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_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一)

国现代教育以0世纪初废科举、建新学起正约年并被99年新国成立鲜明地分二。

0世纪上半叶现代教育制得以建立和基定型。

0世纪下半叶伴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激烈变动教育制再重建教育政策不断调整提供了相当特殊案。

、0世纪上半叶现代教育制建立国现代教育制是民国期逐渐成熟。

新化运动背景下以9年新学制和北京学更新代表标志着近代教育脱旧入新。

97年南京政府成立方面实行以党治国加强对社会控制;使各项事业制化、规化。

教育领域通对9年学制修改和调整构建了比较完备教育法制体系学制学校教育系统逐渐成熟和完善。

国现代教育制30年代得以基定型。

、国教育行政体制清末教育改革任包括除旧与布新两方面。

90年8月清政府颁布《兴学诏》称兴学育才实当急除京师已设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院省城改设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军设学堂各州县设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全国掀起兴办新式学堂高潮初步建立起包括、、、幼各级各类学校现代教育体制。

由提倡和奖励出国留学0世纪初年出现了国留学史上次高潮。

新政期教育变革重要三件事是颁布学制、废除科举制和设立学部。

905年月清政府成立学部国历史上首次出现正式、独立和专门央教育行政机构建制。

清政府央官制全面改革顺利实施。

各省设提学司各厅州县设劝学所各县官立、公立、私立各类学堂都归劝学所主管建立起从央到地方统教育行政系统。

9年月日南京临政府成立采取紧急措施改革封建教育

月9日成立教育教育部直隶总统。

教育部设总长人次长人下设三司厅。

改革系蔡元培参照欧洲国精简原则循民主集权制思想进行。

机构极简单除总长、次长政府任命其他工作人员概不呈请任命称部员。

教育部组成几修订。

地方教育行政建设主要围绕教育机关独立设置及获得较事权。

民国初年多数省区省都督府民政司下设教育科管理全省教育事。

9年月实行军民分治省行政公署下设、实业、财政、教育四司教育司设司长人由省长推荐总统委任。

教育机关地位有所提高。

9年教育司被裁撤仅政厅下设教育科。

97年9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发《教育厅暂行条例》规定各省设教育厅设厅长人由总统简任;厅下设3科各置科长人省视学6人科员3人。

县级教育行政历了番从裁局设科到恢复设局周折。

民国初年各县仍保留清末劝学所。

93年颁布《县教育局规程》正式实行教育局建制市乡由教育局酌划学区每学区设教育委员人受局长指挥办理学区教育事。

并规定县教育局设董事会教育立法机关。

董事会设董事5名除县视学人外其余依据条件选举产生。

97年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实行了项重教育行政改革是实行学院和学区制。

央撤消教育行政委员会采用法国制组织华民国学院

学院全国高学术教育机构下设以学院正副院长、各国立学校长、学院教育行政处主任及专学者组成学委员会高评议机关。

省市教育行政实行学区制。

即以学区教育行政单元每学区有国立学由国立学校长统理学区教育行政和学术事宜。

学区设评议会高审议机关由学校长、教员、教育团体、学术界人士等组成。

这由蔡元培发起改革反映其教育独立理想旨以学术化代官僚化由学者主持学促进教育行政学术化和学委员会民主化(采用合议制)。

但这场改革实行年多即告夭折。

98年8月蔡元培辞职月学院重新恢复教育部。

99年6月废止学区制恢复教育厅制。

有学者认失败原因理想高而人谋不臧欲使教育行政学术化结反使学术机构官僚化。

地方反对学区制另重要原因是以学统率学忽略学实际要削减学教育费导致学居附庸地位而遭学教育界激烈反对。

[]学院制和学区制改革是0年代由主义气氛下比较浪漫制变革尾声社会逐渐纳入权威主义规、严整。

教育部组织、职能充实完善从98年月公布《教育部组织法》起至97年公布0次《修正教育部组织法》而基完成。

确定机构设置室、参事室、督学室、高等教育司、等教育司、国民教育司、社会教育司、边疆教育司、国际化教育事业处、总司、会计处、统计处、人事处、研究室。

教育部制特色是设置专门委员会

教育部专门委员会始设学院期《教育部组织法》将其列入编制数量呈增多趋势如教育研究委员会、国民体育委员会、国语推进委员会、训育委员会、国民教育辅导委员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学术审议委员会等。

