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工艺美术看唐文化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都呈现出高度的繁荣。唐文化是从中原及西域各民族文化中博取众长,同时也通过丝绸之路与欧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因而出现多元化文化格局和百花争艳的文化局面。通过唐代服饰建筑、器皿、丝绸、壁画等我们可以了解到兼容并蓄的文化风格唐代达到了鼎盛。

一、女性服饰

盛唐时期空前兴盛的中西交往,使得西域、中亚、南亚甚至欧洲流行的各种服饰进入中原,唐文化开放的结构,都接受了它们,使得穿“窄衣小袖”成为时尚。从大量描写女性生活的唐诗以及壁画、石刻中可以看到,唐代女性的上装以“衫”、“襦”居多。卢照邻的“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写的就是“襦”和“衫”这两种服饰。《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窄袖胡服模样便是极好的见证。但是,胡服在唐代的流行不是简单的摹仿,而是对有了较大的改造,主要是采用了不同的面料以及在上面添加了很多装饰,使“窄衣小袖”成为衬托妇女身体线条的手段。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妇女还流行穿袒胸装。如《簪花仕女图》中妇女袒胸、裸臂、披纱、斜领大袖长裙的着装形象,就是最典型的开放服式。这种袒胸装的特点是开口较低,不但表现出妇女胸部的美丽,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妇女人体美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它体现了唐代妇女思想的开放,以及在唐代社会中对于女性身体美的欣赏,表现出唐人健康的审美观。再从大量唐诗和史料的记载来看,色彩鲜艳、个性张扬、装饰繁丽的裙装是唐代女性服饰的另一特点。

另外,多种多样的装饰,又成为唐代妇女服饰的点睛之作。从唐代名画《步辇图》、《捣练图》中可以领略到帔帛的风采,形式多样,精美异常。唐代女性除了喜欢披帔帛,还非常喜爱戴帽子。从史料中还可以看出,唐代妇女的头饰包括“钗”、“钿”、“翘”、“搔头”、“篦”、“步摇”等等,式样繁多,与身上艳丽的服装相配合,表现出女性妩媚的特点,成为一个完整的装饰系统。

二、工艺花纹图案

唐代疆域辽阔,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繁荣,波斯的锦、金银器唐代工艺图案影响极大,此外,波斯的细密画也影响了唐的绘画,尤其在工笔重彩的花鸟画、山水画中表现更为明显。而印度艺术则直接影响了以克孜尔千佛洞、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绘画艺术,无论从色彩、造型、图形等方面都可窥其本源。

器物风格因成纹制作方法的差异而不同,锤揲图案每为西域风,錾刻图案多具中国风,装饰题材有人物、飞禽、走兽、龙鱼、蜂蝶、花卉、树石、几何图形等纹样,主纹和辅饰交相辉映。鎏金银器中的“金花银器”金黄银白,效果极其华丽,是唐人迷恋富丽华美的真实写照。丝绸图案题材十分丰富,除传统的纹饰外,波斯风格的圆环联珠纹、狩猎纹等纹样相继出现,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壮观。最引人注目的是流行于唐前期的联珠纹,如都兰出土的簇四联珠对孔雀锦,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联珠鸾鸟纹锦。在唐代西方情调的联珠圈已为中国风格的卷草取代。公元七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宝相花纹锦。唐代丝绸装饰题材较明显的变化始于盛唐,到中唐已基本形成了花卉、禽鸟与几何纹三足鼎立的格局。魏晋时十分流行的忍冬纹在中晚唐时几乎消失,风格独特的卷草纹、宝相花纹、番莲纹等成为这一时代的特色。同时,由于唐代盛行对丰腴的审美偏好,唐代器物上的花纹图案多是造型饱满、丰腴,一般结是果实累累、花叶肥壮、茂密丛生,都在自然花型上加以典型化和集中,突出对象的丰美特征,而禽、鸟、蜂、蝶也都具有健壮之美,这些都体现唐代追求奢华富贵的时代特色。

