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与爱欲|刻刀

“我注定要认识你,我那黯淡的存在才能在喜悦的火中燃烧,因为你,我的生命得到神性的那部分。

”   “她是我所有灵感的唯一源泉,她所拥有的,正是我所失去的”。

几年前,巴黎水上警察成功地从塞纳河里打捞起一尊价值连城的雕像,这尊雕像便是当年罗丹卡蜜尔克劳黛合作的作品《冥思》。

卡蜜尔的弟弟、作家保罗・克洛黛曾这样深情地描述姐姐的容颜:“一副绝代佳人的前额,一双清秀美丽的深蓝色眼睛……身披美丽和天才交织成的灿烂光芒,带着那种经常出现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残酷的巨大力量。

”      小标:“我希望我从来也不曾认识你”――卡蜜尔   1883年,卡蜜尔克劳黛在她不到 19岁的年纪,遇到了43岁的奥古斯都・罗丹

罗丹当时正在创作《地狱之门》,卡蜜尔则刚刚成为他的学生。

罗丹从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起,就已经意识到这是一双被灵魂和智慧操纵的手。

当然,这个手的主人,这个从里到外都美得如此不可复制的女子,这个唯一能和他分享雕塑的痛苦和快乐的女人,更是宛如他的梦境。

卡蜜尔罗丹相识后不久,卡蜜尔罗丹要了一块大理石,她想为弟弟保罗刻一尊半身像。

罗丹给她了。

为了表示谢意,卡蜜尔雕刻了一只青筋微露的脚送给了罗丹

而就是这个作品使罗丹当即决定,请卡蜜尔来做他的助手,参加美术馆纪念门厅的大型雕塑工作。

一天,卡蜜尔正在脚手架上工作,无意中看见罗丹用一种暧昧的动作在摆弄着他眼前的体态丰腴的裸体女模特儿,卡蜜尔惊呆了,含着眼泪决定再也不要去罗丹那里。

第二天一早,罗丹发现卡蜜尔没有来。

他的助理摇摇头,建议另外雇一个

“不!”罗丹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决定亲自去找卡蜜尔

桌上放着的那只雕刻的脚告诉他,她是个无可替代的助手,一个惊人的雕塑天才

罗丹的登门拜访使卡蜜尔心中的怨恨和委屈烟消云散。

她和罗丹热恋了,并住进了巴黎近郊罗丹新买下的佩安园。

在这个更像工场的临时家里,她没日没夜地雕塑着,疏远了家人和朋友,几乎与外界隔绝。

灵感、热情、技巧和肉体,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罗丹

发现自己怀孕后,卡蜜尔孤独彷徨地呆在佩安园,整日的劳作使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和一双像样的鞋子。

罗丹除了周旋于美术界的朋友之中外,还要常常呆在未婚妻洛茜那里。

洛茜找上门来大吵打闹一次后,卡蜜尔流产了,随即不知去向。

后来在她的工作室里,罗丹激动地发现了一尊雕得近乎完美的自己的塑像。

卡蜜尔重新出现时,她要求罗丹在她和洛茜之间作出选择。

罗丹却说他不能像打发仆人一样赶走洛茜――一个和自己一起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一起经历穷困、包容一切错误和背叛的女人。

卡蜜尔突然意识到,在这场爱情中,他已快被掏空,等待她的只有乏味的生活与枯萎的灵魂,她永远不会有别的女人所有的一切,而只有石头和雕塑

卡蜜尔选择了在积水很深的地下室。

那片不见天日的地方比地窖还要阴冷,她赤裸着身子、弓着背,手中的泥巴疯狂地左右涂抹。

如同一个人临风站在生命的边缘,任凭疯狂的念头象野马一样脱缰田野,溅踏起的泥浆则是她的青春与才华。

她痛苦地嘶叫着要成为比罗丹更伟大的雕塑家;她的目光由纯贞变为恶毒,天使般的面庞变为千疮百孔;她在阿尔及利亚满是灰尘的阳光下踯躅,在大雨中象幽灵一样看着情人与妻子并肩离开;她的生命,从对泥土的痴迷开始,到快要被泥土和石头淹没。

小标:“可是我们已经相识了,于是你成了我最强的敌人。

”――罗丹   1888年,在音乐家德彪西等人的帮助下,卡蜜尔作品在巴黎的美术展览会上展出了。

石膏塑像《沙恭达罗》获得鼓励奖。

这是她纯个人风格的作品罗丹连手指尖都不曾碰触过,然而还是有人评论她不过是巧妙地模仿了罗丹作品,仍有人不怀好意地说罗丹暗地里教会了她一切(包括性爱)。

卡蜜尔克劳黛的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刺伤。

罗丹耳闻这些人的窃窃私语后,立刻站出来,当众澄清事实:“先生们,你们弄错了。

卡蜜尔克劳黛小姐曾经是我的学生,但是,她很快成了我的合作者,我的理论最出色的实践者。

……我对你们说这样一句话:我可能向她指出了可以找到黄金的地方,但是,她所找到的黄金就蕴藏在她自身之中。

”   卡蜜尔想拖着跛足重新飞翔,但是人们对她因为痛苦而表现出扭曲变形的作品仍然毁誉参半――赞誉仍旧全都属于罗丹,是他指点她找到了金子。

生活整个成了一个十字架,她被钉在上面,永远也无法走出罗丹的阴影。

卡蜜尔比以前更加孤独地躲进自己的世界,孤寂,恐惧,使她即将成为雕塑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卡蜜儿偷偷躲在罗丹回家的路边,只为看他一眼么?只为这一眼穿透冷雨带回一丝温暖?这是何等留恋与不舍。

