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绘画

摘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的中国绘画,是以笔墨颜料、宣纸素绢为材料,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为题材,以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手段为技法的一种艺术创作。

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几道程序,才能画出一幅好的中国绘画

意境中国画作画原则,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思想哲学、文化观念及思维模式。

气韵生动使得画面形象多上一层精神气质,中国绘画讲究的就是天人合一,形神兼备。

用笔是造型的基础,形象的准备和神采的完备,都要靠用笔

以墨调色,在不同的色度中找寻微妙的变化。

要想画得好,必然少不了文化内涵。

画中有诗,书画同源。

为了更好的实现抒情、画意,位置布局,章法有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画家内心的体会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是不可缺失的。

形象的“实”与想象的“虚”相互碰撞,产生出一种虚实的结合意境

正是因为中国绘画是由多个程序相互融合才得到的,所以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其他国家、民族永远无法替代的艺术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中国绘画意境气韵生动;布局;创作   1 意在笔先,象应神全   中国绘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美学思维,其强调的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主张的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

在面对客观物象的写生过程中,通过观察,你需要融入个人对于物象的感情,在其过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中国绘画的意象在表现客观的同时,也强调主观。

作画时,一定得是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运用好主观,就能使得画面形象多上一层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也就是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口中的“神”。

而这个“神”指的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鲜明突出的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原则是,在描绘出对象外形的情况下,同时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

不论是人物,还是山水、花鸟都是有精神的。

画到神似的地步,自然便气韵生动了。

气韵在画中展现时,生动自然也就体现在画面当中了。

正所谓“形神兼备”。

画家真正做到了气生韵动时,就可达到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这也就是气韵生动在谢赫六法中排位第一的原因。

2 骨法用笔

以墨调色   古人作画讲究“骨法用笔”,说的是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

讲究的是用笔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结构的表现等。

中国绘画用笔中国画技法的核心,是中国画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用笔是造型的基础,用笔的要求自然就多了,除了讲求笔力之外,还有三个很重要的要求是气韵表现,丰富变化,与情趣寄寓。

客观对象形象的准备和神采的完备,都要靠用笔

中国绘画是以墨调色,不像西方的绘画是以油画烘染的立体感、黑白明暗,而是在厚薄、深浅、淡浓等矛盾的碰撞中得出视觉效果。

由于作画工具的特点,先人们将创造性发挥到了极致,继钩、勒、皴、点的表现手法之后又相继创造出了烘、染、泼、积等手法,以表现浓、淡、清、焦、重等因不同色度而产生的微妙变化。

3 书画同源,诗情画意   中国画与书法的渊源很深,就是常说的“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中国画不光是要画得好,只有技术好是不行,还需要有文化。

需要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书、画两者在抒情与表达意境上都是通过运用线条而产生的,正所谓“擅笔者多骨”。

因此,在画中国画时是十分讲究书法用笔的。

中国画与诗有着相通之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由此而推崇。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情画意”。

中国画作画原则是写意,何为写意?就是写意象、理想、意境

这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一种体现。

中国画与书法以及诗文相互影响,逐日融合过程中,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

4 置陈布势,章法有度   所谓“置陈布势”即有心所欲地“经营位置”。

在谢赫六法中就讲到“经营位置”。

画家在创作之前进行反复地感受、认识与体会。

煞费苦心的对画中的景物进行布局安排,其目的是在实现其抒情、画意时更加的充分。

就拿中国山水画来说,中国画山水,是以高、平、深三个远度来进行构图的。

在郭熙的《早春图》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其在章法上就十分的精妙,在合理的位置布局下,使得整张画和谐统一,气势浑成,又显得情趣盎然。

所以不难看出国画在描物画景时,其对景物的布局,对“章法”的讲究,这可不是单单抄录出自然就可以的。

5 迁想妙得,虚实相生   在为了达到“气韵生动”的意境时,需要在达到对象真实的核心内容的同时,发挥画家自己的想象力。

在创作的这一过程中,要以强烈的表现欲望去描绘山水之间大自然的生动气韵和壮美气势,再加以巧妙的技法绘出想要的、自然的画面效果,给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这也就是顾恺之口中的“迁想妙得”。

“迁想妙得”即艺术想象,或者可以理解为形象思维。

这是一种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方法的特殊概括。

前面提到在作画时不仅仅要描写外形,还要表现出其神情,这时内心的体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画家自己的艺术想象迁入到作画对象的形象内部去,就形成了“迁想”;然而在把握了作画对象的真正的“神”时,就是“妙得”。

画家所创造出的形象是“实”,而由此带动我们想象出来的则是“虚”,这个形象产生出的就是虚实的结合意境

如果一个艺术品,没有融入想象力的活跃,那就是没有生命的。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精神境界。

除此之外还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诗书熏陶下产生的艺术气质、精细的画面布局以及迁想妙得的艺术创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