三、器具。

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就有金银器。初唐时期的金银器中既有直接从萨珊波斯流入的“舶来品”,也有唐代工匠的仿制品,还有大量按我国传统形制所制造的。文献记载,宫中金银器单件即高达数尺、重一两百斤,武将军中床帐什物皆饰以金玉,文臣居家使用金座承托瑟瑟枕,以金盆洗脚等。帝王虽有禁限金银器和丝绸的旨令,但历来令行不止。唐前期金银器常见西方造型、中国装饰,很多金银器的形制同西方艺术有很近的亲缘,如高足杯、把杯、八曲长杯、胡瓶等,是唐人对外来文化消融、改造的绝佳例子。盛唐时代,金银器造型已趋向中国化,至中晚唐,金银器造型、纹饰的华夏特点日益明确,执壶一类形体趋向丰满或秀丽,流口不再在器身的顶端,而是增添了管状流,接在壶身的肩部,形成中国式的注子。金银器的制作技术极为精湛。从趋势上讲,金银器前期的主流是繁缛,后期的主流是疏朗。

唐代的一些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朝时期中国家具的发展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即由早期古典家具向晚期古典家具的过渡,特别是坐具的发展,椅、墩、凳的出现,中国由席地而坐、盘腿而坐的风俗转为垂足而坐。在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都可以看到图中有的人物垂足坐在四足凳或椅上、有的人物则是席地而坐。这些都是一个由盘腿而坐向垂足而坐的过渡时期的突出表现。

文化空前繁荣和经济持续发展的促动下,唐代陶瓷亦步入兴盛时期,曾相继出现过为数不少,风格独特的古窑场。从唐朝起瓷器制造与陶器制造完全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瓷器逐渐代替金、银、漆器而成为不可缺少的日用器皿,当时开始出现了制瓷名窑。在瓷器仍以单色的青、白釉为主的唐代,勇于探索的湖南长沙窑的制瓷巨匠们,运用铁、钴、铜三种金属氧化物做陶瓷装饰的色料,开创了我国釉下彩中最成功的一种。唐代瓷器的釉色以单色的白、青为主,而陶器却有十分富丽的彩釉。这种彩釉一般有黄、绿、紫、褐、蓝等色,因为一件彩陶上基本有三种以上的色彩,故世人称为三彩。

四、色彩

建筑的主要成就在皇宫建筑方面。宫殿建筑以渲染皇家的气派为主题,规模浩大,色彩高贵华丽。在唐代宫殿寺庙较普遍使用琉璃瓦,呈现出流光溢彩的建筑形象。另外,铜材作为建筑装饰在宗教建筑中常加以运用,也丰富了建筑色彩体系。但大都仍保有汉代以来的传统,“朱柱素壁”、“白壁丹楹”。只是局部点缀在斗口、柱枋、门窗、藻井木面的彩画图案丰富,用色讲究,彩画在手法上也在以前刷色、彩绘的基础上,出现了“退晕”、“叠晕”等技法使建筑彩画色彩更加丰富。唐代石窟壁画色彩富丽堂皇,形象丰满、准确,构思严谨周密。壁画风格的浓重艳丽与最出色的重彩法有密切联系。层晕叠染、变化多样、富丽浓郁,装饰意趣强。现存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以唐代最为丰富,规模也最为宏伟,无论是人物造型,设色敷彩还是绘制技巧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而这一时期服装及女子的妆容也多以艳丽浓重为主,渲染富丽堂皇之美,于整个社会的色彩体系构成和谐于完整统一。

总的来说,在开放的文化环境和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唐代工艺美术的特点是富丽华美、圆润丰满,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整体审美趋向和装饰观念;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思想开放的唐朝社会,一个既延承传统又崇尚舶来、兼容并蓄、结构多元、百花争艳的大唐文化

参考文献:

[1].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尚刚:《唐代工艺美术史》,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3][日]关卫:《西方美术东渐史》,熊得山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王文琳、张晨风:石家庄学院美术系。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