纵然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她,他也是所有人当中理解得最多的一个

困窘、误解、愤恨,重重包围中的卡蜜尔仍然需要感情的慰藉,只是,强硬的她,永远不会再开口。

巴尔扎克全身像的成功,使罗丹再次登门,因为卡蜜尔曾经给了他灵感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他被拒之门外,门里的卡蜜尔变得异常脆弱而易受伤害。

久别后的会面也变成了一次使彼此都受到伤害的谩骂。

心理失去平衡的卡蜜尔陷入了疯狂,她怀疑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是由于罗丹在搞鬼。

当房东提出要收回房子时,卡蜜尔悲愤地冲到罗丹家前,用石块砸他的门窗,吼叫道:“罗丹,从你的狗窝里给我滚出来,我究竟在爱你什么!”凄厉的哭声在黑夜中回荡。

卡蜜尔言语间的歇斯底里,灵魂咆哮着颤动。

罗丹卡蜜尔的差别也许只在于一个不回避成功,一个不回避痛苦。

他们超出凡人的地方,也许恰恰在于这不回避的勇气。

1898年,卡蜜尔搬进了蒂雷娜大街66号那个幽闭的院落。

雕塑、醉酒、独居、发泄都无法让她摆脱爱和恨的心魔。

1900年之后,罗丹的艺术生涯迎来了另一个高峰,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和认识“罗丹的学生”这个称呼背后的卡蜜尔,那双曾经如此美丽的天才之手终于渐渐停止了雕刻。

小标:“余下的仅仅是缄默而已。

”――卡蜜尔的遗言   1905年,卡蜜尔患上了妄想症,而且愈演愈烈。

1913年的秋天,在父亲的葬礼后不久,埃维拉尔城精神病院的救护车开到蒂雷纳大街66号,几位医务人员用力打开门,看见卡蜜尔脱光衣服,赤裸裸披头散发坐在那里,满屋全是打碎的雕像

他们只得动手给她穿上控制行动的紧身衣,把她拉到医院关起来。

这一关就是30年。

在被送上医院囚车的那一刻,卡蜜尔扒着车窗,紧握铁栏杆,眼里充满凄凉和恐惧。

一个如此美丽、如此执著的女子,为一次致命的爱情和自己那被淹没的天分而疯狂了。

卡蜜尔曾是罗丹灵感源泉,但作为女性,却总摆脱不了爱情的阴影,更走不出世俗的偏见,为了证实自己,她用了凄绝的后半生,执着于同罗丹对抗。

情爱和名分或许并不是她的所求,她所憎恶的该是罗丹巨大的阴影――他的名气、对她的控制、对她骄傲的伤害,所有这些,加上爱情里面那该死的犹豫,她最终走向了偏激。

卡蜜尔作品是个人化的,与她的感情、思想和所感知的每一丝都相牵连。

她不愿意接受所谓的“官方”认可,她要在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作品,与罗丹宣战,与世俗对抗。

这或许是一种更为超越的希冀,没有约定俗成的步骤,没有媚俗的赞助。

可是她这样的举动得到的只是更难被原谅,更难争取到理解。

卡蜜尔天才在禁闭30年后早已消失,她的爱和恨随着淡出和遗忘变得隐秘。

不被世人所认可的她最终郁郁而终。

一个天才人物的死亡,很可能是民众的无情和漠然所带来的,镌刻着历史的悲哀。

1943年10月19日,卡蜜尔在蒙特维尔格疯人院离世。

她的尸体埋在蒙特法韦公墓为疯人院保留的墓地里,十字架上刻着的号码为1943―No.392。

可是,卡蜜尔葬身的这块墓地,后来由于政府的征用也不复存在。

那些寄托着卡蜜尔灵魂的石头还在,而卡蜜尔已经无迹可寻。

在去世37年后,世俗终于认可了卡蜜尔的名誉和才华,但是终究还是没有站在她独立个体的立场,只把她称做“罗丹的情人”罢了。

那被埋没的几十年,是她的损失,却又何尝不是历史和世界的呢?或许只有到了逝者已逝的时候,人们才不再喧哗,不再流言四起,开始回味和叹息。

只是时间永远定格在了卡蜜尔绝望的眼神里。

罗丹的友人曾经给卡蜜尔写了一封信,信里提到了她的作品《乞求者》,他说:“有一天罗丹来拜访我,我看到他突然在这座雕像前停下,久久地凝视,轻轻地抚摸着它,哭了。

是的,他哭了,象个孩子一样。

今天,在他去世13年后,卡蜜尔,我可以说:他真正爱过的人,只有你……”   静静等待历史返还公道的神情刻画成一座超越一切的雕塑

也许,这是上帝给一位天才雕刻家的特殊待遇和恩惠,上帝也痛心地学会了雕刻而已。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