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大堡礁纪行:凯恩斯大堡礁旅游

碧水银波海底寻,   晶莹闪耀珊瑚群。

虫睡千年成玉翠,   鱼翔百彩耀缤纷。

娇嗔鸥鸟贴身舞,   健俏雨林漫岛巡。

绝色风光如醉享,   仙礁起落映烟云。

这首《七律・游大堡礁》,是我游览澳大利亚凯恩斯大堡礁后吟就的。

我的大堡礁之旅也是从凯恩斯开始的――      绿岛采珍      大堡礁是南太平洋长达2400公里的一片连绵不断的珊瑚礁,它纵贯澳大利亚东海岸,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被誉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

当波音客机在凯恩斯上空盘旋着准备降落时,我从机舱窗口俯瞰绵延起伏的珊瑚海波涛,就隐约看到了千姿百态的珊瑚礁。

五颜六色的珊瑚礁大部分没入水中,感觉只是略露礁顶,一丛丛珊瑚宛如翡翠熠熠生辉。

我的心一下子就被这超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住了。

据资料记载,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由2500多个单独又相互连接的礁群组成,礁石群从澳大利亚大陆架北端至南部班达伯格,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

就是在涨潮时,虽然大部分礁体被海水淹没,也会有600多个岛礁隐约可见,仿佛一串镶嵌在大洋西岸的璀璨明珠。

这一奇异景观就是登上月球也能够用肉眼直接看到。

凯恩斯是通往大堡礁的必由之路。

到达凯恩斯后,我们乘豪华游船直奔有“世界著名热带岛屿天堂”之称的大堡礁绿岛

凯恩斯距离绿岛只有50分钟的航程。

我们在甲板上远眺,海水渐渐由墨绿变为近乎透明的淡蓝,清澈见底,毫无杂质,在阳光映照下,银波荡漾,一层层滚动,又一层层聚集,珊瑚群在波光中接连闪现,显示了大堡礁的独特魅力。

游览大堡礁最便捷的方式是乘坐半潜水艇和观光船。

半潜水艇是有两层客舱的游艇,底层潜入水底,侧板用玻璃做成,所以游人可以透过侧板观看海底风光;观光船是船底用玻璃铺就的游艇,人们可以透过船底向下观赏。

一到绿岛,我们立即转乘这两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模拟性地进入海底,透过侧板和船底的钢化玻璃,清晰地看到了美妙绝伦的海底世界。

绿岛海底简直是一幅奇丽壮观的天然艺术画卷,更似满是翠玉宝石的绿色宝库。

我们所看到的珊瑚集群由一个个珊瑚虫组成,礁群底部作为基础的是白色硬珊瑚,形态有几百种之多,像岩石状的是巨砾珊瑚,有花纹的是大脑珊瑚,表面布满圆孔的是蜂窝珊瑚……硬珊瑚珊瑚虫的尸体积聚而成。

每一个集群都由多达100万多条珊瑚虫组成,它是珊瑚礁构成的骨架结构,也是防海水冲击和侵蚀的坚强壁垒。

覆盖在白色硬珊瑚之上的是软体珊瑚

绿岛海底的软珊瑚完全是碧绿的。

这些软珊瑚群稀疏有致,多彩多姿,生机勃勃,有的像开屏的孔雀,有的像圆润的灵芝,有的像多叉的鹿角,有的像晶莹的翡翠,有的似雪后的冰挂,有的似雨中的霓霞,有的似锦簇的花团,有的似淡雅的水仙……   在奇妙的水晶宫里,最有活力的是奇光异彩、姿态万千的热带鱼。

大堡礁海域生活着大约1500种热带海洋鱼类,这些鱼我都是第一次看到,只能详听导游的讲解――像体形庞大却性情温顺的是福寿鱼,尾部生出刀样刺的是刺尾鱼,长着尖利牙齿的是红鲈鱼,泳姿优雅的是蝴蝶鱼,还有许许多多黄尾巴的成群结队连导游都叫不出名目的鱼。

礁石丛中,同时还生活着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生物,有蟹类、海藻类、软体类,这些生物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同珊瑚的色彩相映衬,使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