这些专门委员会根据要建立各有程和条例教育部部长和次长领导下规划教育方案议复部长交议事项。

成员多各领域知名专如按规定教育研究委员会有委员5人至0人其对教育研究有验国学者占0人至3人华从事教育多年著有成绩外国学者5至8人以助教育策科学化。

93年公布《修正省政府组织法》规定省政府行政组织采委员制下设5厅教育厅与民政厅、财政厅、建设厅、厅并立教育厅长省政府委员。

教育厅掌理事各级学校事宜社会教育事项教育及学术团体事项关图馆、博物馆、公共体育场等事项其它有关教育行政事项。

教育厅虽与民初直属央教育部不但机构较人员较多职权和地位比民初有所提高。

这省区教育行政制直实行至99年。

30年代县级教育行政又历番从裁局设科到恢复设局变化。

930年公布《县政府组织法》规定县下设公安、财政、建设、教育局;933年规定县政府律以设科原则。

939年国民政府实行新县制重申改局科全国各县教育局改教育科。

县长统掌教育教育科仅辅佐不能单独行和独立对外洽办事造成教育地位明显下降。

教育部及教育团体多次呈请行政院县级教育局制;但直至97年才恢复县教育局。

、基学制学校制国现代学制从清末新政癸卯学制起至9年新学制得以基成型。

学校制、学制也完成了脱旧入新变。

90年月清庭批准了张洞主持制定《奏定学堂程》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是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且全国普遍实行学制从而结束了国数千年办教育无程、学校无体系状态确立了国现代学制基模式和框架。

癸卯学制学校体系基是模仿日。

纵向分三段七级即初等教育段(蒙养院、初等学堂和高等学堂)、等教育段(学堂)、高等教育段(高等学堂或学预科、分科学、通儒院)。

规定初等学堂5年高等学堂5年学堂5年高等学堂(学预科)3年学堂3年;即从学到学毕业约年左右。

外还有高等级通儒院学制5年。

癸卯学制对蒙养院规定是国幼儿教育制正式建立始。

癸卯学制体现了体西用方针但教学容上打破了儒统天下局面并突破了培养官僚精英单目标等教育、高等教育普通学堂外建立了师教育和实用教育系统。

学堂学堂分官立、公立、私立三种。

学制直延用到9年清朝覆灭。

民国初9年9月颁布了新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种学校程修改和补充史称壬子癸丑学制

学制以由、平等、博爱等观念取代了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废除了学;取消贵族学堂;体现男女平等思想初等教育实行男女校普通学、师学校、实业教育可女生独立设校。

学校系统基延续癸卯学制各级学校学习年限有所缩短初年高3年学年学预科3年学年则从初至学78年共缩短了3年。

五四新化运动背景下9年民国学制成现代教育生长标志性事件。

它是由民全国省教育合会组织讨论和制定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孟禄直接参与了新学制讨论和制定。

9年9月北京政府教育部将草案修改交济南举行全国教育会八次年会讨论修正。

9年月日以总统令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方案》。

9年新学制深受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美国模式影响。

学制由原先七四制(学七年、学四年)改美国式633制(学六年初、高各三年)。

这基学制从9年确定直沿用至今。

外改变了原学制相对独立实业学校系统改实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混合综合性学制即美国式单轨制。

明确学实行学分制与选科制。

高级学分普通科和职业科。

学废止预科并采用选科制。

9年学制颁发各级教育迅速发展并造成学校教育比较由、宽松发展状态。

作学习西方政治制产物民国制建立非常重视立法。

97年国民政府构建了比较完整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华民国宪法》下有《教育法》或《教育基法》以及《教育部组织法》部门法下面是各种规程、条例以下是规则、细则、办法教育立法数量繁多。

据统计97年至99年年国民政府公布重要教育法规法令多达00余件;930年至95年5年单高等教育法规就有335项。

立法比较重视稳定性和连续性如《学规程》99年颁布直变直到97年台湾当局才进行修订。

[3]30年代教育立法背景是对0年代放任主义纠偏整顿办学滥弊。

教育立法、整顿方向是向着权威主义、整性、严格训练主义反五四由风气和比较灵活、开放美国式教学建立起央集权教育体制和严格训练教学模式。

这些教育法规对各级各类学校总纲、培养目标、修业年限、课程、设置、设备管理、编制、师、行政、费、成绩考、入学、毕业等都作了详尽规定建立了全国统标准并将私人办学和华侨办学牢牢置政府控制下。

