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 作者:范汉同 阎红文 赵红兵。

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5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28例,两组均给予西酞普兰治疗,A组联合心理治疗,疗程6 w。于治疗前及治疗1 w、2 w、4 w、6 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HT5”SS]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第2 w末起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同期评分比较A组较B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毕业论文

【关键词】; 西酞普兰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

毕业论文

;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综合征,发病率约13%[1],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作者应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进行了开放性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毕业论文

1 对象与方法 毕业论文

1.1 对象; 毕业论文

选取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5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2];(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评分≥18分;(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物质依赖、药物过敏者;(4)治疗期间停止哺乳;(5)治疗前未用过抗精神病药。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28例。A组: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年龄22 a~38 a,平均(27±4.5) a;病程1 mo~6 mo,平均(3.9±2.0) mo。B组:初产妇20例,经产妇8例;年龄22 a~40 a,平均(27±6.3) a;病程1 mo~7 mo,平均(4.1±2.5) mo。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毕业论文

1.2 方法 毕业论文

1.2.1 药物治疗; 毕业论文

两组均给予西酞普兰20 mg·d—1治疗,A组联合心理治疗,观察6 mo。 毕业论文

1.2.2 心理治疗; 毕业论文

(1)A组进行为期6 w的个别与集体心理治疗,每次45 min~50 min,3次·w—1。(2)放松训练:采用慢节律呼吸法,减轻患者的焦虑与紧张。(3)选用适当增氧运动,减轻患者的乏力症状,如清晨或晚间散步、打太极拳等,每次20 min~40 min,2~4次·d—1。(4)家属的心理治疗:对患者亲属采取支持疗法和认知疗法。(5)集体心理治疗:包括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知识、自我放松方法、座谈会,鼓励患者之间交流经验和体会。

毕业论文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