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植骨术联合钴铬烤瓷冠保留松动基牙80例分析

【摘 要】 目的:评价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钴铬合金烤瓷联冠保留末端松动牙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拟行固定义齿修复患者80例,应用牙周植骨术促进末端基牙牙周组织再生与钴铬合金烤瓷联冠夹板修复联合治疗,保留肯氏III类末端松动基牙,祛除咬合伤,修复牙列缺损,随访观察联合治疗后当天、3个月、6个月的牙周指数,修复前后咀嚼效率。

结果:术牙和基牙的PD值在6个月时均有显著下降(P0.05);BI在联合治疗后当天、3个月、6个月变化情况表明,随观察时间延长,BI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牙周植骨术;钴铬烤瓷冠;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   磨牙未及时修复,会导致远端牙齿倾斜,形成菌斑滞留区及咬合伤。

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磨牙缺失率较高,并且给后期义齿修复增加难度,成功修复义齿的关键是牙周有足够的支持组织[1]。

本研究选取我院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拟行固定义齿修复患者80例,应用牙周植骨术促进末端基牙牙周组织再生与钴铬合金烤瓷联冠夹板修复联合治疗,保留肯氏III类末端松动基牙,祛除咬合伤,修复牙列缺损,早期临床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患者80例,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2)岁。

1.2 入选标准 ①患者均为慢性轻、中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第一磨牙缺失,缺隙均邻近健康基牙,X线片提示末端基牙牙槽骨角形吸收至根中1/3~1/2;骨缺损基牙松动Ⅰ~Ⅱ度;②口腔内大于20颗余留牙,并满足固定义齿修复条件;③所有患者治疗修复后维护菌斑控制良好。

1.3 方 法   1.3.1 所有患者先行牙周基础治疗 全口的龈上、龈下内壁刮治,必要时对患牙行根管治疗

1.3.2 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的设计和基牙预备 根据患者口腔内的具体情况决定基牙的数目,根据金属烤瓷全冠的预备原则进行基牙预备,改善基牙冠根比和咬合关系。

技工室制作钴铬金属烤瓷联冠,患者口内试戴,调合,粘牢固,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式和牙间隙刷并告知复诊时间。

1.3.3 牙周植骨 先制作临时义齿,术牙局麻下沟龈缘内斜切口,切开牙龈,尽可能保留牙龈,翻瓣,冲洗术区,保持根面平整,在骨缺损处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充满骨缺损,复位软组织瓣并缝合覆盖缺损区。

术后嘱患者常规口服抗生素3~5d,并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14d控制感染。

术后1周拆线。

1.2.4 资料收集 所有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当天、3个月、6个月所有基牙牙周指标: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齿松动度(teethmobility,TM)、咀嚼效率。

所有指标均由同一位牙周专业医师完成测量。

1.4 评价指标   1.4.1 牙齿松动度的测量 根据牙科镊夹持法测量牙齿松动的方向和松动的程度,分Ⅰ~III度[2]。

1.4.2 咀嚼效率的测量 使用吸光度法分别测量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天、3个月、6个月的咀嚼效率,并记录数值。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2 联合治疗后当天、3个月、6个月术牙和牙基BI变化情况   表3 联合治疗前,联合治疗后当天、3个月、6个月咀嚼效率测定   注:治疗前与治疗后当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牙周植骨术联合钴铬烤瓷联合治疗后术牙PD和CAL均有所下降,在0、3、6个月不同时间点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表明祛除了基牙创伤,消除了牙周炎症,牙周组织再生。

基牙在0、3、6个月时比较PD有统计学差异,呈减小趋势,表明经前期的牙周基础治疗,消除了基牙炎症。

基牙在0、3、6个月时比较CAL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修复体安装后,调动了牙周潜力,基牙牙周损伤。

BI在0、3、6个月时比较呈下降趋势,前3个月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

咀嚼效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联合治疗前,联合治疗后0、3、6个月,患者咀嚼效率逐渐增加,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参考文献   [1] 杨是,石四箴.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 刘洪臣.牙周夹板的应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6,4(1):48—53.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