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矢状骨面型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对比的效果研讨

髁突位置异常可改变关节内压力的平衡,从而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cler,TMD)[1],是诱发TMD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年来,许多学者对健康人群或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人群牙尖交错位时髁突在颞下颌关节窝中的位置进行广泛的研究,但始终无一致的意见。

在临床中,了解特定的颅颌面形态是否具有特定的髁突位置,对于颞下颌关节检查有较大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受试者的髁突位置进行三维测量分析,来比较两种颅面形态受试者的髁突位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就诊于航空总医院口腔科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试验分为2组,具体如下。

1)A组:骨性Ⅰ类(05)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5岁,共计100侧关节

纳入标准:1)颌面左右基本对称;2)垂直骨面型为均角型,即SN—MP角为(34.35),或FH—MP角为(27.24.7);3)无任何颞下颌关节病史和症状,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无关节弹响和杂音;4)无其他颅颌面先天发育异常;5)无多生牙,缺失牙;6)无正畸及其他治疗史;7)无偏侧咀嚼习惯;8)无颌面部外伤史。

1.2 实验方法   1.2.1 CBCT扫描方法 在牙尖交错位状态下对患者进行CBCT扫描检查。

使用头颅固定装置和光标定位系统使受试者面部正中矢状面与地平面垂直,眶耳平面与地平面平行,上下颌牙齿咬紧并保持在牙尖交错位,扫描过程中保持静止不动。

使用同一CBCT进行扫描,并且扫描条件相同,所有检查由同一放射科医师完成。

1.2.2 关节间隙测量方法 使用CBCT扫描仪形成图像,所有定点及测量工作由实验者一人完成。

CBCT髁突位置测量的标志点及分析项目如下。

1)矢状向:关节间隙(AS)、关节间隙(PS)、前后间隙比(A/P)、关节间隙(SS);2)冠状向:关节间隙(CMS)、关节间隙(CLS)、中央间隙(CCS)、外内间隙比(L/M)。

选用Ikeda的测量方法[2—3],矢状测量平面选择髁突矢状向中央截面,冠状向测量平面选择髁突最大内外径截面。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两种测量方法的各测量数据均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对每组研究对象左右两侧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左右两侧髁突位置是否存在差异;两组间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组和B组之间髁突位置是否存在差异

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和B组双侧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的各项测量数据及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A组和B组双侧髁突位置测量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髁突位置的各项测量数据及比较结果如下。

1)矢状向:A组和B组AS分别为(2.550.53)、(2.130.32) mm,二者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PS分别为(2.030.36)、(2.520.40)mm,二者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A/P分别为1.290.33、0.850.12,二者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SS分别为(3.160.45)、(3.110.48) mm,二者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冠状向:A组和B组CMS分别为(2.640.55)、(2.980.58)mm,二者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组CLS(2.470.56) mm、CCS(3.180.42) mm、L/M(0.970.21)与B组CLS(2.570.53) mm、CCS(3.200.49) mm、L/M(0.930.41)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BCT不同于常规的连续断层式扫描成像,是利用锥形线平片摄影方式,针对牙颌面部的计算机化摄影仪器,也可以称作锥形射线计算机化断层摄影技术[4]。

CBCT以其操作简便,放射剂量相对螺旋CT小[5],扫描时间短,价格相对便宜,高空间分辨率和灵活的后处理软件[6]等优势为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研究和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一种可靠便捷的方法。

利用CBCT研究正常人群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形态已有报道[7],对于安氏Ⅱ类错患者颞下颌关节CBCT测量值也有报道[8—9],但都是从矢状进行测量分析。

以往对颞下颌关节的研究多局限于二维平面分析,且局限于矢状向的分析,但在人体中髁突是处于一个三维空间中的,故很难准确、可重复地确定髁突形态位置

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测量方法目前多采用线距与面积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10—12],而确定标志点及合理地应用参考线是获得准确、有效测量结果的基础。

在各种关节X线片上,多数学者认为鳞鼓裂和关节结节最低点比较恒定,适于做基本的参考点,并以此两点的连线为参考线,再进一步的定点和测量

Heffez等[13]则以髁突表面最高点为基础进行关节间隙测量

而Ikeda等[2—3]使用图像的水平线作为参考线进行关节间隙关节形态的测量

在对髁突与关节位置关系进行线性测量时,有学者[14]以髁突上面到关节窝顶的最短距离为关节间隙,髁突后缘与关节窝后壁间最短距离为关节间隙;或在确定了髁突表面最高点后,再分别于此点前后3 mm处定点,由此三点向关节窝最近处连线测量关节前、中和后间隙

也有学者[15]先确定鳞鼓裂到关节结节最低点的基线后,经关节窝最高点作线垂直于基线,以此两点为原点,再分别于垂线前后距基线60处划线,测垂线与前后两斜线在关节腔内距离为关节前、上颌后间隙

也有些学者[16]认为面积测量法优于线性测量法,他们以鳞鼓裂与关节结节最低点连线形成参考线,通过使前、后关节区[毕业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论文的服务 欢迎光临]域面积相等确定参考线上的中点,由基线中点分别向前、后形成两个与基线成30的扇形区,每个扇形区宽24,然后测量关节腔内扇形区的面积。

但是,Pul—linger等[1]认为相对于其他测量方法,采用面积测量下颌关节间隙更容易得出髁突处于正中位置的结论。

提示采用线性测量关节间隙和后间隙的方法较好。

而且目前使用CBCT进行测量研究时仍然没有准确的三维测量方法,本实验使用CBCT从矢状向和冠状向进行髁突位置三维方向的测量研究,但测量方法仍然属于二维的线性测量

此外,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