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铺装景观设计

园林铺装景观的设计。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园林景观设计园林铺装的功能。

1.1空间的分隔和变化作用。

园林铺装通过材料或样式的变化体现空间界线,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不同暗示,达到空间分隔及功能变化的效果。比如两个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往往采用不同铺装材料,或者即使使用同一种材料,也采用不同铺装样式,这种例子随处可见。

1.2视觉的引导和强化作用。

园林铺装利用其视觉效果,引导游人视线。在园林中,常采用直线形的线条铺装引导游人前进;在需要游人停留的场所,则采用无方向性或稳定性的铺装:当需要游人关注某一景点时,则采用聚向景点方向走向的铺装。另外,通过铺装线条的变化,可以强化空间感,比如用平行于视平线的线条强调铺装面的深度。用垂直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宽度,合理利用这一功能可以在视觉上调整空间大小,起到使小空间变大,窄路变宽等效果。

1.3意境与主题的体现作用。

良好的铺装景观对空间往往能起到烘托、补充或诠释主题的增彩作用,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这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手法之一。这类铺装使用文字、图形、特殊符号等来传达空间主题,加深意境,在一些纪念型、知识型和导向性空间比较常见。

2、园林铺装的元素及艺术表达。

2.1铺装色彩及艺术表达。

铺装色彩园林中一般是衬托景点的背景,除特殊的情况外,很少成为主景,所以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如果色彩过于鲜艳,可能喧宾夺主。甚至造成园林景观杂乱无序。

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陕,暗色调宁静。色彩的应用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即铺装色彩要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协调.同时利用视觉上的冷暖节奏变化以及轻重节奏的变化,打破色彩过于千篇一律的沉闷感,做到稳定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

具体应用中,例如在活动区尤其是儿童游戏场,可使用色彩鲜艳的铺装,造成活泼、明快的气氛;在安静休息区域,可采用色彩柔和素淡的铺装,营造安宁、平静的气氛;在纪念场地等肃穆的场所,宜配合使用沉稳的色调。

2.2铺装的形状及艺术表达。

铺装的形状一般通过点、线、形的组合得到表现。不同铺装图案形成不同空间感,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强烈影响。铺装图案的设计要坚持统一协调的原则。一般以简洁的构图为主,材料的过多变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

园林中常通过图案联想的方式来唤起欣赏者的共鸣,表现地方文化及地域风格,表达意境和主题。许多图案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比如通过精致纹理联系到古典,通过波浪形图案联想到水体,都是常用的手法。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多例子,典型的就是运用谐音、双关等手法,如铺装中蝙蝠围住一个“寿”字的图案,喻意“五福捧寿”,又如借蝙蝠、梅花鹿和仙鹤三种动物形象来寓意“福禄寿”等。

2.3铺装的尺度及艺术表达。

铺装的尺度包括铺装图案尺寸铺装材料尺寸两方面,两者都能对外部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尺度感。

铺装图案尺寸方面。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有助于表现统一的整体效果,如果图案太小。铺装会显得琐碎。小面积的铺装宜采用小尺度的图案,较小、紧缩的形状,使空间显得亲切。

铺装材料尺寸方面,通常大空间中使用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板材较多,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玻璃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

2.4铺装质感及艺术表达。

铺装质感是由于人对素材结构的感触而产生的材质感不同铺装材料的肌理和质地对空间环境会产生不同影响,给环境带来轻松、温馨、开阔、舒适等不同感受。利用质感不同的同种材料铺装,很容易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达到和谐一致的铺装效果。

同一质感的组合可以通过肌理的横直、纹理设置、纹理的走向、肌理的微差、凹凸变化来实现。

相似质感材料的组合在环境效果上起中介和过渡作用。对比质感的组合,会得到不同空间效果,同时也是提高质感美的有效方法。在进行铺装时,要考虑空间的大小,大空间可选用质地粗犷厚实、线条明显的材料。容易给人稳重、沉着的感觉。小空间则应选择较细小、圆滑的材料,容易给人轻巧、精致和柔和感觉。

4 次访问