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离开家庭投入革命的怀抱】 投入怀抱

当年,一些年轻团员的思想上也产生过某些波动,主要对南下还存在顾虑:一怕过长江,坐着木盆,风急浪大;二怕天气太热,听说南方的夏天,把面团贴在墙上,5分钟就能烤熟;三怕江南遍地多长虫(蛇)。

后来,这些都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话。

1949年7月1 8日晚,北平市各界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了欢送南下工作团南下大会。

在北平的团员6000多人全部参加,天津二分团还派来了代表。

出席欢送会的北平市党、政、军、机关及各民主党派等社会各界共15000余人,盛况空前。

团员们雄壮地走进会场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并欢呼:“向南下工作团学习!”“向南下工作团致做!”   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勉励大家准备吃苦,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紧密联系实际,学习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

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讲话中勉励大家要勤勤恳恳、恭恭敬敬地向劳动人民学习,在工作中不能人意,要不骄不躁、虚心谨慎,把人民解放事业当作庄严的事业,真正对人民负责,有始有终地完成南下任务,坚定不移地将革命进行到底。

华北大学和河北女职的学生代表向南工团献旗,并表演了舞蹈、秧歌等节目以助兴。

团员们热血沸腾,群情激昂,摩拳擦掌,期待出发

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特致函勉励:“你们即将南下,参加人民解放军,向江南待解放地区大进军。

你们中间大部分是青年,你们正代表着中国新生的一代,以无限的勇气和决心,走向军队中去,走向江南人民中去,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好群众上作,我们特向你们致以热烈的敬礼。

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好群众工作,完成各项战斗任务,为人民斛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和建没一个崭新的人民民主共和国而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南征出发前,团员们纷纷出营回到母校,走遍菁菁校园。

有人回忆说:“先找一些还在校的师友珍重话别,然后骑上车在校园里跑了一大圈。

左手握着车把,右手挥向母校的一花一木一楼一院,一路热泪盈眶,低声呼喊:‘再见吧,母校!’就要南征,就要离开这里,真是太激动了。

”   不久,各分团各分队领导告诉大家,就要南下了,但是哪一天出发还没有宣布。

不少团员心想总得告诉家里一声,可是又担心家里来人送行哭哭啼啼,弄得难合难分,不像个革命军人。

于是,有人便提出了个办法,即先把信写好,贴好邮票,等出发时再发出。

这样既告诉了家人,又保守了军事机密,等家人收到信时,自己已经踏上了南进的征途。

团员们大多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

实践证明,广大团员是经得起考验的。

个别家长跑到大队哭哭啼啼,但部被南工团干部和子女耐心说服,最后兴高采烈地送子女离京,场面甚为感人。

第一分团第三、四大队于7月29日启程南下

翌日,第一、二大队也离开北平。

8月5日,各大队乘火车经天津、沧州、济南、徐州、开封和郑州,到达豫鄂交界大别山中的鸡公山

在这里继续学习和劳动锻炼,准备接受分配

鸡公I上J主峰海拔814米。

山不算高,但山势雄奇,泉清林翠,风景秀丽,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古往今来,鸡公山以其秀丽的景色和特定的地理环境招来许多历史名人,明太祖朱元璋、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以及红花女那富有传奇的故事,这些部给鸡公山增添了许多动人的色彩。

