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江滩(长江二桥―武汉关)防洪建设与景观功能改造

一、项目特点 毕业论文网   为落实《武汉市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功能提升工程功能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两江四岸文化内涵、游览服务品质及基础旅游功能,彰显长江的核心竞争力。

本项目对武汉汉口江滩一期二期(长江二桥武汉关)区段内部分区域的景观设施及文化内涵进行提档升级,以满足美丽江城建设的总体需求和市民近距离接触长江、亲水游憩、文化休闲的需求。

使汉口江滩全力晋升为5A景区行列,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江汉朝宗景区。

二、设计策略   丰富游憩体验――芦苇滩增设栈道,将游人引入,开辟新的游憩空间及观赏角度;武汉关入口区域滩涂部分区域固化沙土,突出游玩体验感。

强化观江亲江――结合广场适当更换个别柳树池内柳树为水杉;在部分柳树池内设置具有风情特色活动场地,以增加游憩感受和停留空间。

塑造文化景点――丰富三峡广场景石景观效果,凸显亲水体验地位,强调自然文化主题。

三、具体分区   沙滩游憩――跃于石间、戏于滩上、闲于船头   三峡广场――览石之美、感水之柔、品文之悠   观芦栈道――护花抚衣襟、江水悦耳畔、波涛入眼帘   柳树池改造――晨露滴青石、绿叶绕指尖、登高眺江涛   1.沙滩游憩   ――跃于石间、戏于滩上、闲于船头   武汉关滩涂设计以堆石为主的景观既能对现有滩涂进行景观美化提升,又不会对此处的防汛产生安全影响。

游人可以在堆石上休憩更可走上堆石体验不同游玩乐趣,碎片场地和绿化区域设置,在起到了对滩涂一定的固化作用的同时也增加滩涂上的绿化量。

堆石间设置一处由旧船改造的临江茶座,为游人提供能坐在江边一面喝着茶一面吹着江风赏城市美景的休闲惬意之处。

2.三峡广场   ――览石之美、感水之柔、品文之悠   汉口江滩原有三峡广场景观效果较为单一,景石景观效果不够突出。

改造后的三峡广场增大了水域面积,增设了亲水台阶和绿化驳岸,丰富了景石数量及种类,给游人提供了多种亲水体验模式。

游人可在水中嬉戏、可在汀步上跳跃、可坐在台阶及景石上休憩。

广场两边的绿地中设置景石,增强区内的赏石游玩感受。

3.芦花栈道   ――护花抚衣襟、江水悦耳畔、波涛入眼帘   汉口江滩长江二桥处现有大片芦苇,是难得一见的城中湿地景观,当芦花盛开的季节来到,景观效果更是壮丽。

但由于缺乏观赏视角及可供游人进入的道路,人们很难全面的欣赏芦花盛景,更加难以进入其中。

因此本案在此处结合现有相关水上部门栈道,将其开放并以此为依托架设新栈道,将游人引入芦苇湿地,引到江边。

通过栈道局部抬高或下沉,来给游人提供眺望江景芦花和芦苇抚身的不同的景观感受。

4.柳树池改造   ――晨露滴青石、绿叶绕指尖、登高眺江涛   4.1极目楚天   在现有柳树池内设置场地及观江平台,游人可登高眺望江景。

使江滩的游玩体验感受更加丰富,开辟了新的观江区域。

4.2闲庭信步   廊架结合木平台给游人提供了林下休憩的空间,同时在柳树池边适当设置可移动餐饮车,弥补了江滩此处服务功能不足的问题。

4.3烟雨莽苍   以汉派庭院景观为设计灵感,在柳树池林下营造处静谧淡雅的景观感受,在清晨和雨后,更能体现出一种露珠沾衣烟雨缭绕的意境。

4.4心潮逐浪   以曲线为设计元素,通过对柳树池内局部地形营造,并结合挡墙设计出波浪涌动的景观效果。

跨过旱溪的石板路、自然随性而又不失规律的铺装文理、加上偶尔一处的廊架或假山景石,更是在此处林下营造出了别致的庭院感受。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