93年国民政府颁布《学法》、《师学校法》、《职业教育法》和933年颁布《学规程》改变了0年代建立美国式综合学体制改欧式单科学制普通学、师学校和职业学校单独设立并取消学分制和选修制实行严格毕业会考制。

933年颁布《学正式课程标准》确定完全实行学年制学校科目和课程整齐划毫无通融余地教育钟摆又回到了从前。

这既是定发展阶段提高教育品质规、统教育要也包含国民党整肃思想、加强控制要。

学制现代教育制建立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9年蔡元培作民国政府首届教育总长亲制定《学令》确定了学以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宏材应国要教育宗旨并明确建立教授治校制。

97年蔡元培任北京学校长开始学改革奠定思想独立、学术由、兼容并蓄价值以及教授治校制实行民主办学。

北京学逐渐成现代思想学术重镇并成新化运动泉。

南京政府期对高等教育制进行多次修正改变。

方面是规和引导。

99年国民政府颁布《学组织法》、教育颁布《学规程》以及《专科学校组织法》和《专科学校规程》对高等教育系统重新加以修订规学、学院设置鼓励发展理、工、农、医等实科。

从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计教育部建立统标准统学系名称、统课程乃至成绩评定抗战开始加紧进行这规。

如938年公布《理法三学院各学系课程整理办法草案》制定《理法三学院共科目表》、《农工商学院共必修科目表》等等。

这做法虽然有利规、提高高校课程质量和教育水平但很程上削弱了学主权削弱了学教育多样性和丰富性而遭西南等校抵制。

提高学教育质量严格规定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任职格提高教员薪水和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97年公布《学教员格条例》规定学教员月薪教授60000元副教授0060元讲师6060元助教6000元。

教授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简任部长基持平。

30年代初学教师模糊平月薪分别0元、0元、30元;而期上海般工人月薪约5元。

[]3、多元化教育格局国和政府外民组织发育、公共领域扩从而形成所谓市民社会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型基趋势。

民初以教育制设计民表达、民主策方面多有新。

例如教育部设专门委员会教育厅设立教育参议会或教育委员会教育局设董事会以教育立法、评议、咨询方面发挥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独立行使职权视学发挥其视导与监督作用。

学设评议会、教授会实行民主办学。

而且十分重视体制外民教育组织和教育机构培育。

早906年清政府即颁布教育会程》规定各省和府、厅、州、县可设教育会作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襄助机关推动教育组织建立。

民国9年公布《教育会程》、9年颁布教育会法》建立省、市、县、市区和乡镇各级教育会以研究教育事业发展地方教育并协助政府推进教育政令宗旨。

民国期结社组党蔚观知识分子群体异常活跃教育社团、教育组织更是如雨春笋。

据不完全统计9年至97年新成立民性质教育社团有85而官方性质教育团体仅6民教育团体数量远远多官方。

教育社团创办刊物风盛行。

据统计996年社团创刊活跃。

由国分裂央权力衰败各级教育学会成创办教育期刊主力当新创刊0种教育刊物由教育社团创办达种政府机关种学校8种局等0种。

教育社团创刊力量居政府、学校力量前。

[5]这些民社团对现代教育发展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实际推动力。

从民初教育重建到9年新学制制定教育策程不仅是开放而且是主要依靠知识分子教育集团进行各项议案有关教育会议讨论、修改交由政府颁行。

这些制较多地体现了民治和教育民主理念。

当然许多地方评议会、董事会制并能真正实行学院和学区制改革昙花现则显示民主化是缓慢艰难程。

知识分子教育成现实现代化动力集团成举办、传播、推进新教育主体。

民国教育谱系致可分两类。

类是旧学出身、有科举功名士人如蔡元培、黄炎培、梁淑溟、唐治、蒋梦麟等其有些人又有留学历。

另类是留学生群体民国留学生群体作用日渐彰显。

对现代教育产生重影响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等留美学生。

教育现实发展形成多元化教育格局。

93年和933年国民政府颁布《学法》、《学规程》及《学课程标准》学分市立、县立、区立、坊立、乡镇立、立、私立等类型。

种类包括修业年限6年完全学、修业年限年初级学、三年制简易学和年制短期学。

学分国立、省立、市立、私立四种。

外还有规模很教会教育成新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由教会教育广泛影响、社会对出洋留学推崇民国政府对教会教育态十分宽容。

