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wF、 hs—CRP与高血压病发病的相关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0例正常者空腹取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WF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hs—CRP血浆浓度,按高血压病分期分组。结果 高血压Ⅰ、Ⅱ、Ⅲ期患者vWF含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高血压病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者vW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增高, 经系统治疗后,患者vWF含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发病时显著下降。结论 vWF是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物, C反应蛋白(CRP)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的标志,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细胞受损及炎症反应, 内皮细胞受损及炎症反应程度与病情正相关。系统治疗对稳定高血压病病情有利。   【关键词】 高血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Factor,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重要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的标志。通过我们对高血压病人血浆vWF、 hs—CRP检测,我们发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炎症反应。现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病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血栓出血性疾病、感染、肝肾疾病、肿瘤及结缔组织疾病)120例,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36~78岁,平均(58±6)岁。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标准采用1999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 收缩压≥140mmHg(1mmHg=0 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原有EH病史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虽血压低于上述标准也诊断为EH。冠心病患者严格按照1981年全国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依据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其中高血压病Ⅰ期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8)岁;Ⅱ期49例,男3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5)岁,Ⅲ期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5)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4)岁,排除高血压病及各种心、脑疾病、血液病、糖尿病。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组年龄基本匹配。单纯高血压病病人33例,平均年龄58岁,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5例,平均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42例,平均年龄56岁。

1.2 方法 受试者清晨空腹肘静脉取血,vWF标本置于含有1/10体积的0.109mmol/L浓度枸橼酸钠抗凝液试管内,3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20℃保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浓度,仪器为SEROZYME—I型吸光值测定仪(瑞士)。试剂盒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hs—CRP采用雅培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申能提供的试剂,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浓度,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发病时抽凌晨空腹肘静脉血送检vWF、hs—CRP,且在系统治疗(阿司匹林0.1g/日、尼福达20mg,2次/日、洛汀新2.5~10mg/日、辛伐他丁20 mg/日)病情平稳后(血压控制稳定后)复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各期高血压病人及对照组病人vWF含量及hs—CRP水平比较 见表1。高血压病Ⅰ期、Ⅱ期、Ⅲ期vWF含量及hs—CRP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其差异有显著意义,而高血压病Ⅱ、Ⅲ期vWF含量及hs—CRP水平均比Ⅰ期高血压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各期高血压病人及对照组病人vWF (略)。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高血压病Ⅱ期、Ⅲ期与Ⅰ期比较#P<0.01。

2.2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者其vWF含量及hs—CRP水平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 见表2。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者其vWF含量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有统计学意义。

表2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者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vWF含量及hs—CRP水平比较(略)。

注:与单纯高血压病组比较*P<0.01,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比较#P<0.01。

2.3 各期高血压病病人系统治疗后vWF含量及hs—CRP水平比较 见表3。各期高血压病病人系统治疗后vWF含量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各期高血压病治疗前后vWF含量及hs—CRP水平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