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应用公允价值的利弊探析

【摘 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新会计准则,新准则在很多方面均有突破,其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则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推广这种计量属性仍是利弊共存。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应用利弊      一、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主要在四方面有重大改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债务重组方法”、“存货管理办法”、“合并报表”及“公允价值应用”。

其中,改革的重中之重非“公允价值应用”莫属,除了在基本准则中定义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外,在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4号固定资产、第5号生物资产、第6号无形资产、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8号资产减值、第9号职工薪酬、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第11号股份支付、第12号债务重组、第14号收入、第16号政府补助、第19号外币折算、第20号企业合并、第21号租赁、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24号套期保值、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31号现金流量表、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共24项中均使用了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1.更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公允价值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则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其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企业利润的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进行的,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而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

这样,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的差额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则是收入和费用计量属性不同造成的价差。

对于收入和成本、费用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科学合理。

3.更符合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通常是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

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收入公允价值计量,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虽然计量单位都用货币计量,但计量属性存在差异。

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要求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更能体现会计的相关性、客观性、真实性、一致性、稳健性等原则的要求。

4.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企业对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必须回购,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计算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

相反,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

5.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有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果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公允价值能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价。

6.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   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的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

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原则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

而在这些业务当中却隐藏着巨大风险。

采用公允价值不仅能够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够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