抗战时间,这里曾是新四军的游击区,中国人民革命武装力量曾经在这里生根开花。

上山伊始,安排1周时间劳动“安家”。

大家整修驻地,挖厕所,修补道路,打扫卫生,每天还轮流下山背运粮食、瓜菜和柴草。

9月6日,第一分团鸡公山公共体育场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

7日,宣布分配名单,去向有:中央机关、四野机关、各野战军、各特种兵、中南军政大学及湖南、广西分校,还有武汉、广东、江西、广西等省市的地方工作队。

8日起,团员们按分配方案陆续离开鸡公山

第二分团第一、二、三大队是7月27口从天津出发的。

出发前,即7月1 9日晚上,天津市青委和学联在耀华中学操场举行欢送大会。

各界赠送了一个巨大的红星花环和16面锦旗。

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万人空巷。

长长的火龙在夜色中熊熊燃烧,显示着这支年青的队伍即将踏上壮丽的征程。

市民齐聚街道两旁欢呼口号,情绪热烈,许多团员感动得泪水涟涟。

此时,同属第二分团的第四、五大队已从正定来到德州待命,会合从天津出发的3个大队后,一起南下武汉。

所乘闷罐车里异常闷热,每节车厢一个分队,铺稻草打地铺胝足而眠。

为了防止流窜的蒋军及匪徒的袭击和不明身份者的偷乘,在团员中派出了哨兵,驻守在车厢门口及火车头上。

一路上,团员们情绪高涨,在车厢里除组织学习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出版行军快报。

到车站休息时,又到站台敲锣打鼓扭秧歌,向群众进行宣传活动。

闷罐车一路上走走停停,有时还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沿途有许多桥梁被毁,不得不从便桥通过。

8月1日,抵达汉口大智门车站。

下车后,除第五大队住在汉口博学中学外,其余全部过江,住进珞珈山武汉大学。

8月5日,华中局、四野兼华中军区政治部在汉口中山公园联合举行欢迎大会,由陶铸主持,四野司令员林彪作报告,发出“到农村去,到部队去”的号召。

8月7日与9日,陶铸、谭政作报告,动员大家响应党的号召,服从革命需要,勇敢投入革命洪流之中。

15日,第二分团毕业典礼举行

随后,团员开始分配工作并重新进行编队。

分配到各野战军的分别组队出发,被分配到湖北地方工作的就地走上工作岗位,被选调到通讯学校、航空学校的开始集中,乘“江安”轮到江西,还有近200名团员留团整训,准备随团部去广东组建广东军政大学。

第三分团是8月1日踏上南下征途的,沿津浦路转陇海路,到达河南开封休整待命,边学习总结边作个人鉴定,做好分配前的准备工作。

9月15日,第三分团在河南大学礼堂举行毕业典礼。

会后,有去四野机关的,有进中南军政大学的,有到通讯学校和航空学校的,有去四野十三兵团的,还有一大批由华中局分配到地方工作。

许多老团员在晚年记得:“自北平出发的那天,大家起得很早,打扫驻地,收拾背包。

早饭后,各大队队长作简短动员后,就向前门火车站前进。

大家背着背包、挎包、粮袋、水壶,负重足有30斤以上,而且又是第一次行军,但没有一人掉队。

”   经过天安门时,团员们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告别了,北平告别了,党中央!告别了,亲人!真还有些依依不舍,但转瞬间就被嘹亮的歌声所感染,心又被收回。

从此,他们离开了舒适而温馨的家,投向火热的革命生涯。

“走!跟着毛泽东走!走!跟着毛泽东走!我们要的是民族的独立……”“将革命进行到底!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要全部解放人民要彻底胜利,彻底胜利……”“前进,前进,南下同志们,快献出我们的力量去解放城市和乡村……”汽笛一响,列车徐徐开出。

一路行军,一路歌声。

这些雄壮和洋溢着革命豪情的歌曲,激励着南工团团员们投笔从戎,走到解放全中国的最前线,也坚定了他们“忠诚团结,革命到底”的信念。

南下途中,可以说“处处是课堂”,团员们亲眼目睹到解放了的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见到了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对群众的掠夺和对铁路、桥梁破坏的惨景。

途中不断传来解放军在江南作战的捷报,激发了团员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团员回忆说:“我们在汉口解放的第二天就坐卡车进了城。

那天,大雨滂沱,我们都被淋湿了。

当时,部队的粮草还没有运到,为了不惊动武汉市民,进城的当晚我们都没有吃饭,空着肚子和衣而卧。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