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概念,是 现代 审计的一个重要 内容 ,属于注册 会计 师(CPA)的专业判断范畴。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 影响 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因此,正确理解、全面掌握、 科学 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制定审计策略、选择审计 方法 、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分配1.确定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 计算 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某础上,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得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以下是实务中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 参考 数值。────┬─────┬────┬───────方法│指标│国际上│一些国内事务所────┼─────┼────┼─────── 总资产法│资产总额│0.5%~1%│0.3%~0.5%────┼─────┼────┼───────总收入法│营业收入│0.5%~1%│0.3%~0.5%────┼─────┼────┼───────利润法│税前净利润│5%~10%│3%~5%────┼─────┼────┼───────净资产法│净资产│1%│0.5%~1%────┴─────┴────┴───────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一些同内事务所的数值。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水平判断,而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由于我们 目前 所向临的会计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减少CPA自身的审计风险,我们应接受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当然审计重要性运用,绝对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界定,而只能由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CPA的专业判断来确认其重要性水平。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 企业 ,允许的错报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来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2.确定账户余额层次重要性水平。CPA在制定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审计程序前,可将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也可单独确定它们的重要性水平。但单独确定的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不应大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否则,就收集不到充分、适当的证据。

论文代写 3.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考虑。在实际工作中,CPA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性质、面临的特定环境和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首先应考虑错报漏报的性质,即先按错报漏报的原因判断重要性水平。有的错报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可能并不重要,但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漏报。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蓄意错报漏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严重。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漏报。比如,某项错报漏报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增加几百元,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这项错报漏报使营运资金从低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变为稍稍高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这就影响了贷款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所以是重要的。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漏报。例如,某项错报漏报使企业由亏损变为盈利,或使企业由盈利变为7损,或使企业的收益由每年递增1%的趋势变为本年度收益下降1%,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就具有重要性。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漏报,如现金、应交税金和实收资本账户存在错报漏报,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2)重要性水平数量标准计算方法的使用范围。一般来说,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总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因为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一般收入总额大而利润相对较小,如果采用利润法,必然会得到太高的重要性水平,这时注册会计师就会扩大审计范围或追加审计程序,而实际上,只能是浪费时间和人力;总资产法适用于 金融 、保险或其他资产大而盈利小的企业。 论文网 (3)如果同一时期被审计单位各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不同,CPA应当选择其最低值作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4.重要性水平分配。CPA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分配办法,具体分配账户余额的重要性水平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①被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被审计项目愈重要,分配重要性水平就愈低;②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可能性的大小。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的可能性愈大,分配重要性水平就愈低。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