导游还向我们推荐了两个更直接观赏海底的自费项目,一个是“浮潜”,就是穿上游泳衣裤、浮潜漂浮衣和脚蹼,戴上目镜和浮潜呼吸管。

用这套浮潜工具,可长时间地将头浸在水中,随意漂浮并在离珊瑚群60厘米到数米的距离仔细观赏珊瑚珊瑚丛中游动和居住着的鱼类。

另一个项目是“海底漫步”,就是穿上潜水服和水下行走胶鞋、围上增重用的铅腰带、戴上供氧头盔,经过潜水教练的培训,在教练监控下潜到水下三四米深的海底平台,近距离观赏珊瑚和鱼类,可以获得与海洋生物零距离接触的奇妙感受。

大家感到很新奇,都跃跃欲试地报名参加,很想潜下水去欣赏绿岛海底的缤纷景观,尽情享受与鱼共舞的乐趣。

戴上呼吸管和脚蹼,半浸在水中,瞬间就变成了“蛙人”,透视晶莹碧翠的珊瑚和触手可及的鱼群,真是一种特别的快乐。

戴上又大又沉的头盔和泳镜,轻飘飘地漫步在海底沙地,海底世界更像水晶宫般迷人,像天堂般神奇。

美丽绝伦的珊瑚,尽情嬉游的鱼儿,都与人亲密无间,许多通体紫蓝或彩衣裹身的大鱼,更是围着游人,争相啄人的腿、吮人的背,尽情与人嬉戏,挥之不去,尽兴而归。

这斑斓的大海,温暖的柔波,绚丽的珊瑚,活跃的鱼群,让我深切感受了生命的丰富多彩,体会到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领悟到大海的和谐永恒。

浮出水面,再次登上绿岛,和几个同伴沿着绿岛银白色的海滩漫步了一周。

海鸥围绕着我们亲昵地起舞。

脚踩温柔细腻的白沙,极目远眺,思绪万千――“巧夺天工”这个成语,用在大堡礁上也许并不合适,但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语言来形容眼前这些奇异的景象。

一群群直径只有几毫米的顽皮可爱、生生不息的腔肠动物――小珊瑚虫,竟创造了如此惊人的奇迹。

大自然是最神奇而伟大的,人类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我们万里迢迢来到大堡礁,不仅获得了感官享受上的满足,更得到了来自海底世界的启迪。

库克情结      在凯恩斯,当地导游不仅津津乐道大堡礁的美好风光,更引为自豪的是200多年前的一个英国人――詹姆斯—库克

他们亲切地称之为库克船长,并誉之为澳大利亚的建国之父。

豪华旅行车在凯恩斯漫长海岸线旁的高速公路上飞驰,这条高速公路是以库克船长来命名的。

库克船长是18世纪英国航海探险家,他曾经3次远渡重洋来到南半球,不但发现了澳大利亚,也发现了新西兰和夏威夷等太平洋众多岛屿,并最终被土著人杀死在夏威夷。

1770年,库克船长在悉尼植物湾登陆后,驾驶“奋进”号探险船继续北进。

在到达凯恩斯附近水域时,他的船无可奈何地被陷在东海岸和珊瑚礁之间的泻湖中。

高速公路所衔接的远端海滩,就是库克船长当年触礁几乎沉没的地方,也是他最终在凯恩斯登陆的地方。

我曾经看过一本叫《蓝色航迹――追寻库克船长之旅》的书,是美国作家托尼・霍维茨追寻库克探险航迹后所著。

书中介绍,“奋进”号探险船进入大堡礁巨大的珊瑚群时,船员们都被大堡礁的形状和庞大吓呆了。

“奋进”号上的植物学家班克斯在他的航海日记中写道:“我们刚刚经过的这片礁石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是从未见过的,但在这儿见到了,这是一堵珊瑚墙,矗立在这深不可测的海洋里。

库克船长虽然想尽办法,期望探险船能够避开暗礁,但由于暗礁分布太广,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奋进”号触礁搁浅。

