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剪报生涯 剪报

活了75岁,读了65年的报,另外还关照了15年的报。

我这一生,没有别的嗜好,只爱读书看报。

退休后,似乎读报已成为我的职业。

起初,还只看不剪。

不久便发现,自己感兴趣、值得保存的内容很多,遂开始剪报

为此,我特意买了一把剪刀专用。

我每天拿到报纸后的“工序”是一读、二选、三剪。

报纸到手,读过之后,便反复选择,然后剪下来,大体分类存放,有些文章,剪后还要重读,就这样读读剪剪剪剪读读,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期望有一天,有了时间,再进一步分类整理。

我的剪报内容比较广泛,但并不滥剪。

粗略划分一下,大体为:一、文化、历史、文物、古迹、古今人物、考古发掘。

我对文艺副刊、科教文卫版、海外传真、环球文汇等特别留意,所获丰富。

二、专家著述、名人传略、特写、专题报道、随笔、杂文、散文等方面。

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重要历史事件、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等。

四、有关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英雄事迹、民族服饰、乐器等。

五、诗词、书法、印章作品及有关的论述文章、疏解性文章等。

对一些小栏目我也很有兴趣,像《文字溯源》《妙语之妙》《背古文》等,甚至《海外儿童学习汉字系列教材》也在我剪报之列。

六、古树奇木、花鸟鱼虫、中华特产、手工艺、今日老字号、神州美食、衣食住行、京津风物、博物一览,均予剪集。

十多年剪报下来,箧满箱盈,收获丰富。

仅以砚为例,所集砚之品种、产地,最大砚、最重砚、最古砚、最贵砚,御用砚、名人砚,与砚有关的故事、传说等资料,图文并茂,相当可观;再以树为例,所集古树、奇树、名树,树之最古、最高、最粗、最大的资料,乃至成片古生物林(活化石)、硅化石林等,资料十分精彩,引人入胜。

以此类推去整理,可谓题目广泛,门类繁多。

若按不同题目粘贴、装订,可以订成若干本小册子,每册都有广博丰富的知识,情趣盎然,百读不厌,不会有消息过时、知识老化问题。

这些年,我从剪报资料受益相当多。

例如《龙吟》中专家撰写的水文化、炎黄文化、舜禹文化;灵渠、银雀山竹简我虽亲眼见过,但从剪报中我对其出土情况、形制、研究价值又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赵秉忠状元卷原存山东青州博物馆,我曾见过真品,但也是从剪报上才得以进一步了解的。

我喜欢读《望海楼随笔》《新语轩》上的文章,开阔思路,领略文采;我欣赏《茶亭》的题目和风格,轻风微拂,清新文雅,娓娓倾谈,读来亲切,有些文章可谓佳妙。

总之,那些剪报是我的一份财宝。

我的剪报生活还有两点与众不同:我把所剪报纸按正规报纸版式重新编排,以《家庭文摘》之名,面向家庭成员发行,有阅读能力者人手一份。

又在《家庭文摘》中加入我们家庭成员的内容,如转载家庭成员发表的文章,刊登家庭成员生日贺词,发表家庭成员的照片等。

像最近我的大孙子考取大学、小孙女出生满月等,我都及时作了“图片报道”。

这样,我们的《家庭文摘》又具有了家庭报的性质。

想想,一个大家庭有这样一份报纸是多么美满、惬意的事情。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会把这份“报纸”永远办下去。

(责编 崔显昌)。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