据统计出席次国民党会议600名代表基督徒占十分。

[6]据另统计0年代初外国人办理学校学生数约占全国学生总数30%其初等学校%等学校%高等学校达80%[7]至95年教会学学生人数3500人约占当国学生总数7%[8]9年声势浩收回教育主权运动和教育独立运动致使北京政府规外国人办学管理以及教会教育国化变革。

、新教育推进晚清口岸城市由外国教会举办女子学校国近代女子教育始。

907年颁布《女子学堂程》及《女子师学堂程》女子教育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99年初教育部颁令允许高等学和部分学男女校女性进入学校接受教育逐渐增多。

90年月北京学冲破女禁录取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国学男女校首例。

年南京高等师学校也陶行知倡议下招收女生。

所有学都开始招收女生。

教育概念早见政府法令是90年《奏定学堂程》《学纲要》蒙养院、初等学堂使全国民无论贫富贵贱皆能淑性知礼化善良初等学堂养正始基各国任国义教育

东西各国政令凡儿及就学年而不入学者罪其父母名强迫教育

盖深知立国全[9]学部成立909年拟定分年工作计划预定宣统七年(96年)颁布强迫教育程宣统八年(97年)试行强迫教育程。

行各省学司、所有厅、州、县、学堂兼学官话。

[0]但两年以清政府就灭亡了。

935年行政院批准颁行《实行教育暂行办法纲》定分三期用十年实现四年制义教育

量增设短期学和三年制简易学学生数增长很快。

99年全国初等教育各类学校数万所学生数888万人;到936年学校数增至30万所学生数则8365万人分别递增了50%和06%[]从98年至930年学数由95所增至87所学生数则由89万人增至397万人。

到936年学数达956所学生数83万人。

[]二三十年代特定政治格局国民教育成效较著是阎锡山控制山西(见二)是桂系军阀控制广西。

0年代山西省成社会稳定、教育发达模省。

民国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权97年起任山西省长。

他对发展教育重要性有很高认识采取激进主义政策推进义教育使得山西教育居上。

阎锡山从事村政建设整顿乡村秩序程将推行义教育作开启民智、改良风气重要手段。

从98年起山西教育便全国居领先地位超了清末教育发达江苏省。

30年代广西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代表新桂系军阀提出建设广西复兴国口教育雷沛鸿领导下推行以救亡、救贫、救愚旨国民教育

从936年起发布《广西各县实施强迫教育办法》全省出现设校办学高潮取得显著成效取得模省美名。

但对新教育批评直存集批评是指它城市化和食洋不化。

新式学校教育比旧式教育更昂贵增加了普及教育困难;其带利益主要体现城市而与国农村社会现实较脱离致使城乡教育差距进步扩。

根深蒂固旧传统使得学校教育价值、教育精神尚更新成假教育、无用教育

陶行知明确将己使命归纳反洋化教育、反传统教育反对以城市心、死、死、培养姐、少爷、呆子教育

5、党化教育对世影响深远另教育变化是97年国民党实行党化教育

97年5月蒋介石提出党化教育思想提出以党治国以党义治国。

9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制定《学校实施党化教育办法草案》。

98年5月议废止党化教育代以三民主义教育

各级学校进行三民主义教育学设置三民主义、党童子军课程学开设党义、军事训练科目(93年党义改公民或公民训练)高等学校也将三民主义或党义作必修课程。

98年教育部公布《教科图审规程》、《审教科图共标准》规定教材容必须适合党义适合国情适合代性强调以三民主义教科心思想以管、教、养、卫真义教科贯系统三四十年代建立起严格教科审定制。

各级学校实行训育制建立训导制。

30年代初制定《各级学校党义教师及训育主任工作纲》、《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等系列件规定学校长和训育主任由国民党党员充任。

930年国民党央公布《学生团体组织原则》和《学生治会组织纲》规定学生团体以学校以组织限以不侵犯学校行政限成立学生团体必须呈请当地高级党部批准从而将学生社团置国民党管辖下。

伴随国共两党斗争抗日战争期这种反民主控制尤强烈。

这种国长期专制统治遗留成现代教育制发育面因子。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