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总结了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螟虫以及稻飞虱等的防治技术,以为减少水稻产量损失,取得粮食丰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通过开展对南京市江宁区大田作物水稻病虫的测报工作,以及发布防治措施,调查防治效果,总结出南京市江宁区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1水稻稻瘟病   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1]。

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②科学田间管理。

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

③种子处理。

10% 401抗菌剂1 000倍液浸种48 h或80% 402抗菌剂2 000倍液浸种48~72 h,直接催芽,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 h,洗净后催芽。

药剂防治

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

药剂选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富士1号1 500 g/hm2,或40%克瘟散乳油2 250~3 000 g/hm2。

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应保证用水750 kg/hm2,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2水稻纹枯病   氮过量、密植、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

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2]。

水稻纹枯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

①栽培防病。

以肥水管理为中心,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

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

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药剂防治

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或过迟(抽穗期以后)。

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 250 mL/hm2或12.5%纹霉清水剂1 500~3 00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 500 mL/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750~1 050 kg/hm2喷雾。

药剂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点防治时期应在孕穗至齐穗期。

3水稻条纹叶枯病   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3]。

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

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

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

病株分蘖一般减少。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切断病毒的传播源。

一是把传毒媒介灰飞虱消灭于传病之前。

二是要远离麦田、蔬菜田、草荒田等虫源田,及时清除秧田及大田周边杂草,减少灰飞虱寄生。

③加强肥水管理。

基肥要施好,不施分蘖肥,重施穗肥,水稻生育期注意使用锌、硼、锰等微肥或水稻敏感的元素,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

药剂浸种,提前预防;秧苗移栽前施一次“送稼药”;发现整田发病率在3%以下即要防治

药剂选择:可用10%吡虫啉可湿粉500~1 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 000倍液浸种,或5%锐劲特种衣剂拌种;“送嫁药”可用10%吡虫啉300 g/hm2+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防治;大田用10%吡虫啉450~750 g/hm2+3.95%病毒必克675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普防。

用药时间掌握在2、3代灰飞虱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适期防治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