库克船长清醒地意识到船在珊瑚礁群搁浅的危险性,便断然采取措施,把船上大量的枪炮、铁块、石头和食物等通通抛进大海。

但在汹涌波涛的 冲撞下,船舱还是被珊瑚礁撞出了一个大口子,海水涌入船舱,情况万分危急。

库克船长孤注一掷,果断命令船员迅速起锚,结果由于奋力猛然起锚,锚索竟勾起了一块珊瑚石,这珊瑚石像个塞子一样神奇般地堵住了船上的破洞,水不再涌进船舱,船浮起来了。

“奋进”号意外地获救了!   库克船长下令对“奋进”号全面大修。

船员就地进行休整,利用这段时间对凯恩斯周围的珊瑚岛群进行了考察,并为这片珊瑚礁起名为“大堡礁”。

回到英国后,他绘制了澳大利亚东海岸详细的航海地图,向皇家作了报告。

1786年,英国内务大臣悉尼勋爵采纳了库克船长的伙伴约瑟夫・班克斯的建议,决定把澳大利亚的植物学湾作为放逐罪犯的永久之地。

此时在太平洋边,我似乎看到了库克船长和他当年的船队。

我想,“奋进号”在大堡礁遇难脱险,应该说是既靠神助也靠库克的智慧、勇气和正确指挥。

库克是一个奇才,在英国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里,这位农家子弟靠个人奋斗最终成为英国伟大的航海家,他进行的3次史诗般的航海探险是18世纪最后个伟大探险经历,这绝不亚于20世纪的登月探险

他对地球表层探索的面积之广迄今无人超越。

他的发现掀开了澳大利亚近代历史的新篇章。

澳大利亚人的库克情结不仅仅表现在凯恩斯、在大堡礁,就是在墨尔本、堪培拉、悉尼、布里斯班等大城市也有足够多的印证。

我们所到之处几乎都有以库克船长命名的纪念标志物。

在墨尔本有一个库克船长小屋,这是库克船长的故居。

它本来是1755年建于英国的,1934年当维多利亚州建立100周年纪念之际,由澳大利亚知名实业家格里姆韦德爵士购买,精心拆卸装箱后,万里轮渡运至墨尔本,然后依原样组建起来,成为一个纪念库克船长的重要景观;在首都堪培拉的葛里芬湖,最醒目的标志物是库克船长喷泉,这是为纪念库克船长登陆200周年所建。

从湖底喷出的水柱有140米之高,在全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

葛里芬湖旁还有一座铁制空心地球仪,标示着库克船长首次发现澳洲大陆的航海路线。

我非常理解澳大利亚人对库克船长的特殊感情,若没有库克船长探险之旅,若没有库克船长把英国的米字旗插到澳洲土地上,澳洲就不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也不会有阿瑟・菲利普船长率11艘舰船近千名英国犯人的悉尼波坦尼湾登陆,更不会有近代大量外国人移居澳大利亚,使一些欧洲人乃至亚洲人都成为澳大利亚的主人。

面向南太平洋对库克船长进行凭吊的时候,我也难免迸发出一些逆向思维的火花――2003年,前英国潜艇舰长孟西斯出版《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认为早在1421年,也就是明成祖永乐十九年,郑和下西洋时曾率领船队发现了澳大利亚

后来舰队向北航行遇到了大堡礁,他们准确地画出了澳大利亚东海岸和大堡礁地图,这比库克船长要早350年。

澳大利亚权威的历史学家罗尔斯教授也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远比欧洲人更早地驻足过澳大利亚

我们在澳大利亚接触了许多土著居民。

本来这些土著居民数万年来就一直祖祖辈辈生活在澳洲大陆,但由于英国人的殖民入侵,土著居民的生命和权益受到了巨大冲击。

库克船长在发现澳大利亚时曾描述道: “我们所看到的这片国土处于自然状态,人类和它毫无关系。

库克这种“无主之地”的假设为英国殖民者的入侵铺平了道路,也为他们剥夺原住民的土地找到充分的理由。

因此,对库克船长英雄般的评价,主要来自于白人。

而在土著人眼里,库克船长则是一名入侵者和征服者。

雨林寻踪      除观赏大堡礁之外,凯恩斯最大的看点还有热带雨林和土著居民。

凯恩斯地区热带雨林总面积达9万公顷,就是在大堡礁绿岛上,也同样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

这些热带雨林已经有1.5亿年的历史,很早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

热带雨林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发源地,土著文化的历史渊源在这里可以追溯到4万多年以前。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乘坐一辆退役的水陆两用军车进入北部热带雨林。

