一支年轻的红色队伍,谱写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史诗!

长征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1935年1月,在一个叫作遵义的老城里,许多战士第一次看见电灯,也正是遵义会议,中国革命重新看到了光明。那时的毛泽东,距离他度过第41个生日还不到一个月。那一年,周恩来37岁,王稼祥29岁,刘伯承43岁,就连堪称“年高德劭”的红军总司令朱德也不过49岁。

天欲凉,秋染霜。霜降前夜的晚上,但更是红军长征纪念日的前夕,视与听的饕餮盛宴,智与敏的交织融汇,长征故事第一次以如此鲜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中。时代是不断前行的,年轻是时代主流的,背、记、抄,不再是青春的主旋律,步履新的长征,需要新的血液。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长征,每个时代长征都在其历史节点处启航。往事远去,但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我们从哪里出发。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雨水与泪水模糊了这片山河大地。在和平年代,为了人民安全与世界和平而献出生命的共和国士兵,是这个民族、这支军队坚强骨血的延续。从长征路上走来的这支军队的精神基因从始至终都血气方刚。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一周年大会上,习主席高度评价长征。漫漫长征路,步步耕耘途。恨生太晚,不得亲履长征,青史流芳;庆生当下,得立共建基地,感悟苦难辉煌。蓝田葛牌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铜川照金革命纪念馆……十处共建基地,十个红色源地,虽未亲履长征,每当看到一件件文物,感触那斑驳痕迹,体悟历史岁月留下的记忆;每当接受一次授课,当听到“不投降的师长”绞断自己的肠子,英勇就义,当听到“就算爬,也不离开红军”的肺腑之言,当听到共产党员在缺少粮食时,率先试吃野菜,以身辨毒时,当听到那泣不成声的“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怎能不热泪盈眶。

习主席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八十一年前,红军长征已经胜利结束,八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刚刚开始,面对新的使命和挑战,我们要继承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奋力踏上强军兴军的新征程,我们始终走在长征的路上……。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