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颊脂垫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带蒂颊脂垫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照组给予贋复体修复研究组提供带蒂颊脂垫修复

结果:两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患者均顺利完成缺损修复研究组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至张口间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P0.05)。

结论:利用带蒂颊脂垫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患者实施缺损修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带蒂颊脂垫 缺损修复 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Discussion on the buccal fat pad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umor resection defects i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rostheses,Study Group provides the buccal fat pad repair. Results:Two set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umor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defects,The study group required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interval to mouth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tudy group (11.1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40.00%) (P 0.05). Conclusion:The use of buccal fat pad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umor re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defects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umor; buccal fat pad; defect; application effect  外科手术是临床首选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方法,但术后患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情况,需接受相应修复治疗[1]。

本文特于2015年1—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例),探讨带蒂颊脂垫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23—67岁、平均(48.922.11)岁,原发疾病类型:腺样囊性癌19例、腺癌15例、鳞癌56例。

经抽签将9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分为(随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每组n=45例,研究组对照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接受外科切除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需接受相应缺损修复处理,其中对照组给予贋复体修复研究组提供带蒂颊脂垫修复

记录两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经外科切除术后缺损修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张口间隔时间)、预后情况(感染、吞咽困难、面部畸形、发音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缺损修复方法  ①带蒂颊脂垫修复:全麻后切除瘘口周围增生瘢痕组织并对反复感染的牙槽骨给予修整去除,角形瓣形成于颊侧,潜行分离至颊脂垫体部(由粘膜下始)并给予钝性分离,直至其牵引至瘘口处止,对瘘口及周围创面给予有效覆盖(无张力),腭侧粘膜需与颊脂垫远端有效缝合,颊脂垫近中部分则需与颊侧龈缘缝合,对于需扩大肿瘤切除范围者若病变切除后创面与颊脂垫相邻则需对颊脂垫给予钝性分离(根据局部缺损范围确定),应注意钝性分离时需对表面筋膜给予有效保护,待颊脂垫对创面完全覆盖后给予间断缝合,上述操作完成后彻底止血并缝合(间断或贯穿)创面与颊脂垫(目的为消除创面与颊脂垫间死腔、防止颊脂垫脱落),缝合创缘与颊脂垫边缘,术后无需覆盖颊脂垫口腔侧;②贋复体修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计贋复体并准确制膜,待模型灌注完成后记录颌位关系并实施人工排牙,经蜡型试戴并调整无误后完成加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软件的 Excel 表中,经SPSS.19(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9.0)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本文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张口间隔时间属于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当数据对比P0.05则提示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两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患者均顺利完成缺损修复研究组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至张口间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 预后效果  两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患者经不同方法实施缺损修复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贋复体修复是以往临床首选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缺损修复治疗方法,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效果[2]。

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经常规贋复体修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0.00%,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

颊脂垫由翼突、颊突、颞突、翼腭突等组成(一体四突),在口腔颌面部进行咀嚼行为时起到光滑、平稳的垫子作用。

研究表明[3],颊脂垫因具有丰富血供从而可提供较强的抗感染能力,有完整筋膜包绕且与周围组织仅存在疏松连接,利于手术实施钝性分离。

有资料显示[4],利用带蒂颊脂垫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患者实施缺损修复具有成活率高、美观及预后效果好等优点,但由于术中需首先实施钝性分离且为自体取材,因此出血量、操作时间及张口时间均较长。

本文中研究组带蒂颊脂垫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患者实施缺损修复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张口间隔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11%,提示此法预后效果良好,与国内外相关资料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利用带蒂颊脂垫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患者实施缺损修复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娜. 带蒂颊脂垫修复口腔创面的手术配合[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1, 02(1): 118.  [2] 王晓军,郭俊梅,郭琦,等. 带蒂颊脂垫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18): 1498—1499.  [3] 苏江凌,蔡世雄,黄少明. 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在修复口腔缺损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11): 1621—1622.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