这里古树参天,枝叶交错,几乎没有路径,一位身着美国西部牛仔装的小伙子为我们驾车。

破旧的军车时而在森林间隙中左冲右摆,激烈颠簸,时而开进水坑、水塘,起伏跌宕,让我们在触目惊心中体味着探险的滋味。

热带雨林里拥有种类繁多的植物群和奇花异草,许多在其他大陆已经绝种的珍奇动植物在这里仍有存活。

这里的雨林非常原始,大树更加浓密,许多寄生植物紧紧依附在高大树木上,与大树完全合成一体。

那些蔓生藤本植物,有的抓住树干树枝兀自向上攀缘,有的在古树之间来回缠绕。

有一种叫“疼半年”的植物,据说只要人的身体与它轻轻碰触,就会疼上半年之久,且无药可解。

司机还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名叫“不让你走”的植物。

他突然停车,翻身从驾驶座跳下,在旁边树枝上轻轻一碰,神奇般地拉出了一根约两三米长像藤条一样的草,用滑稽的动作,在衣服上做了一个“不让你走”的示范。

在热带雨林的深处,我们走访了一个以蛇为图腾的土著部落。

一个高大的土著人给我们吹奏了一种叫“BigiDigo”的乐器,乐器一米多长,碗口般粗细,吹出的声音高亢有力,像是在模仿虎、狼等动物的吼叫声。

接着他又会同几个土著人,为我们做了梭镖和“飞去来器”的表演。

在四周是原始森林的碧绿草坪上,他们用一种类似弓箭一样的装置发射梭镖,梭镖是他们祖祖辈辈打猎的武器,准确性很高。

另一种“飞去来器”,是如同月牙形状的一种狩猎工具,他们朝不同方向随意而娴熟地扔出去,那“飞去来器”最后都能旋转着飞回到投掷者的手中。

我们也都争着去试扔,但“飞去来器”根本不听调遣,有的甚至险些击中投掷者自己的脑袋。

在一个简易的草棚里,土著人为我们表演了“蛇族”部落舞蹈。

他们全是男性,除了在腰间装饰了一束野草稍微遮掩之外,身体其他部位全都裸露着,显示了一种特有的粗犷与阳刚。

他们高声呐喊着跳上舞台,其中一个击打着石块伴奏,另有五六个土著人反复地跺脚、摆动剽悍的身躯,表演着激情奔放的“蛇族”舞蹈。

这些表演动作简单,感情真挚,原始气氛极浓,大多是对生活和生存需要的模仿,拍手跺脚是最基本的动作。

我们只好对照舞蹈节目单上的介绍来加深对舞蹈的理解。

他们连续表演了欢迎之舞、驱蚊之舞、警告之舞、沉默之蛇、分享甜树、食火鸡之舞、袋鼠之舞等八个舞蹈。

蛇舞模仿了蛇的爬行与图腾崇拜,狩猎舞展现了他们高超的狩猎技能,驱蚊舞蹈表现了用树叶轻打蚊虫的动作,袋鼠跳跃舞则再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搏斗或是部落之间的激烈战斗。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且迄今直充满活力的文化。

这些节目非常生活化,很少表演痕迹,完全是土著人世代相传的文化结晶。

在欧洲白人到来以前,澳洲大陆就有土著居民30万人,分为500多个部族,每个部族的成员100—1500人不等,丰富的土著文化一直在这里代代相传,以各种方式延续。

从1788年起,欧洲人大批向澳洲移民,他们凭借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不理睬土著人的抗议,不经商量就宣布以英王的名义占领了这块本属于土著人的大陆。

欧洲人大规模强占土地、滥杀无辜,使众多土著人失去了肥沃的赖以生存的土地。

土著人的生命延续和文化传承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初,澳大利亚实行白澳政策,将土著人的孩子强行带走交给白人抚养或送到白人学校寄宿,希望同化土著人

那些被带走的土著孩子后来被称为“被偷的一代”。

这些做法极不人道,也极不尊重人权,结果就适得其反,遭到了土著人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近30年来,澳大利亚政府逐渐居民人口开始增加,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今年2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政府对过去给土著居民带来的伤害正式道歉,这为土著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开辟了新的天地。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一幕叫“觉醒”的舞蹈,是澳大利亚2000名土著艺术家表演的。

他们身着土著人的传统服饰,脸上和身上描绘着土著人的传统图案,在燃烧树叶堆冒出的袅袅炊烟中载歌载舞。

我想那些土著艺术家的演出同我们所看到的土著人的舞蹈肯定是一脉相承的,土著人自梦幻时代以来几万年的传统生活,通过这种舞蹈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探访神秘的热带雨林,看到各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在自己适合的位置上茁壮成长,想到它们已生生不息绵延数千万年,便深刻地感悟了自然界适者生存、和谐共赢的真谛。

土著人的精彩表演更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顽强,领略到人类文化遗产生生不息、变幻无穷的巨大魅力。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