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早期国家的正式形成

如果从一九五九年徐旭生先生(一八八八――一九七六)在河南省洛阳附近的偃师县发现著名的二里头遗址算起,中国考古学家从考古上主动追寻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已经接近五十个年头了。

今天,多数中国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的;二里头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一个城市;二里头文化考古上可以辨认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水平的社会;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夏商周王朝的第一个王朝夏的物质遗存。

但是,中原地区相当于酋邦社会的龙山文化如何一跃而变为具有集权性质的二里头国家,从考古上如何研究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看法。

我们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这本著作中所做的工作,就是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结合文献学的、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所做的一种描述。

我们提出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与某些独特的地理结构、重要资源(主要是青铜合金的铜、锡、铅矿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食盐)的分布、开采和运输、政治和经济组织及信仰系统有密切关系,所有这些变量在研究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都不能忽视。

我们的分析,首先针对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讨论主要的社会变化。

其次,分析地区自然背景,包括重要资源(铜、锡、铅和盐)的分布及其主要的流通路线。

第三,结合重要资源的分布探索区域聚落形态特征。

第四,讨论首都和主要的地区中心之间的聚落分布模式。

第五,根据重要自然资源的控制和运输,考察中心和边缘地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地区中心之间的关系。

最后,探索国家垄断重要物品比如青铜礼器的生产和流通情况,以及这一垄断如何影响政治经济控制的程度。

中国考古学熟悉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我们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描述,虽然完全建立在中国考古学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考古学界的主流看法,比如认为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冈文化可能代表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前者可能是夏,后者是商;二里头文化第四期走向衰落,二里头的衰落可能与其东北约六公里的作为商文化中心的偃师商城的兴起相呼应;偃师商城可能是作为推翻夏王朝以后的早商首都出现的等等,但是,把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跟重要资源的控制联系起来,通过考察重要资源的分布、流通路线以及与此相关的聚落形态,揭示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描述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并最终对有关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理论模式加以批判,却是以前没有做过的,跟中国考古学界熟悉的从社会分层入手讨论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方法也截然异趣。

中国考古发现日新月异,许多发现是跟讨论中国早期国家起源有关的。

本书引用的资料,大部分截至于二○○一年,虽然随后几年的新发现没有改变本书对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看法,但是,这些新发现是应该提醒读者注意的。

比如二里头遗址连续数年的发掘,发现了面积达十万八千平方米的宫城和宫城城墙,宫城内的大型宫殿基址,编号已经有十多处,而且有不止一处宫殿发掘者认定是二里头四期兴建的,这与二里头四期走向衰落的传统认识有很大差别;比如,由笔者领导的中澳联合考古队公布了伊洛河下游地区的全覆盖式聚落考古调查报告(陈星灿、刘莉、李润权、华翰维、艾琳:《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考古学报》二○○三年二期),二里头队也公布了该队在二里头周围地区的全覆盖式聚落考古调查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洛阳盆地二○○一――二○○三年考古调查报告》,《考古》二○○五年五期);又比如我们发掘了偃师县的灰嘴遗址,证实灰嘴是二里头早期国家中心地区的石质生产工具的重要提供者。

凡此都增进了我们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认识。

除此之外,许多重要的考古发掘报告相继出版,比如《辉县孟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二○○三版)、《吴城:一九七三――二○○二年考古发掘报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科学出版社二○○五年版)等等,也必将丰富我们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认识。

国家形成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探索这一问题的艰巨性,决定了没有任何一种描述和任何一种理论可以回答所有问题并且对所有考古材料做出合理解释。

比如我们认为二里头和二里冈早期国家通过垄断青铜礼器的铸造而对边远地区实施政治经济上的控制,这一方面是因为只有二里头和二里冈遗址才有铸造青铜礼器的陶范的发现,而周边地区比如湖北盘龙城、江西吴城和内蒙古朱开沟却没有类似的发现,因此可以说我们的推论完全建立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但另一方面,周边地区比如江西新干大墓发现的许多青铜器,又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铸造这些青铜器的陶范固然没有在吴城文化发现,也同样没有在郑州甚至殷墟发现过,因此也可以说我们的推论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完全证明。

比如我们充分认识到考古文化不必与一个国家的疆域吻合,实际上两者有很大差别;但是我们二里头和二里冈国家疆域的认知,主要是通过考察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的陶器和反映贵族上层生活的青铜礼器完成的。

这是考古学尴尬的必经之路,但是如何从考古学上分别物质文化的分布范围与政治疆域,仍然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最近在山西绛县横水发现西周时期的国墓地(田建文、宋建忠、吉琨璋:《横水墓地的发现与晋文化研究》,《中国文物报》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证明国和晋国只有一山之隔,物质文化好像也没有实质的不同,但是却属于两个不同的政体。

这固然是西周时期的例子,但足以说明从考古上讨论物质层面之上的国家国家形态的复杂性。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来不及把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由此而来的新认识补充到《中国早期国家起源》一书的韩文版里,希望将来有弥补的机会。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刘莉、陈星灿著,韩文版沈载勋译,首尔:学研文化社二○○六年版。

英文版State Formation in Early China,英国Duckworth出版社二○○三年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