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利湿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七味利湿散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功效,并且挖掘七味利湿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18例,采用口服七味利湿治疗;而对照组18例采用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治疗6 天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1.1%,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七味利湿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有肯定的疗效论文网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七味利湿散;中医儿科 在我国小儿肠胃疾病中,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所占的比率为16.1%,位居小儿腹泻病的第3位,同时,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时,还伴有其他的症状,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头痛、目眩等症状,因为婴幼儿的体质,容易影响婴儿的肠胃吸收功能,如果转到慢性腹泻则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的生产发育,情况更严重者会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等危重病情,甚至会导致死亡。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5年到2009年我院收治的36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8例,男9例,女6例,年龄在9个月到5岁,平均年龄3岁,对照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从7 个月到6岁,平均年龄4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以及本行业专家的意见,制定了相应标准,(大便次数不断增多,每日2次,甚至可达到3次以上,大便色泽呈黄色或者淡黄色,水样呈蛋花样,因此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患儿在病初即发生呕吐,常先于腹泻大便病原体检查轮状病毒检测呈阳性。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18例,口服七味利湿散,七味利湿散的药物组成为泽泻6 克,茯苓6 克,猪苓6 克,滑石粉6克,白术4克,桂枝4 克,朱砂15 克,上述药物研成细粉过筛混匀装袋,每日4 次用温开水兑生姜汁适量饭前送服。 1.4疗效标准  治愈后大便成形较硬,全身症状消失,好转后大便次数减少,同时,大便水份减少,全身症状改善,未愈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症状加重。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61.1%,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组别 毕业论文。

效率 代写论文。

对照组 论文网

89%。

论文网

治疗组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61.1% 论文网   3讨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在中医学中属于泄泻的范畴,中医普遍认为,小儿肌肤嫩薄,阳气未充,易感受外邪,邪袭太阳之表,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府,经府同病,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并走大肠,而成泄泻,水蓄下焦,水精不布,故渴欲饮水,水湿内盛,碍胃滞脾,中焦气机不畅,气逆于上,可见恶心呕吐,纳呆食少,阳气不足,故见畏寒肢冷,腹痛,表证未解者可有发热,咳嗽等外感症状。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泄泻,腰酸怕冷,是命门火衰,脾肾同病。  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现代医学通常都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应用蒙脱石散可以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和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可缓解各种临床症状,但临床应用起效较慢。  精选七位中药制成七味利湿散,方中泽泻能健脾利湿,分利小便,用为君药,茯苓、猪苓有健脾补中、淡渗利湿之效,可增强处方利水化湿的功能,滑石味甘淡,能通利小便,给湿邪以出路,白术健脾化湿,以上四位共为臣药,桂枝能温阳散寒,并可在内助膀胱之气化,在外解太阳之表方中加朱砂用以清心安神,以上两位药共为佐药。 论文网   因此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中,应用七味利湿散来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且对婴幼儿的身体没有太大的负作用。参考文献[1] 张静宇. 张占玲. 张静波. 七味利湿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02例[J]. 环球中医药. 2011,04(1):112—113. [2] 牛大维. 孙彦敏. 七味利湿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J]. 河北中医. 2009,31(7):99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