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的英雄礼赞 礼赞英雄

喜马拉雅莽莽苍苍,群山起伏绵连,一座座高矗的山峰如无字丰碑,见证和记录了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在雪域高原上奉献、奋斗的中华各族儿女的英雄业绩。

高山的巍峨映衬着英雄英雄的高洁烘托着高山。

高山仰止,那是人们借大山对英雄礼赞

为了让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克服千难万险进军西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孕育了闪光的“老西藏精神”。

进藏的路途,既险又苦,“我们从昌都到拉萨,走了一年,饿肚子就饿了大半年,当时战士们主要靠野菜充饥,一人一年要挖400公斤的野菜。

”进藏部队老战士、84岁的吴晨老将军回忆说。

为了改变西藏落后面貌,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抱着为国争光、为西藏人民谋幸福的情怀,登上一个个“珠穆朗玛峰”。

1959年,克松村99户农奴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牛羊和住房,揭开了西藏民主改革的序幕,历史性地成为第一批以自身行动埋葬黑暗封建农奴制的英雄

历史不会忘记,在国家最困难的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登山健儿实现了人类从北坡首登珠峰的历史性壮举,给在困境中抗争的中国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激励。

1960年5月25日,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为代表的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这是中国人首次站上地球之巅,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开创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乃至中国体育的新纪元。

登山壮举激励了整个雪域高原,一大批英雄登上了各行各业的“珠穆朗玛峰”。

为了解决高原能源匮乏的严重局面而组建的西藏自治区地质大队,20世纪70年代被国务院命名为“高原英雄钻井队”。

由于当时缺乏大型机械设备,作为钻井队的一员,中国首个藏族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地勘局局长多吉说:“当时全体队员冒着严寒跳进搅拌池,几乎是在用身体搅拌水泥!”   由多吉主持的羊八井地热资源勘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羊八井高温深井成为中国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热井,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

2010年,多吉荣获周光召基金会“地质科学奖”。

在上世纪中叶,西藏气象科学还是一片空白。

1956年,年轻的陈金水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后来到西藏山南泽当气象站工作,一干就是9年。

1965年,上级调陈金水到唐古拉山南部的安多县筹建气象站。

海拔4800米的安多,一个“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的地方,年均气温零下30摄氏度以下,每年6级以上大风天达200多天,无霜期仅一个月,空气含氧量不及内地一半。

没有宿舍,陈金水在帐篷里一住就是7年。

玉山,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王科学”。

1960年,王玉山离开河南家乡,来到西藏江孜县,一头扎进了高寒地区的冬小麦引种和高产试验工作。

1977年,王玉山和助手们又创造了亩产836.5公斤的新纪录。

1992年6月,积劳成疾的王玉山因病逝世。

但他为高原留下了永恒的财富,至今仍在造福着西藏人民。

西藏英雄无悔。

西藏人民称为好“门巴”(医生)的蒋英在临终时对女儿说:“我死后,将我的骨灰一半留在老家,一半送回西藏

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留在那里。

”   在西藏英雄无数。

西藏45处烈士陵园中有5700多名烈士,另外还有许多无名烈士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