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Van 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

【摘要】   目的 不同浓度VG 氏染色液对细胞培养后的染色效果的研究,寻求理想的配置浓度。方法 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培养,细胞爬片,经乙醛刺激细胞活化后,通过HE、VG 氏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和肌源性成分的染色效果。结果 VG染液:A液(1%酸性品红水溶液)、B液(苦味酸饱和水溶液),临用前分别按A∶B=2∶1、1∶1、1∶2三种配方中肌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染成不同程度的品红色。A∶B=1∶9配方中肌性纤维染成黄色,胶原纤维染成红色。A∶B=5∶95、1∶99配方中两者都染成黄色。结论 A∶B=1∶9此种染色两种成分明显,效果最佳,其余比例染色效果呈单一色,无鉴别作用。

【关键词】 VG染色细胞培养;肝星状细胞胶原纤维

VG氏(Van Giesan)染色方法在病理诊断中是最常应用的一种特殊染色,鉴定胶原纤维和肌源性成分起着重要的作用[1]。但是对细胞染色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对不同浓度VG 氏染色液对细胞培养后的染色效果进行探讨,寻求理想的配置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细胞来源于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正常细胞培养再经乙醛刺激24h,95%的酒精固定。VG染液:A液(1%酸性品红水溶液)、B液(苦味酸饱和水溶液);HE染液均由该实验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经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正常传代培养稳定后,细胞爬片,长至融合度70%时,0.4%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同步化处理12h,200uM乙醛刺激24h, 95%的酒精固定。

1.2.2 染色

HE染色5~10min,稀盐酸酒精进行分色,淡氨水使胞核蓝化3~5min,用VG染液染5~10min。弃去染液,直接用95% 酒精快速分化,用滤纸吸干。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VG染液:A液(1%酸性品红水溶液)、B液(苦味酸饱和水溶液),临用前分别按A∶B=2∶1、1∶1、1∶2、1∶9、5∶95、1∶99的比例混合使用。

2 结 果。

通过对国内外染液配制比例配方中选出有代表性的6种进行染色比较,可以看出A∶B=2∶1、1∶1、1∶2三种配方中肌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染成不同程度的品红色(见图1、2),无差异性,起不到鉴别的作用。A∶B=1∶9配方中肌性纤维染成黄色,胶原纤维染成红色(见图3),此染色效果最佳。A∶B=5∶95配方中肌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染成不同程度的黄色(见图4)。A∶B=1∶99配方中两者都染成黄色。故由此认为A∶B=1∶9配方染色效果最佳。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