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

论文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框架;可行性   论文摘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货币政策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指标都不再适合做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货膨胀率必然成为可行的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短期内在我国不可行,而在长期内具有可行性。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央行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既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桥梁,也是实现间接调控机制的基本条件。因此,中介目标选择货币政策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1.货币供应量。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影响宏观的运行态势,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中央可以完全控制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可以预测、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但在我国现阶段,基础货币投放总量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很不稳定,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指标与国民经济运行的相关性已出现了明显问题,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宜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利率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政策主要集中在对利率的调控上,1996—1999年间,我国连续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但刺激消费功效甚微,对经济刺激作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1)只有在主要依靠央行再贴现来实现基础货币扩张的国家,采用利率中介工具(再贷款利率)才可能是有效的。我国1995年之前是向机构再贷款,但在之后则主要是外汇占款。(2)由于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性以及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区别,导致利率难以被精确控制,而且利率的变动通常和我们的直觉相反。   3.汇率。汇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采取钉住目标国的固定汇率制容易导致钉住国丧失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的机会;二是目标国的经济波动容易通过利率变动而传导给钉住国,从而导致钉住国的经济波动;三是钉住国的货币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就我国而言,由于稳定(包括经济稳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因此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汇率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既然上述这些变量都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那么长期内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把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直接钉在通货膨胀率上,同时将利率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主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这应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采用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策略有诸多优势:与货币供应量目标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并不依赖于货币量与价格之间是否有稳定的联系,而是利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来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预测性和相关性十分突出,便于公众理解和增加政策透明度,有利于公众形成稳定合理的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由于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增加了中央银行的责任,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避免中央银行跌入动态不一致性陷阱。   但是鉴于发展中国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的特殊性,和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及当前国内经济,短期内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并不具有可行性。。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