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题材的深层掘进】

王雨的短篇小说船神》,把人们带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作品在氛围和气韵上与作者的长篇小说《水龙》一脉相承,一如继往地绘制着川江昔日的生命图景和社会众生相,艺术地再现了民族实业家卢作孚的光辉形象,通篇浸透着中华民族决心抗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忱,感人至深。

我们认为,它是重庆近年来短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篇力作,具有比较厚重的艺术分量,因而,在《小说界》今年第1期短篇小说头条发表后,又被《新华文摘》今年第6期文艺作品栏目头条选登,上了封面。

船神》以小见大,从卢作孚一生的经历中,只截取了在史称“中国的敦克尔刻”的宜昌大撤退中,其临危不惧,调度有方,紧紧依靠民众的支持,成功地抢运出中国战区赖以坚持长期抗战的战略物资这个片段,却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主人公的伟大人格。

作品对特定时空下生存境况的敏感与把握,反映出作者对贴近和介入抗战题材的责任和勇气,使他有力量接受历史题材创新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而受到文坛的普遍关注。

小说共分七章,在时间与空间交错,生与死、爱与恨交织的统摄下,区分出内涵各异的情节,且对各个情节都有传神的艺术表现。

卢作孚在民族危亡之秋飞赴宜昌起,每个场景都联系着主人公的一段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例如他如何购买第一条船,如何娶得贤内助,如何收缴日本奸商的毒品,如何挤走了貌似强大的洋船公司,取而代之,大长国人的志气等等。

这些时而穿插出现的片断回忆和内心冲突,为塑造主人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感性基础。

“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是卢作孚亲自拟定的民生公司准则,说明民族实业家是爱国的,他的那份勤恳、那份诚实、那份努力、那份自信,是以百折不挠为表,以民众的信赖和支持为里,所以才能成功。

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如周厂长、孙正明赵素贞李坤山乃至伤兵们,也无不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与主人公相辅相成,构成“民族脊梁”的群像。

周厂长大度让利、孙正明以身殉职、赵素贞舍身救护难童、李坤山枪击敌机,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双向的流动,作品的章节、场景、人物都绝无游离之感,而像一串紧密联系的花环那样熠熠生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船神》代表着近期短篇小说历史题材深层掘进指向:追随先行者们的足迹,揭示他们价值观念的萌发和生长,证实天地良心始终存在,人格的魅力可以营造轰轰烈烈的崛起。

这个指向一端联结着历史,一端则指向未来。

卢作孚向我们走来,在我们的眼前复苏了一个并不遥远的时代,曾几何时,救国救民的确装点过一代人的理想。

如果说,康有为、梁启超的精神体现在争取富国强兵;孙中山的精神体现在争取平等博爱;那么,卢作孚的精神便体现在不屈的雄心,报国的热忱和奋发向上的拼搏。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历了并仍在经历着影响深远的沧桑巨变,我们自身,父兄和后辈都有幸躬逢中华民族新的振兴。

所以,我们有太多刻骨铭心的见闻可以记录,有太多千虑一得的深刻感悟需要抒发。

从这个角度讲,情节曲折,险象环生的《船神》,不仅以其故事性和传奇性紧紧牵动读者的心,而且传达了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对于先行者高尚情操的终极怀念。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